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探索(上)
⼀、知识点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具有必然的失败性。
首先来界定一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具体含义,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张之洞《劝学篇·设学》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而在中国最突出的纲常名教无非就是儒家文化,所以这里的根本也带指着儒家文化。
所谓 “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 、武备 、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只是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将之作为一个工具,从属于或者说是为了保持中学为体或者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19 世纪 70~80 年代 ,早期改良派曾提出 “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守旧 。到了 19 世纪末 ,发生了尖锐激烈的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争。守旧的封建顽固派坚决反对西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仇视和排斥态度。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积极提倡西学,认为中国不但应当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更要效仿它们的议院制,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2、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州兴义”。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是山东省栖霞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中国之学术文化当以心性自学为其本源,心就是人心的心,性就是人性的性,心性之水。
2、若我们把儒家这个基本观念放弃了,我们一味地去争取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清明,若无人心做主宰的话,都会变化的叫变异。变成什么呢?变成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权力崇拜。
三、全文逐字稿
课程文稿
我们能否以西方思想、西方哲学,把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塑造成为一个道德自觉的主体吗?能不能做到这件事?自然引起了普遍的怀疑,所以思想斗争是难以避免的了。
从根本上认为无法用西方思想来塑造中国的道德自觉的主体的那一批文人、学问家,就形成了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家开始了他们的思想探索。虽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他们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但他们发出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好,我们现在又用“新儒家”这个概念了,先秦时候的儒家叫“原儒”,到宋明时候“宋明新儒家”来了,可以算作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代新儒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属于第一代新儒家。
在近代史上来了第二代新儒家,第二代新儒家的创始人是熊十力先生,在他的弟子当中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弟子叫牟宗三,成了第二代新儒家的中坚人物。
在已经跟西方思想、西方文化相遇的时候,儒家想要开出新的局面来:让儒家思想现代化——这就是第二代新儒家。
面对怎样一个新的局面呢?我们既然把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都请进来了,那么“德先生”叫民主政体,“赛先生”叫科学学问的体系。这两位先生能否跟儒家思想融合?假如能够融合,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思想就是这个。
牟宗三先生用两句话来概括他一生的奋斗:
第一句话“反思中国文化之生命”。第二句话:“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中国哲学要重新开出它的路来。“反思中国文化之生命,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表达得非常清晰。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第13讲的第3点: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探索。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探索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老“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
中国的儒家哲学、儒家思想,它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同时它又是中国政治架构的基础,政治体制、政治架构属于“外王”——行王道。“外王”来自哪里?你为什么不行“霸道”?“行王道”根据在我们内心有圣贤的品质,叫“内圣外王”。
这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政治原则,所以中国其实根本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学。中国的政治学思想,同时就是伦理学思想,所以伦理学与政治学在中国是同一门学问,讨论政治问题,首先就是讨论道德问题,那叫“内圣外王”。
我们自然就会想起《孔子》在论语中说的那句话:“学而优则仕”。什么叫“学而优”?不是指你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掌握的很多,口袋里有很多文凭,这叫“学而优”,可以做官,“仕”就是“做官去”。这“学而优”是指什么?学做圣贤学得好,才能去做官,这叫“学而优则仕”——你是内圣,然后才能外王,你才能真正的做了老百姓的父母官。
父母官这个名称、这个名字就是很有意思的,为官者应当将百姓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爱民如子”,你如何可能爱民,因为你内心有圣贤的境界,圣贤的品格,这叫“内圣”,内圣而外王。
