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天才少年罗丰禄(上)——南营罗家的故事之三

归来的天才少年罗丰禄(上)——南营罗家的故事之三

00:00
15:37
归来的天才少年(上)——南营罗家的故事之三

原创 洁老板 洁老板与二小姐 2018-11-14
他在厚厚的书册里侧目看着我,眼神清冷,写满了一个多世纪的孤独。


一大本的俊男美女中,他的相貌显得分外奇突。虽然占了族谱中最多的个人篇幅,但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他的故事还是显得含糊不可考,值得八卦的内容甚至还没有他爹的多。
我喜欢灿烂华美群星荟萃的民国时代,不喜欢蒙昧落后腐朽黑暗的晚清,他却是晚清时期的人。然而在阅读之后,最让我想探究的还是他——罗丰禄,九个葫芦娃中的老七。

罗丰禄的父亲没有照片,画像上只看得到他清秀瘦弱的脸型,然而也许小时候的营养全长了脑子而耽误了长身子,在南营罗家的家史上,他的父亲罗绍宗,就是个多智近妖的人物。精通医卜星相风水堪舆,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然而他的大智慧却体现在贯穿一生的隐忍退让中。


罗绍宗当官时,闽地发生饥荒,而彼时入闽的海贸、茶商船只众多。他让乡绅们奏请入闽商船以粮抵税,却不肯自己上表。后来上头批准了这个建议,饥荒解决了,他顺手就把功劳给了乡绅们。
他娶的白富美不能生育,他就纳了妻子带来的陪嫁丫头中最丑的一个,后来这个丫头给他连生九个儿子,造就枝繁叶茂的南营罗家。
他很有金融大局观,预测到数年后银铁比例即将倒挂,就先借了铁钱换成银两存起,每月只付利息,数年后卖掉银子归还铁钱,挣了一大笔家用,闷声发财。
他素有报国之志,却发现要顺利当官就必须与潜规则同流合污,于是一边在官场上随波逐流,一边让儿子们带着家中的妇女回老家侍弄农桑以补家用,临死之际,训示子孙们“耕读传家,莫贪做官(不是莫做贪官哦)”。不知他低调至此,是性格使然,还是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乱世;
他极重规矩,遗嘱中确定了嫡妻地位的唯一性,要求后世子孙不可将他们的亲生母亲扶正;同时又分外豁达,妻子死后亲自勘找墓地,那一片风水宝地一切都好只是与他自己相冲,没关系,老婆与子孙好才是真的好,一年多之后,他淡定地与世长辞。

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解读罗丰禄,首先要了解罗绍宗,果然,晚清著名的外交人才罗丰禄身上,有太多他爹的影子。

罗丰禄是家中的老七。老七有多皮?看看罗毅前就知道了,她还只是老五。17岁的时候,罗丰禄和他五哥一起上了左宗棠倡导的新成立的大学——马尾船政学堂,读的是专程培养海军将领的英语驾驶专业。在那个没有随身听、MP3、美国之音和在线教育APP的年代,相信他也是刚从这时候开始接触英语,每次考试都是非常单调没有悬念的第一名。四年之后,罗丰禄以大考第一名和五门外语能力而留校成为教习,开始没日没夜埋头翻译大量的进口技术书籍。


晚清的中国还处于农耕时代,现代工业的基础是零。然而列强持热兵器乘蒸汽船而来实施降维打击,肯定不是为了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会。马尾船政学堂做为应运而生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海军专科学院,对国外军备、制造业资料的渴求之急迫,犹如有死神在身后追逐,是以当年马尾船政学堂的校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问罗毅前:“难道一百多年前的外语教育比现在还牛逼吗?别说四年学习五门语言,你看咱们都和英语纠缠了快四十年,你敢让我翻译一本科技书籍试试?”罗回答:“人家学习的动力和咱们完全不一样。”于是两个学渣快乐地干了一杯茶。)

虽然读的是培养海军军官的专业,智商高绝的学霸罗丰禄首先成了翻译技术人员。他的同学严复曾为他题写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意思是:“我们班罗同学不仅洋务、外交工作很出色,代师授业、翻译教材的工作也做得出类拔萃,腻害不腻害?佩服不佩服?”这是一代国学大师对学生时代同班学霸的景仰与肯定,求当时严大师的心理阴影面积。

船政学堂课本全部是外语原版,师生必须手抄翻译后才能作为学习资料,而课程设置堪比现代任何一所理工大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热力学、船体制造、机械制造、蒸汽机制造、球面三角、航海天文等等。兼任跨学科翻译及讲课的青年教师罗丰禄的工作可以说是钻山塞海,然而这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满怀希望安静做学问的时光。

罗小七的外语太过有名,常常让人忽略他深厚的国学功底,虽然身处儒家盛行的晚清,罗同学的语文成绩仍然超出同侪。我开始注意罗丰禄,是因为看到族谱上他给15岁早夭的侄女罗忠球写的墓志铭,行文之间,无限欣赏怜惜。


