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质的极大丰富能换取精神上的快乐吗?完全的苦行又能解脱人精神上的苦恼吗?究竟哪一条道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生命正道?
英国前文化大臣克里·史密斯和作家理查德·科克曾在《西方文明面临严酷的选择》一文中指出:“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沿着一条路走下去,是愤世嫉俗、侵略、冷漠、新保守主义和极端的自由主义。另一条路是……建设一个个人通过自我完善、孜孜以求、乐观向上、理性、同情心、平等和相互认同而凝聚在一起的社会”。后面这个选择与中国古人历来主张的“和谐中道”理念不谋而合。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向西方看齐,逐步失去了这种理智上的优势。
在近代社会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创造了科技的高度发展与物质的极大繁荣。与此同时,东方世界的人们则大多过着贫穷而又快乐的日子,比如古老的国家——印度。
过去,中国人讲究内在的修身养性,所以闭关自守,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不知道世界的另一头正经历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八国联军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我们,清朝的腐败,让中国人开始觉醒,决定迎头赶上。
回首中国百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居住的这一片土地终究是有“道”的。这个道就是心与境的圆融与和谐。人各有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要走的道,都有要学习的功课和要经历的过程,他就像人从小到大的考试一样。有的人这一生都是在创造,有的人这一生却是在索取;有的人混混沌沌,有的人精进奋发。有的人“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的人却“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和在自己生命过程中要学的“功课”。
那么,究竟哪一条道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生命之正道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身体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都会产生问题。由此推及其它,如赚钱太少,或是太多;事业规模太小,或者发展太大都有问题。
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中庸之道。古圣人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佛教亦将中道视作世间之真理,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场。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就像琴弦太松奏不出妙音,太紧则会崩断那样,中道是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体验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比如,对于金钱的态度,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导我们“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直道而行”,可谓良方。所谓“不役于物,不伤于物”,即是不被物质所役使,就不会被物质所伤害。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努力地去赚更多的钱。结果却欲壑难填,最后钻进金钱的牢笼中不得解脱。我们应该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态度,认真工作得到回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我们也应该努力创造心灵的空间,提升心智力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同样,对待个人情感也应如此。《妙色王求法偈》中说:“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爱得太投入,就会失去自我,失去本心。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期望这一生能遇见一个能够和自己相爱终身的人,如果没有遇见,就觉得生命中缺失了一份爱,有着很多的不悦甚至埋怨命运不该如此。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嗔爱。一切的存在都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感到事与愿违,当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宇宙的平衡法则,就会懂得一切的爱与恨只不过都是自己心念所创化的一个结果。
莎士比亚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为了爱,何必恨呢?旧爱过去,只需要等待最好的来临。对于情感,我们无需期待太多,也无需付出过多,要做到不役于人,不为情所困。这一生,周围有这么多爱我们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姐妹、伴侣、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对方,尽自己所能关心身边的人,当我们懂得生命的付出后,一切就会更加美好。
再譬如对待事业。很多人追求事业的辉煌,追求规模,追求速度,追求利润,一切都以更大、更快、更强为目标。这些人不懂得,任何成长都是有上限的,一定要懂得把握适当的度,否则最终会因为挫败而彷徨迷茫。
创造出新东方奇迹的俞敏洪,有一个著名的“停止VS快速度理论”: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他说,“汽车的质量越高,开得就越快。比如,像奔驰和宝马这一类车,它们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发动机系统上,还体现在刹车系统上。你开这些车的时候,就敢于高速行驶,因为你知道,只要你一踩刹车,车就能稳稳地停下来,不至于翻车或跑到马路外面去。但当我们开夏利车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开得和奔驰车一样快,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让它跑得太快了,就很难刹住车了,说不定就会撞栏杆或者翻了。所以说,没有把握停下来的人是跑不快的人。”做企业,当你要追求速度的时候,你必须要尽可能地向前发展,但是企业什么时候要停下来,你必须能停下来。
因此,经营事业关键在于不断修正自我,创造自我与外在的和谐,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智慧。创办企业不仅仅是拼成长、拼数字、拼规模,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去帮助更多的人成长。否则,自己辛苦努力了二三十年,最后仍是一场空,留下的大多是钱而不是财富和智慧。
61讲,每个部分都是能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
听了三遍了👍🙏
中庸之道是大智慧
人间正道是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