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文魁带你揭开思维导图的面纱

1袁文魁带你揭开思维导图的面纱

00:00
15:19

章节名称:

袁文魁带你揭开思维导图的面纱


文稿内容:



用好思维导图,人生大有前途!


有书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世界记忆总冠军教练袁文魁,欢迎来我们今天的课程。


让我们一起学会思维导图,为大脑赋能,让生命之花绽放!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我将为大家介绍思维导图的源起,背后的科学理论依据,以及带你初步体验思维导图的魅力。


这十年来,思维导图由曲高和寡变得炙手可热,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要求老师用思维导图授课,很多学校的参考书甚至教材融入思维导图;包括浙江省财政厅、中国联通在内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引入思维导图;一些重要的新闻热点,思维导图也是屡上热搜,有人将最新的方针政策和重要讲话绘成导图,有人将新冠肺炎期间疫情防护和疫区管理方案绘成导图,被疯狂转发,这都体现出思维导图的魅力。


思维导图在中国遍地开花,得益于东尼·博赞先生在大学时的探索。他发现他面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记的笔记越多,越是用功学习,成绩反而越来越差!他想去图书馆找如何使用大脑的书,却被告知没有。


失望之余,他发现这是一块处女地,于是他开始从多个角度开始研究以下问题:应该如何去学习?人类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最佳的记忆技巧?有哪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技巧?为此他博览群书,学习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信息理论、记忆和助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等学科,终于有所领悟。


在中央电视台一个采访里,博赞先生讲道:“我开始在关键词上画下划线,然后把这些关键词写在另一张纸上,然后找出一个最关键的词把它放大,然后我想到了不同颜色可以帮助记忆,所以我用不同的颜色把单词区分开,慢慢地在我眼前呈现出一张地图,一张我思维的地图,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就是思维导图最初创造的雏形,仅仅是关键词和颜色合并使用,记笔记的效果就大为改观了,效率提升了两倍以上。最初博赞先生主要将其用于整理笔记和记忆知识,他做家庭教师期间让很多无药可救的学渣变身学霸。


将思推导图的用途拓展的是他的兄弟巴利·博赞,他将其用于构思写作论文,思维导图帮助他有了清楚的结构,也有了确定的方向感,这使写作更容易,更快,也更令人愉快,这也让他写作非常高产,巴利也渐渐将思维导图用于讲座、管理等领域,并与东尼一起写作《思维导图》一书推广思维导图。


正是他们兄弟双剑合璧,让思维导图逐步扩展用途,在书里,他们这样定义思维导图: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那思维导图为何有效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我分两个层面来讲:



第一,是“左右脑分工理论”,由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教授提出。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发现: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推理、语言学习、分析判断、列表比较、数学计算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情感、颜色、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右脑被称作是“祖先脑”“艺术脑”和“创造脑”。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判断、比较,最终按照层次化的逻辑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都需要左脑参与。而思维导图需要用颜色、图像以及空间布局来呈现,这里用到的是右脑的空间形象记忆、颜色、想象等功能。正是左右脑共同协作,才可以让思维导图发挥出更大功效。


第二,是记忆心理学相关理论。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记忆力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有四点可以解释思维导图为何有助记忆:


一、意义识记原理


通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识记内容进行一定的转换和加工,并通过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融合、深加工来解读各个内容之间关系。


好的意义识记可以使人更快地记住内容,并能长久保持。”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比如这张物质分类的思维导图,将内容的逻辑层次清晰呈现,就是一种意义识记。


二、语义和形象双向记忆理论


这是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人们在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语义和形象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听到“汽车”这个词,脑海中会想象出汽车的形象,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其中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是不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就可以进行高速高效的记忆工作。在思维导图里,一些重难点文字会配有相关的插图,就是通过语义和形象两种方式来增强记忆。


三、组块记忆理论


提出组块理论的是米勒,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以一种有机的组块形式储存于记忆中,组块是指由若干较小单位组合而成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比如“记忆大师”就是由“记忆”和“大师”两个组块组成。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 7±2个组块,也就是5个到9个之间。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提取的关键词就是一个组块,通过层级化的呈现,每个主干的分支在 7±2之间,这样相比于整篇文章而言,是更有利于大脑记忆的。


