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1】常不思议

【2-15-01】常不思议

00:00
17:45


内容提要


现在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5段经文。


一、“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无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


这句经文中的核心词汇是“常不思议”。“常”,梵文是nitya永恒不变的意思。“不思议”,梵文是acintya,动词词根是cit,是知道的意思,acintya就是凡夫不能臆度,凡夫不能理解,这就是不思议


常不思议,就是这个,是不思议的常,就是这里说的常,不是凡夫可以臆度的常。凡夫理解的常,一定是与无常相待的常,因为凡夫一定二。而这里说的不思议的,是凡夫不能计度,远离凡夫的常与无常的二边的绝待的常。再强调一遍,所谓这个常是不思议的,就是这个常是绝待之常,不是与无常相待之常,这一点很重要。


这句经文里还有一个词很重要,就是“作者”。“作者”梵文是kāraṇa,词根kṛkāraṇa和另一个词kārya一同出现时,kāraṇa往往译为能作kārya译为所作kāraṇa译为kārya译为。在这里实叉难陀,把kāraṇa译为作者


那什么是作者呢?这在第二品第5段经文中有定义。“作者是何?彼计胜性、丈夫、自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这就是印度很多外道,认为凡夫境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作者就是印度外道认为的,能产生、能创造出这个真实的凡夫世界的最初始的因,这个最初始的因也叫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在印度外道那里,可以表现为能造物的神,也可以表现为组成凡夫世界的基础的物质等等。


这句经文,是大慧菩萨又向佛陀提问了。大慧说,老师啊,您说的如来证得的自证圣智最殊胜境界,是不思议的常,可是外道不是也认为作者也是不思议的常吗?大慧的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来自证圣智境界与外道的作者都是绝待”之常,这没有什么区别嘛

二、“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议。”


佛陀回答说,大慧呀,外道的“作者”根本就达不到常不思议,就是外道认为的作者就不可能是绝待之常。


三、“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说常不思议,若因自相成,彼则有常,但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大家注意,外道首先认为凡夫境界是存在的,进而又看到了他们认为存在的这个凡夫境界,在不停地生生灭灭。因此才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这个表现为生生灭灭的凡夫境界,最初是从哪里来的?既然认为生生灭灭的凡夫境界是存在的,那么这个存在就应该有一个产生它或创造它的第一因,就是这个作者,kāraṇa。而外道认为的,这个能够成为凡夫境界的最初始原因的作者,它自己也应该有它的存在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相。那么作为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最初原因的作者的自相就叫因自相,梵文是hetusvalakṣaṇa


进一步讨论,这个作者的因自相,与被作者产生或创造出来的凡夫境界的自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作者的因自相在凡夫境界之外呢?还是作者的因自相在凡夫境界之中呢?只有这两种可能。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就叫“因自相不成”,作者在凡夫境界之中就叫“因自相成”。这里的,梵文是yukta,这个词一般译为相应、契合、一致。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就是作者与被作者的凡夫境界不相应,不一致,就是“因自相不成”。作者在凡夫境界之中,就是作者与被作者的凡夫境界相契合,是一致的,就是“因自相成”。


佛陀说,如果外道声称的作者“因自相不成”,就是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那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就是作者既然在凡夫境界之外,怎样才能显示出这个作者的绝待之常呢?就是这个作者既然在凡夫境界之外,那这个作者怎么才能在凡夫境界表现出来,让我们都能够认识到它的绝待之常呢?


这里的“以何显示”,梵文是kenābhivyajyate;其中abhivyajyate,这个词的动词词根,是añj加前缀abhiviabhivyañj意思是表现出来。《梵英词典》的解释是 to be manifested。如果这个作者不能向我们显示,你就说它是绝待之常,那就太独断了,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作者的绝待之常。因此“因自相不成”的作者的常不思议不能成立。


中国道家思想中能够产生这个世界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就是这种因自相不成的作者。声称能够创造这个世界而又不被创造的神,也属于这种因自相不成的作者。


佛陀说,如果外道声称作者因自相成就是这个作者就在凡夫境界之中,与凡夫境界一致,而你依然坚持认为它是常那以作者是世间万法的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这个作者不可能是。因为世间万法,当凡夫认为其中有事物,能成为其他事物产生的的话,这个事物是不可能不变化的。比如妈妈生了孩子,妈妈能不发生变化吗?因此与凡夫境界一致的作者不可能常,更不可能是绝待常。因此,“因自相成的作者常不思议不成


四、“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远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离有无故,非作者,如虚空、涅槃、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常不思议,不同外道所有诤论。大慧,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萨当勤修学。”


