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性灵主体之塑造(中)

8.5.2 性灵主体之塑造(中)

00:00
09:57

性灵主体之塑造(中)


⼀、知识点


1、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其精神内涵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心学诞生后,王阳明兴办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声名远播,后又受到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讲学于贵阳书院。


阳明心学,又称为“心学”、“理学心学”,是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主张通过思想的洞察和实践的实现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阳明心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潘石屹:


潘石屹,男,汉族,出生于1963年11月14日甘肃省天水市,他是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董事长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房地产生涯。


1992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11日匿名人士指出潘石屹将撤出上海投资占SOHO总量75%,潘石屹对此作出否认。 2014年7月23日,潘石屹夫妇参观了Facebook。2014年7月24日,潘石屹微博披露,他和妻子张欣参观美国科技公司苹果公司,苹果CEO库克亲自接待并讲解他们新的办公楼。2014年7月24日,SOHO中国基金会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金一事,引起巨大争议。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潘石屹和张欣以33亿美元财富位列榜单第925名 ; 6月16日,SOHO中国方面对外回应,宣布黑石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


3、马云:

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原主席、日本软银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2017年领衔主演的电影《功守道》,并与王菲合唱主题曲《风清扬》。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马云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数字经济的创新者。2019年1月,马云为自己创办的音乐酒吧举行了开业仪式,该酒吧名为“HHB音乐酒吧”。2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马云以2600亿元成为全球华人首富。9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9月27日,比利时国王授马云皇冠勋章,为唯一获该等级的中国人。2020年8月,获得约旦阿卜杜拉二世·本·侯赛因国王一级卓越勋章。

2019年10月,马云及其家族以2750亿财富排名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位。11月,在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马云以2701.1亿的身价高居榜首。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而良知是什么?我们的性灵对天道、对天理的想象、直觉、感悟,是我们生命情感跟天理的一致,叫本真的生命情感。

2、我们的能力总是有缺陷,经验总是有不丰富,知识总是不完备。我们是否经过种种事情上的磨练,终于就可以成一个十全十能的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哪有可能?



三、全文逐字稿

长按图片保存至相册,分享今日课程金句至朋友圈



课程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继续来看这个问题。


比如说“八荣八耻”当中有这样一条:以辛勤劳动为荣。那么某人辛勤劳动几十年,后来下岗了,请问他光荣不光荣?他老婆都看不起他,何荣之有!另外一个人巧取豪夺,乃至腰缠万贯,请问他耻辱不耻辱?他不耻辱,他叫成功人士。


所以荣与耻的区分不在于这条规则的表达,荣与耻之间的区分来自我们的良知。


假如我辛勤劳动几十年下岗了,我老婆都看不起我,仍然不以为耻,这是我的良知。就像王阳明讲过那句话,极有道理。


我们当时的古代社会的文人都要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如果中了进士,那么你做官了叫科举及第。那么如果落第了,阳明这么讲:“考试落第,不为耻”——并不是耻辱,因落第而难过才是“耻”,才是shame。


我们看到阳明心学的精神了:考试落第了,许多人都瞧不起你,你自己没难过,这不是shame,不是耻辱,你自己因落第而难过了,这才是真正的耻辱;我辛勤劳动几十年我下岗了,别人都看不起我,不以为耻,我不难过。


所以荣与耻的区分出于良知。时代不同了,社会评价对个人成败的价值标准也不断在改变。那么今天商界精英、商界领袖叫成功人士,年轻的一代都想把自己复制成马云,或者复制成潘石屹,或者诸如此类的商界精英们。结果没成功,把自己的人生看成失败的人生,终于跑快递去了,终于在饭店里当端盘子的服务员了。难道这些人就应该以此为耻辱吗?


所以道德主体的塑造并不来自于道德规则的颁布、学习。而在于“致良知”的实践。这叫“荣耻出于良知”,而不是那些德目。


“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而良知是什么?我们的性灵对天道、对天理的想象、直觉、感悟,是我们生命情感跟天理的一致,叫本真的生命情感。


“致良知”就是实践中致良知,“致”就是实践了。王阳明晚年特别强调实践的功夫,他提出一句话叫“于事上磨练”,在做事情中磨练,这叫“于事上磨练”,这句话我们都愿意接受。


中国人蛮强调“实践出真知”,但是我们如果是从这个角度理解这句话,肯定理解错了。通过实践来增加才干,磨练我们的本领,做事情的本领,这不是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


“于事上磨练”的是我们的心,磨练的是我们的生命情感,我们在这世界上做事情永远是经验不够丰富的,知识永远是不够完备的,哪有把自己全部武装好了才能做事的?


