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误区,是【给孩子奖励,和惩罚】。
为什么?
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
譬如,支付一定的报酬,让孩子帮忙打扫卫生,
实际上,我们正在剥夺孩子本该从生活中得到的责任感和满足感。
又譬如,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喜人,奖励他一份出游计划,
这容易误导孩子,让他认为【理想的成绩,能够给他带来好处】,
但实际上,努力学习,是孩子对自己人生负责该有的态度,
不应该被捆绑上任何的利益。
这是教育中,出现的【奖励误区】。我们可以奖励孩子的努力、用心和勇敢,但往往很多家长,却以【结果】论行赏。
那么,什么是【惩罚误区】呢?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有数据显示,少年时期,被管教得越严厉的孩子,他的叛逆期,会来得越凶猛!
没有哪一种惩罚,能够得到持久的服从。短期的镇压,带来的是长期更强烈的反抗!
举个案例:
13岁的阿昊,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父亲常年践行棍棒教育,试图以此压制阿昊的叛逆行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养不教父之过】在他的家庭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是,即使这样,他的父亲依然无法完全禁止他去网吧聚集。一旦有机会,阿昊还是会偷溜出去,并且在网吧一呆就是几天几夜。
棍棒教育,在这里显得并没有用处,因为阿昊依然常常跑去网吧,甚至,比起棍棒教育之前,更为频繁地去网吧消遣。
这是部分网Y少年和家长的真实写照,相信部分家长也有共鸣。
一次次棍棒教育下,是日后的更加叛逆。
为什么?
因为传统思想里的【打】,在孩子眼中,彻底地侮辱了他的自尊,而自尊,是人类一切行为准则的根基。
现代社会中,孩子呼吁民主生活,民主意味着平等,也就是说,父母不能独享权威。
什么是权威?拥有支配权,一人高于他人,就是权威。
权威,有给予他人们赏罚的特权,能够决定谁有功、谁有过,谁该赏、谁该罚。所以,奖励和惩罚,本质上来说,都是从【家长权威的特权】下,延伸而来。
民主家庭,没有高低阶级,自然也没有【家长特权】,也就没有人,拥有给予奖励和惩罚的权利。那么,奖励和惩罚,谈何而来?
【以结果论赏罚】,对孩子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树立,往往弊大于利。
举个例子:
在超市里,孩子负责买面包,妈妈负责买别的东西,两人合作完成了家庭采购这件事。
可是,孩子却不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家庭的贡献,他关注的是他自己,他因为买了面包可以得到【10块钱的奖赏】。
但下一次,他可能会愤怒,因为他本以为【买面包可以给我带来好处】,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
看到了吗?
孩子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来自于行为结果--【报酬】,
而不是【家庭协作】的过程。
这是错误的价值观体现——【我只做对我有利的事情,一旦没有利益可图,我就不愿意做!】
这是【以结果论奖赏】带来的恶果。
同理,为什么要在孩子帮忙做完家务之后,额外支付孩子一笔奖金呢?
孩子们在家里住,有丰盛的一日三餐可以果腹,有干净舒适的衣服穿,可以享受家里的一切,
如果他们要追求所谓的【平等】,那他们同时就应该具有分担家庭劳动的义务。
为了给家庭做贡献而打扫卫生,
为了给家庭做贡献而帮忙一起采购,
而不是仅仅为了奖励。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非常重要。
孩子应该分担家务活,当然,他们也应该有零用钱。
但,
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
这些零用钱归属于他们,他们完全有对这笔钱的绝对支配权,
但!
家务活和零用钱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成绩的好坏,和零用钱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
孩子做家务,是出于对家庭做贡献的义务,
努力学习,是出于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负责,
而他们得到零用钱,是因为他们有权利共享家庭利益。
【总结一下】:
【这件事无利可图,我没必要做,如果他们因此惩罚我,我就以牙还牙】。这是典型的【以结果论赏罚】带来的恶果。
在现代民主的家庭中,我们更应该与孩子们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在平等且平级的关系下,明确各自的义务和权益,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才能让他成为品格更健全的、更好的自己。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