四、网络记忆理论


艾宾浩斯认为,单一知识片断的实用性很差,也不容易快速搜索到,但如果形成知识网络,就能像高速公路那样四通八达,调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建立知识网的核心是联想力,最好做到从一个事物的记忆中推导出另一事物的记忆。思维导图就是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支和线条,将知识建立清晰的层级和关联,帮助我们可以宏观鸟瞰大局,将知识一网打尽。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还是以实例来对比感受一下吧。现在我准备要让更多人认识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先来看看其中一部分文字版本的:


我是袁文魁,大学毕业于武汉大学,我所在的公司是文魁大脑,我目前的职业是记忆教练。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多,我喜欢阅读心理和脑力类的书籍,我也喜欢摄影,喜欢拍摄樱花、荷花和梅花,我还有一个爱好是做冥想。我的事业是推广记忆法,围绕它我有三个身份:作为选手,我2008年就成为“世界记忆大师”,作为教练,我培养出《最强大脑》全球脑王陈智强,还有世界记忆锦标赛总冠军王峰,作为作家,我也出版了《记忆魔法师》《打造最强大脑》等书籍。我的梦想是希望能够普及脑力技术,帮助更多人为大脑赋能,让生命绽放,我也梦想能够不断探索生命的可能性,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我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为世界和平做一点贡献,我相信,当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平和,世界就会更加和平。


我的介绍结束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耐心听完这么长的介绍,或者当你看到这么大篇幅的白纸黑字时,你是否有兴趣看完呢?反正我是很反感的,觉得很无聊。这是用传统的线性的方式来呈现,它的不足之处,博赞先生总结为四点:


一、埋没了关键词。


重要的信息相隔较远,比如我想强调选手、教练、作家三个身份,但是从文稿中就可以看出来,它们被一些相对次要的词汇隔断,不利于大脑将各个关键的概念建立合适的联想。


二、不易记忆。


单一的颜色或者平淡的讲述,让大脑会进入到半催眠状态,不太容易将这些信息摄入大脑,看了后面的,前面就忘掉了,在你看完这一段介绍后,不给你提醒,你是否还能记得我喜欢阅读的书籍是什么?


三、浪费时间。


正因为刚刚提到的不易记忆,所以如果需要找一些信息,就需要重复看,这时都要再读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去找到那些关键词,大量的时间无谓地浪费。


四、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


大脑喜欢有条理、有形象、有色彩的信息,而平淡乏味、平铺直述地信息,大脑会自动屏蔽掉。


相比之下,我们再来看看文稿中展示的这张思维导图:




中心图是显眼的向日葵,来代表“袁文魁”,接着从“简介”“兴趣”“事业”“梦想”四大分支来展开,比如“兴趣”里面,又细分为“阅读”“摄影”“冥想”三大版块。


“摄影”后面又延伸出“花卉”,“花卉”又分为“樱花”“荷花”“梅花”,层次非常清晰。


另外,在“作家”“心理”后面配上了羽毛笔和爱心的形象,吸引人眼球。你试着看两遍这张思维导图,然后闭着眼睛回忆一下,是否上面的内容会更容易背出来呢。


再来看看这张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优势依然是层次清晰,从作家、讲师、教练、选手、创业者五个身份介绍我在记忆领域的情况,五个内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一目了然。




重要的内容比如《记忆魔法师》、有书、世界记忆大师,分别插入图片来突出,让读者的眼球聚焦。当然,这个精细手绘的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即使是简单绘制的方式,或者用软件绘制的方式,也比长篇大论的文字版本要让人更愿意阅读,并且记忆效果要翻好几倍,所以很多人会在做听课笔记、整理会议纪要和做产品展示的时候用到思维导图来帮忙。


多年前,我有位学员去有书找工作,就因为一张思维导图简历,让面试官对他刮目相看,他非常欣喜地向我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所以,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学好思维导图,会让我们在竞争中有更多的机会。


好啦,接下来的课程里,我和王玉印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会思维导图,不论是手绘还是软件绘制,不论是职场运用还是学习实用,相信假以时日,你一定也会成为思维导图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携手进入思维导图的殿堂吧!


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我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思维导图的缘起,然后讲解了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一是左右脑分工理论,二是记忆心理学相关理论,包括:意义识记理论、语义和形象双向记忆理论、组块记忆理论和网络记忆理论。最后,我以我的自我介绍为例,让大家体验传统线性版本和思维导图的不同,初步感受和体验手绘与软件思维导图的魅力。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欢迎你把课程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让你们的人生一起大展鸿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