我们的能力总是有缺陷,经验总是有不丰富,知识总是不完备。我们是否经过种种事情上的磨练,终于就可以成一个十全十能的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哪有可能?所以“于事上磨练”并不是磨练我们的头脑和办事情的能力,磨练的是我们的心——那份生命情感。


为什么?我现在就要讲什么叫“事情来了”。


事情来了,就是我们的生命情感起了变化,被这件事情影响了,或喜、或怒、或忧、或惧。一件事情来了引起你的喜悦,或引起你的愤怒,或引起你的忧虑,或引起你的惧怕,这才叫事情真来了。


如果一件事情并不引起你的生命情感的变化,它不叫事,一切事情都是心事。


比方说我现在在抽烟,烟灰没有弹到烟缸里边,弹到烟缸外面了,我不会为此而喜,也不会为此而怒,也不会因此忧虑,也不会因此惧怕,所以这件事根本不是事。我们活在这世界上遇到事情了,什么叫遇到事情了?生命情感被它改变了,这叫事情来了。“事变只在人情里”,就事情变化了。


所以遇到事情,你的生命情感发生变化了,就考验你的心的时候真来了。假如一件事情来了,你十分地喜悦,大喜过望,怎么天下有如此的好事降临到我头上的,那份巨大的侥幸之喜——你马上要停下来想一想,我“因何而喜”。


假如一件事情来了,你愤怒了,叫心事来了。你停一停,问一问我“因何而怒”——我怎么会怒的。假如一件事情来引起你的忧虑、担忧,你停一停,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担忧。假如一件事情来了,引起你的恐惧,你也停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惧怕呢。


当你停下来这样一想,这个叫什么功夫?叫“诚意”。《大学》里边讲的八条目当中的一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一个环节叫“诚意”,这是功夫,叫“诚意”的功夫。


王阳明晚年有四句“教”,就四句话来概括他的修养功夫的体系。四句话分别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之本体本来没有善恶,意动起来了,就有善有恶了。“意之动”,怎么会动?就是遇到事情了,于是就有善有恶了,“意之动”这个也很关键。


就像我刚才说那件事情来了,你愤怒了或喜悦了,意动了,意动了叫事情来了,那么这时候怎么办?想一想,我这份生命情感的变化的根源在哪里?你一想到这一层,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如果喜悦识出自于我这个小我,某种期待突然就实现了,庆幸了,一定有问题。因为这件事情的本来意义你还没发现。


你要诚意,它的本来意义你没发现,你去做这件事情,后面就会做出严重的问题了。一件事情来了你怒了,你问一下为什么怒,找一找根源,这就叫“诚意”的功夫。


好,这一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黑格拉图

    辛苦工作几十年下岗了,自己不以为耻,可是现实社会都以为耻,不给他机会、资源、善意,他的生存环境会继续恶化,而且绝大多数人无法改变这糟糕平庸的现状。那么,耻不耻,忧不忧,唯有全靠自己用内心去控制。他会有荣吗?如果耻和荣全是自己内心的事,与外界无关,那么我们心里还要耻和荣做什么呢,空无一物不是更好? 王老师在另一讲座中曾说,中国人的幸福不在于西方所谓的个人价值实现,而在五伦中。当我们做成一件事时,五伦里的君(民族)、父(子)、妻(夫)、兄(弟)、朋(友)感到了安慰,从而我们获得幸福。那么,对于辛苦工作三十年下岗的人来说,他在现实中别无他法,只有自己在自己内心抑制耻感,那么,他会有幸福感吗?

    名可名非名 回复 @黑格拉图: 这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尴尬的地方,因为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成功标准还有很多的观念都是这个资本时代带来的,并不属于本真生活状态下的标准。所以只想通过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的精神家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条件。外部条件的建立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将人从资本中解放出来。 回到例子中,辛苦工作几十年下岗的外因多是无法继续为资本的增殖做贡献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心中怎么还会有耻感,只是并不是所以世人都会这么理解,世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有点类似唐寅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境。 幸福感的真正点在于心安理得,而不是现在资本时代给人们的幸福感,那是虚假的,是欲望满足以后的幻相,这种幸福过后是空虚。

  • 烦忙注视

    如果你有人生的困惑而没有听过王老师的课,那么请你来听一听。如果你听了还有困惑,那么请你再听一遍。如果听了两遍还有困惑,那么请你每天听一遍。

  • 辛依旧

    我心光明 夫复何求

  • 王德峰教授

    各位听友大家好,近期我们注意到有部分账号在节目评论,社群等渠道引导听友通过其私人渠道获取节目电子版文稿,该行为已经对节目版权构成伤害,也严重侵犯了已经购买本专辑用户的权益。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并截图,喜马拉雅将保留后续法律追究权益。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听友本专辑是王德峰教授与喜马拉雅独家合作内容,文稿、节目都仅发布于喜马拉雅平台,请认准正版专辑和内容,谨防上当受骗。如您在其他地方遇到盗版节目,文稿,可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xmqsxzs或直接联系平台客服,与我们取得联系并反馈情况。感谢您的支持!

  • 三步并两步

    无善无恶心之体,(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用) 知善知恶是良知,(诚) 为善去恶是格物。

    昆明求知读书会 回复 @三步并两步: 你少了一个戒

  • 低语的恶魔

    按理说时代应该是在进步的,可是,把金钱当自己的人生目标,考到大学却只是为了混文凭,这种现象却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是人的错吗?还是这些人,被这样的风气所裹挟前行?我不得而知。我只能做好我自己

    听友24866320 回复 @低语的恶魔: 这就说明整个人类社会病了,并且病的不轻。人类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的文明裹挟下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人才听懂了尼采的呼声“上帝死了”!而我们当下中国面临的社会现实就是像你描述的这样,用孔子的一句话总结当下社会就是:不仁者(心没安顿好的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又是听到感动的一讲课,诚意的功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亚光_xi

    聆听完王老师免费的课程讲座,收益颇丰,懂了自已浅意识里混沌的一些认识,知识的力量→心性的觉知→修行不退转→洞悟人生→解脱得自在。谢谢王老师点化之恩。

  • 熹然呀

    荣耻出于良知 良知在于实践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 九娘2016

    如果仅凭良知和天理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