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讲到了改善睡眠的话题。其实很多人睡眠不好是因为心里烦恼比较多,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化解。这段时间有几位朋友给我留言,都谈到了自己的烦恼和委屈。
比如有一个同学就说了,宿舍里有一个人处处跟他作对,动不动就给他挑毛病。还有一个同学是社团负责人,本来这两天的秋意正浓,满山红叶,想组织同学们去搞一个秋游,付出心血,付出时间,自己还出了钱,搭了费用,结果活动过程中很多人不配合,活动结束以后有很多人来挑毛病,感觉一片好心被人当成了驴肝肺。还有朋友刚从中层提拔为副总,结果发现以前跟自己关系很好的几个同事,一夜之间腔调都变了,做事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有人暗中下绊子设陷阱。另外有一个朋友是第三代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接班之前周围一片支持赞美之声,等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情况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等外人反对,亲人之间先就爆发了矛盾冲突,甚至管财务的兄弟跟管业务的舅舅都直接在会议上点着脑门给他挑毛病,他就感觉到特别委屈,特别愤怒。
关于如何应对以上这类事情呢?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曾国藩受委屈。此刻在我眼前放着一封家书,是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七写给自己兄弟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开篇几句我给大家念一下:
今年二月在省城河下,凡我所带之兵勇仆从人等,每次上城,必遭毒骂痛打,此四弟、季弟所亲见者。谤怨沸腾、万口嘲讥,此四弟、季弟所亲闻者。自四月以后,两弟不在此,景况更有令人难堪者。吾惟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以求军事之万一有济。现虽屡获大胜,而愈办愈难......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团练大臣,在长沙招募乡勇,起兵对抗太平军,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就饱受排挤和打击。省城的各级官员,还有绿营的官兵,让曾国藩饱受羞辱。你看他在信中提到了,曾国藩手下的官兵要去省城里办事,动不动就遭到绿营官兵的打骂,甚至于有绿营兵对曾国藩拔刀相向。一个小兵手持利刃,要伤害国家的二品大员。这种事情到了巡抚骆秉章那块儿也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后来曾国藩在靖港打了败仗,更是遭到了全省官场和军界的集体嘲笑。曾国藩形容这种局面是谤怨沸腾,万口嘲讥。
幸好湘军很争气,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这些胜利都是以前清军在跟太平军作战过程中从来没有过的。不过曾国藩的处境并没有改善,他不光在湖南遭到了排挤和打击,而且朝廷派他去救援江西,在江西,他遭到了同样的排挤和打击。他本来是来帮忙的,再打过几个胜仗以后,却遭到了全省官员的反对,没有人协助他的军事,没有人支持他的粮饷,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困境,叫做“士饥将困,窘若拘囚”。将士们没有饭吃,找不到出路,大家绝望的就像监狱里被拘押的囚徒一样。
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曾国藩咬紧牙关,不诉苦、不示弱、不求人、不气急败坏,他锁定一个核心,就做一件事,化委屈为力量,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出色,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用实力来打破僵局。
当年曾国藩考秀才,连续六次都没有考上,一时之间成为老师和同学的笑柄。这学政大人还拿曾国藩做反面典型,在发榜之日公布给全省的秀才看,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过曾国藩没有绝望,没有崩溃,也没有暴跳如雷。他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发奋学习,终于考上了秀才、举人和进士,十年之内七次升迁,创造了湖南读书人空前绝后的一个榜样。后来办团练在省城长沙受到各方面的排挤,他并没有气急败坏、针锋相对、死磕到底,而是忍辱负重,选择了回避的策略,来了个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把办公地点搬离了长沙。
后来湘军在作战当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获得了皇帝的嘉奖和朝廷的认可。曾国藩自己也掌握了全省官员的管理大权,湖南巡抚骆秉章带着全省的文武官员,抬着大轿,把住在城外船上的曾国藩恭恭敬敬地又接进了省城。那真是风光无限,一雪前耻。
曾国藩在面对委屈的时候,表现出的柔韧和血性,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
最后分享曾国藩的一个名言,我们大家共勉,“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成事”。在委屈和打击面前,我们都应该做皮球,拍一下能反弹得更高,千万不要做气球,压一下就破碎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