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丰伟 雷静: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丰伟 雷静: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00:00
15:25

青岛市第四批赴上海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队队员 

浦西四组  徐丰伟   浦西三组  


7月8日至10日,有幸参加了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会主要由“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竞赛评奖、应用体验”四大板块构成,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继续坚持“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的方针,塑造“更人文、更开放、更活力”的生态,实现了“活动质量、嘉宾份量、成果数量、观众流量、媒体声量”的进一步提升。本届大会展览内容更丰富、应用体验更智慧、云上会展更生动,聚集全球近1000位重磅嘉宾,汇聚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观点,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


如此高规格的大会充分显示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热度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也为上海AI带来明显的虹吸效应。大会举办4年以来,一批敏锐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上海,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几十个创新平台揭牌启动,亚马逊、百度、商汤、达闼等百余个项目签约落户,徐汇AI Tower、张江人工智能岛、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杨浦长阳创谷等平台载体建设推进,AI法治、AI安全、AI治理等前瞻讨论形成氛围,有力助推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先进制造、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等领域逐渐渗透应用,重塑了上海传统实体经济形态,从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视角,使“旧”的生产力转换为“新”的生产力,展现了一条实体经济创新的转型之路。伴随AI全面赋能,上海这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再次焕发蓬勃生机。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契机,AI正成为上海的一张新名片。


反观青岛,去年8月份,36氪研究院发布我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排名,该排名从城市发展环境、资金支持力度、研发能力、基础支持情况和发展成效等5个角度综合分析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情况,青岛仅排在第14位,落后济南3个位次,还处在全国第二梯队的位置。这充分反映出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较为缺乏、研究机构力量还较为薄弱,并缺少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等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青岛具有工业门类齐全、高端制造优势抢眼、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政府支持力度大等优势。我们认为,青岛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反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参加大会展览时,令人感到非常吃惊的是,本次大会共有300多家企业参展,而青岛竟然只有青岛奥美克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家公司参展,青岛本土企业包括海尔、海信、歌尔等都没来参加。同时,科大讯飞青岛AI+产业加速中心执行总经理吴锦景谈到,北方企业包括青岛企业大多比较“内秀”,对于需要“花钱”的新技术,往往不像南方企业那么积极,如果企业方面太过保守,那青岛的优势在融合人工智能方面,恐怕会打折扣。当前我们的现状是,谈人工智能的人多,懂人工智能的人少;需要人工智能的企业多,对人工智能深入了解的企业家少;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多,切实能为产业赋能的人工智能企业少。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青岛要想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全市上下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形成合力,凝聚共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学术交流、数据共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好平台,共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策源新高地。


第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从36氪研究院发布我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排名看,人工智能发展指数的第一梯队几乎都被GDP前十名的城市包揽,合肥则是一个例外,以73.28分跻身第一梯队,位列第8,超过了成都和天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合肥本土孵化的科大讯飞,成为世界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不得不说,科大讯飞的存在,又一次诠释了一家头部企业对一个产业的带动作用。随着科大讯飞构建的人工智能圈逐渐壮大,合肥逐渐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线高地。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个城市。青岛虽有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百家,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歌尔声学、双星集团等企业都有人工智能相关布局,一些企业也已经形成了主动引领意识,但像华为、百度、腾讯、阿里等这样的领头企业很少,真正发挥带头带动作用的企业更少。青岛要想进一步推人工智能产业,一方面要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激励企业通过技改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同时给予行业内小微企业的龙头企业一些扶持政策,搭建平台让企业之间更好对接合作,推动大小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另一方面要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也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谐共生,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第三,打造良好生态。人工智能因为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可能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来做,必须要做生态。但人工智能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和具体行业、场景相结合,才能打通“关节”,所以说,应用场景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的试验田。青岛制造业最为发达,要以最具实力的高端制造为突破口,积极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每开放一个应用场景就集聚打造一条产业链,从而持续吸引上下游产业形成“链式效应”。同时,通过开放更多跨技术、跨行业的应用场景,让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参与进来,进而织链成网,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AI+”新型产业,实现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相互成就,打造产业、技术、资源、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使青岛快速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最集中、最全面的城市。


第四,积极培育引进人才。上海当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有18.7万人,占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的1/3以上,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大作用。青岛在这方面比上海相差甚远,必须下大气力占领人才高地,才能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积极引进人工智能企业,这是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绝好途径,必须以更加坚强的决心和魄力,下大力气引进优质企业。合肥引进京东方就是个例子,当时京东方项目总价175亿,合肥市政府许诺出资60亿,剩余的按年度分期投放,为了京东方这个项目,合肥甚至暂停了地铁建设。正是这种创投思维和魄力,让合肥成功汇聚龙头企业,在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上能够快人一步。二要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设立更多人工智能专业,积极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所),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更多人才。同时,支持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建立教学基地,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产业人才,强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三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通过户口、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系统化政策措施综合发力,并对人工智能特殊人才名额进行单列,加快领军人才引进,加速人工智能创新。


第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人工智能(AI),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各个城市争相布局,抢抓风口。一要实行政策引导,全面深化人工智能政策体系,破解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与技术创新的脱节问题,为创新产品和应用提供“中试场”,着力打造智能化治理和智慧化运行的智能城市。二要推动全面融合,首先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以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高端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进而赋能百业。三要打造山东“智谷”,以建设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借鉴北京中关村的做法,对全市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打造,建设全市智能产业核心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快速带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提升。四要多举办国际性、国家级大会,如全国人工智能大会、全球人工智能视觉产业与技术大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等,强化大会磁场效应,吸引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助推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在青岛落地。


青岛未来10年、20年靠什么?人工智能是一个重要选项。青岛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要素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存在,传统劣势低效产能占用资源,成为影响提升实体经济、促转型的突出问题。靠消耗资源换取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走不通了,而人工智能,无疑就是那个催化剂。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经济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步,青岛应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全栈产业链、全场景赋能、全生态平台,推动更多领军企业、高端人才、创新要素“AI青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城市软实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