佛陀评论完外道的作者的常不思议之后,要讲佛法的常不思议了。佛陀说我的第一义的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因相相应、一致,为什么?因为远离有无。前面课程讨论过了,远离有无就是远离凡夫境界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灭;就是认同凡夫心外事物压根无生。因为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所以就没有佛法第一义的常不思议,是否与凡夫境界相应、契合、一致的问题。


佛法第一义的常不思议只与第一义的因相相应、一致。那什么是第一义的因相呢?佛陀说“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的相,就是佛陀自内证得的圣智境界,是远离常与无常二边的绝待常的境界,是不思议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第一义就是见道圣者的智慧能见能证。佛法第一义是圣者能见能证,因此不是独断的推测和猜想。


佛陀说“离有无故,非作者”。大家注意,这7个字至关重要,对应的梵文是bhāvābhāvavigatatvād akṛtaka。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由于远离断除了凡夫境界的有无生灭,也就是证得了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因此佛法的第一义,就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初始的,就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作者因为根本不存在的凡夫境界,不需要初始因的作者去产生、去创造。不存在是不需要产生或创造的,大家对此要格外留意。


佛法的常不思议与外道的常不思议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差异,就是是不是作者,是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因”,这是佛法与外道的分水岭,这是判断佛法与外道的最重要的判据之一。只要你认为有个常不思议,即便你给这个常不思议起个特佛教的名,比如叫真如”,而你又认为被你起名叫真如的,这个你认为的常不思议,能生起凡夫境界即便你给这个生起,又起一个特佛教的名儿,比如叫缘起,就是你起名叫真如的常不思议,缘起了世间万法。这听起来不管多么的像佛法,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外道见。


佛陀说,佛法的第一义如同虚空、涅槃、寂灭法。虚空、涅槃、寂灭,是各乘佛法共许的无为法,是常不思议。佛陀说,所以呀,我说的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佛陀继续说,大慧呀,佛法的绝待的常,是如来自内证圣智所行的真如,就是佛法的常不思议,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实叉难陀译为“真理”,梵文是tathatā,就是真如。因此佛陀说,大慧呀,菩萨们应该修行,以圣智证入如来常不思议自内证境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玛若巴

    ”离有无故,非作者” 这七个字至关重要! 感恩于老师谆谆教诲

    于晓非_ 回复 @白玛若巴: 🙏

  • 于晓非_

    淘宝 微店 抖店

    慧海妙音 回复 @zzxxyy123: 二维码已经过期

  • 于晓非_

  • December01

    今日领受:佛法的第一义,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初始的“因”,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作者”。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December01: 🙏

  • 坤燁

    “常不思議即離有無故,非作者。是諸如來自證聖智所行真理。”頂禮于老師🙏

    于晓非_ 回复 @坤燁: 🙏

  • 于晓非_

    想要深入学习《楞伽经导读》,请在微信中搜索“净名精舍读书会”公众号,其中有二 维 码,可以扫 码入群学习。

    zzxxyy123 回复 @于晓非_: 请搜索“净名读书会”公众号下面的二维码扫码进群学习

  • 梁斯4200

    请问: 凡夫心外事物压根无生,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怎么就可以推 导出 “没有佛法第一义的常不思议是否与凡夫境界相应、契合一致的问题”?

    善观空 回复 @梁斯4200: 佛说凡夫境界是从来没有产生过的,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没有产生过的东西怎么会有产生的原因呢?所以为凡夫境界找第一因是外道见。 真如是佛用正智证得的,真如是本来就存在的,不用生,所以真如也是没有产生的第一因的。 所以佛法是不找第一因的,因为根本没有第一因,所以佛法是颠覆凡夫的惯性思维和观念的,佛法不会与凡夫境界契合。

  • zhangfan533776

    请问:外道因自相不成的作者是在凡夫境界之外,那这佛法讲的圣者境界不是也在凡夫境界之外吗?是不是凡夫也不能认识这个绝待之常呢?

    宝意居士 回复 @zhangfan533776: 外道认为凡夫境界的存在的 佛法认为凡夫境界压根不存在 这是根本区别

  • 梁斯4200

    请问大家:佛陀说的“常不思议”,是自证圣智后圣智攀缘的真如,这是其他的宗教或者其他的信仰都没有提到的,是不是可以理解这就是佛法与外道的最大的“不共”?

    晶晶_g9m 回复 @梁斯4200: 在理论构建上,佛法与外道法自然有很多区别。但最根本的区别,最大的不共,就是佛法讲“无我”,外道法却执著以为有我。佛法是对凡夫境界彻底的否定。而外道法是为凡夫境界找存在的依据和支撑,即便那些认为凡夫境界是不真实的外道的观点,也是执著以为有“我”,以为这个小我回归大梵我,就能解脱。所以,最大的不共,就是佛法讲“无我”!

  • jjr自心所现

    顶礼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jjr自心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