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正在威胁北极的臭氧层

全球变暖正在威胁北极的臭氧层

00:00
05:46

欢迎收听今天的环球科学要闻,本节目由环球科学杂志提供。


全球变暖正在威胁北极的臭氧层

近期,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极涡在冬季正在出现频繁、极端的低温,这种改变会促使平流层中形成云,而这些云能为几十年前由人类排放的含氯氟烃、哈龙等化学物质提供合适的反应条件,促使其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反应,消耗臭氧。他们还发现近年来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量正在增加,它们进入平流层后,能增加平流层的湿度,促进破坏臭氧层的过程的发生。基于过去56年的气象学数据和气候模型,研究人员表明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让北极平流层处于温度下降的趋势中,臭氧层或将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有多少恒星能看到地球?

行星运动到恒星前时,会挡住一部分星光,导致恒星变暗,可以用这种现象寻找系外行星,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凌星法。近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科学家利用盖亚天文卫星数据库,分析了距地球约300光年内的恒星。科学家发现在过去5000年里,在1715颗恒星所处的位置上有机会能用凌星法发现地球,其中的29颗还有可能收到人类产生的无线电波。5000年后,这两个数字将会分别上升到2034颗和75颗。在这2034颗恒星中,目前有7颗被发现拥有行星。

大质量恒星更可能拥有巨行星

科学家分析了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观测到的500多颗年轻恒星的数据,发现大质量恒星更可能拥有巨行星,相关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科学家发现,质量较大的恒星更可能被带有间隙的原行星盘包围,而目前理论和观测数据都证实,原行星盘上的缺口是巨行星形成的重要标志。与低质量恒星相比,高质量恒星原行星盘上空隙更多,也更有可能拥有巨行星。除气态巨行星外,超级地球也符合这种相关性。此结论能让天文学家更高效地寻找系外行星。


科学家发现了迁徙鸣禽的“磁罗盘”

许多迁徙动物利用地球磁场作为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的罗盘。之前有研究者提出,名为隐花色素的光敏蛋白是该“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但实现这种能力背后的具体蛋白和物理性质一直有待明确。《自然》的一项新研究分离出了隐花色素4,并确定了它的性质。作者发现,欧洲知更鸟这种夜间迁徙鸣禽会在眼睛的感光细胞内表达隐花色素4。此外,隐花色素4具有作为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这种蛋白能产生光驱动的化学反应,可以诱导量子效应或能放大磁信号。研究人员还发现,相比于鸡这种不迁徙的禽类,知更鸟的隐花色素4磁灵敏性更高,进一步提示隐花色素4作为磁传感器的可能性。


天和核心舱具有碎片撞击感知能力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计划在轨运行时间长达15年,遭受空间碎片撞击的概率相对较高,运行安全受到威胁。由于舱内有航天员长期驻留,其安全性更需要得到保障。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报道,该校庞宝君教授团队开发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在天和核心舱得到成功应用。该技术可在舱体遭到空间碎片撞击时,对撞击事件进行实时感知、判别并定位,为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保护航天员安全。未来,该技术还将应用于空间站问天、梦天实验舱。


一种诱发癌症的新机制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揭示,当一种特殊的突变导致两个基因融合时,可能会诱发癌症。研究人员对广泛存在于白血病患者血细胞中的一个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由这个蛋白无法折叠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其存在无序区域。当这种蛋白的数量在细胞核中达到临界值度,这种无序区域会导致会这种蛋白质出现“液-液分离”的现象。这种变化能使该蛋白和导致白血病的相关基因的结合更紧密,会增强基因表达,诱导恶性血癌的形成。

以上是今天的环球科学要闻,请关注订阅我们的节目,随时掌握全球最前沿的重大科学进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