那么现在的“王”变了,就政治体制、政治架构变了,这叫“新外王”了。“新外王”是什么?——民主政体。能不能从“内圣”里边开出来,从你儒家的道德精神当中,能不能形成一个社会、适合今天这个时代的民主政体,开得出来吗?(新儒家就是)来追问这个问题的。
所以我们可以简要的概括为:老“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
1958年元月,在台湾有四位大学者联合发表了一份宣言。哪4位人物?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这四个人联名签署了一篇宣言,这个宣言的标题《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这就是1958年元月发生的一件事情。
《宣言》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宣言中说:“中国之学术文化,当以心性之学为其本源”——心就是人心的心,性就是人性的性,心性之学。
他们认为儒家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如何在我们的本心仁体中达到符合人性的生活,这是儒家的主题。如何根据我们的本心仁体,达到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这叫“心性之学”。
所以这篇宣言认为,我们绝不能放弃中国的儒家,也就是不能放弃“心性之学”,因为只有“心性之学”才是中国之学术文化的本源。
在这之前,实际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叫张之洞,他就讨论了一下,讨论了中学和西学的关系。那个命题很著名的是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叫“体用”。
当然这样一个表达里边包含一个基本问题:体和用是不能分开的——体用不二。西学这个“用”,根据他们西学的“体”,中学的“体”如何去结合西学的“用”,向来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由张之洞的命题延宕了,没解决。那么现在他们想要解决——现在的新儒家们要解决。其中我们可以提到唐君毅,这四位联合签署宣言的四位中的一位。
唐君毅在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遇之后的状况做了一番深思。我念一段他的一段原话,唐君毅说:
“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政治,都应当以仁心为主宰”——(仁心)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所以儒家的学说又可以称为“仁学”。
——“都应当以仁心为主宰,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政治,都应当以仁心为主宰,否则科学经济、政治将会变异,导致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权力崇拜”。
若我们把儒家心性之学给它放弃了,我们一味的去争取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清明,若无仁心做主宰的话,都会变化的,叫变异,变成什么呢?变成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权力崇拜。
这一段话我们能否同意?我想我们今天中国人大概普遍愿意同意了。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都会使国家有力量,但是国家的力量根本上取决于人民有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不可能是基督教,也不可能是伊斯兰教。所以唐君毅说“以仁心为主宰”,(这是)儒家的精神是根本。
这是现代新儒家的共同的立场,共同的出发点,把这个出发点立场拿掉就不叫儒家了。
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第三遍听,可以肯定的说,今天,中国新时代新儒家应该登场了。中国读书人骨子里依旧是儒家,要争一份责任,有一点点担当,把国民的力量汇聚起来,成就新的复兴,匹夫有责!
西方人文思想是由感性神学与理性哲学之间对立统一展开的。神学与哲学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他们的道德主体一直是在宗教神学领域展开的,到今天维护西方道德的依然是宗教思想,不是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于包容性,中国文化有着无限的包容,如果失去的包容性,那中国文化就将衰竭。我们可以借助禅宗的经验,让西方宗教中国化。从根本上来说道性,神性与佛性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佛学能中国化神学一样可以中国化:不依形式语言思辨,自信成神。人人身上皆具有神性,也就是人人可以成圣贤。人性与道性与人性的统一,就能达到东西方的同一道德自觉性。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一点:致良知就是神性,仁心本体即是上帝,人神一体。
1356979gghv 回复 @lxbook: 神也有原罪?
唐君毅的话,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权利崇拜,嗯,他在说什么?
如露_如电 回复 @如露_如电: 这是在说现在吗?
一切以遵从内心为主宰,我认为儒家到了心学的阶段才真正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因为到了王阳明的时候才真正把心和天理,和一起贯通起来了,成为一切学问的切入口。现在好像能理解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它是在新儒家的心学思想的基础上学习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拿日本当代经营之神 稻盛和夫 他的经院哲学就是 【心法】,这只是一个缩影。
大师讲的太好了!
这也是国家提出不忘初心的初衷,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时,不能忘了我们中华文明。内心是儒家利用西方科技文明,发展出我们自己的新儒家!
倘若靠道德自觉,是否太过理想?
1356979gghv 回复 @鄧鞦: 不存在理想不理想的说法,道德本身就是自律。
从某种程度上讲,东亚中华文化圈,儒学正统在台湾。但旧文明不敌新文明,如同禅宗,新毛泽东思想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
对“学而优则仕”有了一种新解释!
这章讲的太棒了👏👏👏尤其唐君毅先生关于新儒家的论述完全符合今天“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的逻辑!我何其幸,生于中华!加油💪
星海横流_湘 回复 @红日旭东: 对于为数不多的不信上帝的祖国来说,推崇仁心能有效消灭精神极度匮乏所带来的信仰崩坏,国家破灭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