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国藩的组织原则创新

五十七: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国藩的组织原则创新

00:00
15:18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国藩的组织原则创新

上一集我们讲到,曾国藩创立湘军,搞的第一个制度创新是实行高薪制,给军官和士兵开出了超高的工资。套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


这个制度非常重要。第一,这个制度能吸引人才。第二,建立了厚饷制之后,曾国藩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军队中抓廉政建设了。这样才能保持军风军纪。


曾国藩深知廉洁才出战斗力,所以他对军队中的廉政建设一直抓得很紧。他对军官们反复提醒说: “弁勇之于本营将领,他事尚不深求,惟银钱之洁否,保举之当否,则众目眈眈,以此相伺;众口啧啧,以此相讥。惟自处于廉……有以服弁勇之心。”也就是说,士兵们对一个军官服不服气,有两点,一是打仗时你敢不敢冲在前面,二就是看你在钱上头,干不干净。只有你本身不贪污,士兵才服你,打仗时才听你的指挥。


曾国藩不光是这样说,他自己带头这样做。上一集我们讲了,曾国藩带兵期间,在经济上对自己的要求尤其严格。


因为曾国藩很注重廉政,所以湘军的风气和当时的正规军完全不同。咸丰十一年,有一个叫赵烈文的文人,来到湘军大营拜访曾国藩,后来这个人成了曾国藩的幕僚。他在日记当中曾经记载了他所见到的景象。他说:


湘军营中规矩甚严,黎明即起,每日二操,武弁皆令赤足穿草鞋,营中无一人吸食鸦片者。


也就是说,曾国藩的湘军,每天黎明就起床,士兵都光着脚穿草鞋,军中没有一个人吸鸦片。


他又说:咸丰八年,他赵烈文曾经到清朝正规军建立的江南大营去过一次,他发现那里的风气,与湘军这里完全不同。正规军的大营里头,成天大吃大喝,一来客人,厨子马上能做出一席丰盛的酒菜。湘军这里呢,来了客人,根本没有饭,只能到城里的饭店去买饭,客人往往等不及就走了。正规军那里,军官和随从亲兵们都穿得很漂亮、很讲究。湘军这儿呢,军官们一个个都穿得像农民似的。


所以赵烈文看到这些之后,非常感动,说曾国藩“忠清艰苦,至于如此,可为流涕”,让人感动得要流泪。


这是湘军有战斗力的第一个原因。


所以,清政府实行低制薪的做法,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而曾国藩的做法,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虽然采用厚饷高薪政策,但是湘军和国家正规军比起来,其实是远比正规军省钱的。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三年春,清廷用九万多正规军来镇压太平军,两年多的时间,就花掉了二千五百一十万余两军饷,没取得什么胜利。而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从咸丰三年到同治三年止,苦战近十二年终于把太平军镇压下去,湘军人数最后发展到十二万人,那么十二年间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也仅花了二千九百万两左右。由此可见湘军整体上是很节约的,湘军的军费利用效率比正规军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以上是我们讲的湘军制度的第一个特点,厚饷制。


在这个基础上,曾国藩进行了第二个创新,就是组织原则创新。


湘军组织原则与绿营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讲,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前,先深入分析了为什么绿营兵不能打仗,绿营兵失败的原因。


除了低薪之外,绿营兵的第二个制度缺陷,是组织上血脉不贯通。用曾国藩的话来说,是“胜则相忌,败不相救”。就是绿营兵各部队之间,彼此不配合,不团结。打了胜仗,相互忌妒,打了败仗,互不帮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消灭。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清代皇帝都是极有权术的,他们在规定绿营兵制度时,怕军官们拥兵自重,所以十分重视兵为国有,而不是兵为将有。所以每逢战争,就采取抽调的制度,“则东抽一百,西拨五十。或此兵而管以彼弁[biàn],或楚弁以辖黔镇”,东抽一百,西拨五十,临时组成一支部队,然后再派一个将领带兵出征。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军和士兵之间互不熟悉,没有私人感情,大家都只听皇帝的,没有皇帝的命令就不能调动军队,这就保证了皇帝的安全。但是坏处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甚至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彼此都非常生疏。打个比方,这就好比砍树枝一样,东砍一根儿,西砍一根儿,然后捆到一起,这些树枝形不成一棵有生命力的树,形不成一个整体。这就叫“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


这种情况下,军队就没有凝聚力,打起仗来,谁也不肯冲锋在前。相反,一有危险,大家都本能地先跑。绿营兵是“兵畏贼,不畏将。将畏兵,不畏法。”也就是说,士兵怕农民军,但是不怕自己的将军。将军怕自己的士兵,不怕法律。


所以曾国藩说,这样的军队,即使“诸葛复起”,就是诸葛亮活过来,也是打不了胜仗的。因为这不是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问题,是制度问题。