那一年他27岁,正准备出国留学,风华正茂的年龄里却连遇两个侄女与父亲先后过世,为侄女叹息“福慧难兼”,却庆幸她还好能有祖父母相陪伴,想必不会感到孤寂。文字功底深厚的人往往用字质朴精练,短短数行墓志铭,情景兼备,脉络清晰,已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幅诗作曾出现于拍卖行,罗丰禄的曾孙闻讯赶到的时候已经被人买走,只能徒呼遗憾。诗句无可考证,估计是罗丰禄自己的作品,很漂亮的楷体写出一片阳光明媚通透洒脱,帅气之极。


作为文理兼备中西结合的富二代学霸,20多岁的罗丰禄一路开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877年,他和严复、萨镇冰、刘步蟾、陈季同他们作为第一批公派留洋学生,一起远涉重洋,前往英国皇家理论学院学习。同一年,他的五哥罗臻禄,和他的好友魏瀚,马尾船政法语制造专业的同届优秀生,也渡海前往法国。这是旧中国新工业的种子,虽然只有二十多人,却即将给中国带去现代文明的火种。

1878年,驻德国使馆想借调英语翻译,本来选择了活泼外向界面友好的陈季同,却因为他欠了一堆外债只好提前调回了国内。而公认是埋头做学问的安静的美男子罗小七默默地替陈季同还掉了债务,听从调动,从此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看得出罗小七是一个心地非常柔软善良的人,或许自己专注工作不食人间烟火,可是特别能为别人着想。他家一个佣人出嫁时无名无姓没有娘家,罗小七对她说:“那你就姓罗,从我们家出嫁吧!”这个女佣后来经常把罗家当作娘家走动,并在罗丰禄出使时请求他带上自己十五岁的儿子。
这个以罗大使的书童身份出国的孩子成为罗丰禄的得力帮手,协助他对接国外的各种工厂,完成了政府交给的购买设备的任务。去外洋涨了见识之后的小孩叶景吕在罗丰禄去世后成为他们家店铺的掌柜,风雨飘摇之际帮罗家老小经营生计,而叶景吕自己也是一枚小网红,他六十二年来每年拍的一张照片成为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这套照片被叶景吕的儿子丢弃后为一个仝姓收藏家捡走,从此走红网络。一个佣人的后人随手弃去的就是一段历史,这是多么深厚的内涵与底蕴。


罗小七跟随李鸿章出使各国的精彩故事太多,网上都能查找得到,在这里不一一重述,有趣的是这张摄于1886年的照片,红圈内的是当年36岁的罗小七。那时他还没有留出胡子,所以能看出罗家人专属的清朗眉目。本来智商高的人情商都不太高,因为凭智商便已足够打天下;难得的是天才的罗小七竟然情商也惊人地高,他多年出使,每一次需要即兴演讲,他都能微笑出场,风采照人,谈吐严谨而恢谐,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个人的光华再盛,都改写不了时代的悲剧。留学归国后先任大沽口海军基地负责人后来参与筹建北洋水师的四品文官罗小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惨烈的甲午海战,他的一个侄儿,21岁的罗忠霖新婚参战,在此役中壮烈殉国。罗小七一边忙于调拨战时军需,参与军机,一边得抽空看着同时参战的子侄辈们,同时安抚焦虑得要疯掉的族中亲长。这时候他的条理性、大局观等特质充分体现出来,在悲怆的连天炮火中,一代名臣的风范开始展现世间。

熟读诗书而精于洋务,走出过国门的罗小七,眼界与见识当然远比国内的官、民开阔。最痛苦的不是黑夜里的人,而是见到光明之后重回黑暗中的那一个,可是黑暗的所在,却是他的故乡。我想那时候的罗小七,一定是孤独而痛苦的,他的才华再逆天,都拦不住下沉的祖国。这时候,他做事的态度是……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然而天才的骄傲却隐藏在恭谨的姿态之下,那一次著名的与英国女王的会面,罗小七娴熟地以莎翁十四行诗的格式向女王致以杜甫的诗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当时他的心里,是多么的骄傲而忧伤。

罗小七在天津筹建北洋水师的时候,怕给他带来非议,他的大哥罗天禄在福州城默默关掉了秉承先父的遗训而开的裱画铺子,并且在南营祖屋里题写了这样一副楹联:
先君挂冕南山,为听纺织机声,入室敢忘遗训在;
弱弟典军北海,莫问旌旗剑影,归舟自有寄诗来。
对联里是大哥对幼弟满满的自豪与信任:父亲(虽然)淡泊功名要求耕读传家,却不曾忘却忧国忧民的责任;小弟备办海军,不论战局成败,都会有归舟寄诗而来。

一样的无畏,一样的洒脱,一样的罗家的风骨。罗天禄相信,他的天才七弟,纵然出走半生,历尽沧海,归来时还是当年的热血少年。

(上集完,请期待下集:罗丰禄后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