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王文教——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

未来讲堂|王文教——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

00:00
05:55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同学们肯定都在电视上观赏过激烈的羽毛球世界大赛,大家在为我们国家的羽毛球健儿加油助威的同时,也一定会为我们国家是世界羽毛球强国而自豪。羽毛球这种运动起源于印度,发展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当前羽坛最传统的六大强国分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丹麦。

  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的羽毛球水平也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国家的羽毛球水平由弱而强,被称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拓荒者”的王文教功不可没。

  王文教,1933年出生于印尼,1944年起开始打羽毛球。五十年代初就成了印尼羽毛球界的明星。

  1953年,中国举办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赛后,印尼羽毛球队和中国队打了一场友谊赛,中国队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印尼队球星王文教。正是这次比赛,让他意识到了中国羽毛球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巨大差距。

  年仅20岁的他下定决心:回到祖国去,提高中国队的羽毛球水平。可这又谈何容易!回国,意味着不仅要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已经取得的荣誉地位,而且要与生活在印尼的亲人们分别。王文教的妈妈不同意,她对王文教说,你回去要受苦的。但王文教仍然决意回国。

  王文教和陈福寿等华侨青年突破重重困难,终于在1954年5月踏上归国之路。回国之后,国家体委以王文教、陈福寿等为主,在中央体育学院成立羽毛球班,王文教担任教练和队长。但当时物质匮乏,生活十分艰苦。王文教回忆说:“回来的时候需要粮票,没有粮票买不到东西。后来我妈妈知道我出现了浮肿,就寄了好多吃的给我。”

  1956年11月开始,福建省等20多个省、市成立羽毛球队。这些集训队伍均以王文教和陈福寿合写的有关羽毛球训练方法(后结集成书,名为《羽毛球》)为指导刻苦训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957年9月,王文教、陈福寿获全国第一批国家羽毛球运动健将称号。1957至1959年,王文教称霸羽坛;1965年,他率领中国羽毛球队远征北欧,打败世界亚军丹麦队及欧洲劲旅英国队。他和中国队一起被称为“无冕之王”。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伤病缠身的王文教逐渐淡出比赛,专心当教练,后担任国家队总教练,培养出杨阳、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等一大批羽毛球人才。在其执教期内,中国羽毛球队一共获得56个单打世界冠军和9个团体世界冠军。让王文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82年率队参加在英国举行的汤姆斯杯比赛,那也是1981年中国加入国际羽联后首次参加该项赛事。

  赛后英国队领队这样评价“这是汤杯举办40年来水平最高、最扣人心弦的比赛,能在1∶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分,中国队创造了奇迹”。

  第一次,英国女王将汤姆斯杯交到了中国人手里。

  两年后,中国女队首次在尤伯杯中折桂,并由此开启了五连冠的征程。

  王文教不仅是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拓荒者,同时也是中国羽毛球走向辉煌的奠基人。

思考题

  同学们,请结合王文教的故事,谈谈“祖国在我心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孟群

  一级播音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广播中心节目部主任。主持节目:《金戈铁马》《体坛夜话》。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