所以,湘军要想有战斗力,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改变。


所以曾国藩在组织原则上一反清代的惯例,采取了层层招募制。那么怎么挑选人呢?曾国藩选拔他非常熟悉的,自己最信任最欣赏的人,来当将军。所以曾国藩有四个弟弟,除了留一个大弟弟曾国潢在家里管家之外,其他三个,后来都出来和曾国藩干,其中有两个,死在战场之上。这就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除了亲兄弟外,曾国藩任命的将军也都是他的同学、朋友、老乡。


这些将军再选拔他熟悉的人,他的同学、同乡、亲戚做营官,这些营官再回老家选拔自己的老乡做士兵。这样一来,从大帅到士兵形成了一层一层的个人关系。这就是湘军在制度上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曾国藩说,“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本来是公家给发的军饷,但是经过招收自己的军官发到手里,感觉就好象这个军官发给自己的,大家就对长官有了感激之心,也有了责任感。这样,湘军就像一颗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


有人说,曾国藩这不就是任人惟亲吗?也可以这么说。曾国藩就是利用中国社会的特点,用所谓的乡缘,学缘,血缘编织起来,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了,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这也就是湘军这个“湘”字的起源。这个“湘”字,原本不是指湖南,而是指湘乡县。曾国藩认为,“同县之人易于合力”,他最初训练的军队,军官和士兵来源几乎全是湘乡县人。


同时曾国藩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规定,那就是在作战过程中,如果这支军队临阵脱逃,或者大家不保护军官,导致军官战死,那么他手下的这支军队就就地解散。全部回老家,一个不留。这导致了一个什么结果呢?这样一来,所有士兵打仗的时候都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因为只有保住长官,你才有继续升官发财的机会。所以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说:“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利于义。将卒亲睦,各护其长。”


这就解决了绿营兵的“胜则相忌,败不相救”的问题,形成了曾国藩所说的“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死党”。这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这是湘军与绿营的另一个重大不同,组织原则。当然这个原则实际上违反了清朝“兵为国有”的原则,湘军私人性极强,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调遣,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也容易成为军阀,湘军事实上也开了后世军阀的先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所以曾国藩高明就高明在他用制度解决了别人用道德去解决的问题。保卫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曾国藩通过制度使它变成了符合下属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因此优秀的管理者的第一项才能,就是需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


在很多时候,制度规范都比道德要求更有效。我们可能很多朋友听说过运奴船的故事。当初西方开始贩运奴隶的时候,奴隶贩子从非洲抓了奴隶,雇船一船一船地运到美洲。那么一开始,大家都是这样交易的,我把这一百个奴隶交到你这个运奴船上,然后给你船主一百元钱,你负责把他们给我运到目的地。但是我们知道,那时候航海条件不好,船上的卫生条件很差,奴隶死亡率很高,在大海上航行了几个月,运到美洲的时候,可能有一半的奴隶就死了。


后来这些奴隶贩子就改革了交易制度。就是我不先给你钱,而是运到了之后再给钱。好比说我给你一百个奴隶你给我运到美洲,到了美洲我们查人数,活下来一个人我给你一元钱。


这样一来,奴隶存活率大大提高,原来一船只能活下五十个人,现在能活八十个人。为什么呢?因为运奴船的船主主动在船上安排了医生,提高了奴隶的伙食标准,改善了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少生病。这样自己才能赚到钱。


所以很多时候制度设计是决定性的,基础性的。制度能决定和改变人的行为。曾国藩在确立基本制度后,他用不着自己拿着战刀逼着,下属自然就知道往前冲。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当然制度设计的成功,关键又在于对人的“自利”的本性的把握上。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自利的,这其实不是坏事,这正是我们有效建立制度的出发点。


这是我们从曾国藩创建湘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的重要启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曾国藩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非常谨慎的人。有人说他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是实际上,这个人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


关键是曾国藩有大眼光,大格局,勇于创新。


曾国藩是湖南人,湖南的学风是什么啊?叫做经世致用,就是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装门面,不是为了吟诗做对,而是为了做事,而且是做实事,做大事。要振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因此曾国藩读书一直是结合现实问题来读的,一直是注意观察研究整个国家的形势,研究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我们以前讲过,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他就已经预见到了天下大乱。所以他一直在默默研究当时最急迫的军事问题,提出一系列高明的做法,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风行_

    好的制度设计与执行最重要!

  • 曦园散人

    这点和宋朝差不多。宋朝是将军轮换,干三年换地方,打仗枢密院指挥。

  • 随遇而安2583

    从自己的亲戚朋友来选士兵,这跟现代的企业管理不同啊,现代都是拒绝家族人员进入企业。

    影翔moon 回复 @随遇而安2583: 因为打仗是性命相见,跟企业生产的本质不一样的

  • Blucecolin

    我觉得主要是腐败问题,如果只是是制度问题,清朝中期打那么多胜仗呢

  • 夏虫不可语冰1106

    执行最重要

  • Blucecolin

    任人唯亲初创时期可以,但非长久之计

  • 听友121040753

    钱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