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迟《沉淀的记忆与传说》

一.应迟《沉淀的记忆与传说》

00:00
05:18

沉淀的记忆与传说 
应 迟
             
(一)

这座城市对我来说相对熟悉而又陌生。    
端午节的前一天,由于要去菜市场买菜,于是便来到了附近的“淮河路便民市场”。
   
这家市场之所以称之为“便民市场”,就是方便居住在沿河两岸小区里的居民。
   
我现在临时居住的地方,归属一个叫“皂河社区”的社区管辖。皂河社区因附近的一条名叫“皂河”的小河得名。小河的南岸的有一条呈东西走向的沿河大街名叫“淮河街”,而我说的那个市场就坐落在这条大街旁边的河边上。与这条街交汇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名叫“火炬南路”的马路。另外,在这两条路交汇处有一座架在河上的大桥。桥的名字也是以那条小河的名字命名的,名曰“皂河桥”。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河北沧州张姓人氏到谋生,在皂河的北岸临近河边的地方此支起一口大锅,凭借熬制食盐的手艺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随着家境的殷实,家中的人丁也随之兴旺起来。到了张氏孙子那辈儿,除掌门长孙继承祖业,他的另外两↑兄弟分别另起炉灶。他们兄弟二人分别来到皂河的南岸,一个选址在老宅“皂东塘”的偏西方向,名曰“皂南台”;另一个在老宅“皂东塘”的偏东方向,取名“黄家皂”。
这样一来,在方圆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张氏家族的三处买卖同时开张,而支撑他们的家族企业红火风光一时的,当然是那一脉相承的熬制食盐的手艺。传说在这之前,张老太爷就曾经为家族的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布局,他还特意命人从河北老家请来了一个著名的风水先生。用现在比较流行和时髦的话说,老先生应该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企业家。他深谙产业规模的扩张和集约化经营之道。只不过有一点,恐怕是这精明张老先生没有想的,“皂东塘”“皂南台”“黄家皂”这三处他当初为子嗣后人立下的门户,至今沿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地理坐标上。或许应该归功他请来的那位风水先生,一切真的不得而知......
    
现如今的皂河,河床已经全部被钢筋水泥固化,断断续续的水流就像一个经历过无数人间风雨的老人,从容不迫地沿着镶嵌在河床上窄窄的凹槽慢慢流淌。也许只有雨季的到来,才会重新焕发出它生命的澎湃激情,浪花奔涌却又波澜不惊。一切就像这城市到处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样,生活的空间全然被钢筋水泥的架构固化了。还有,当你每天站在那座同样是钢筋水泥架起来的大桥桥面上,就会看到数不清的车辆往来穿梭奔忙,而我不知道的却是,一条小小的皂河,居然留下了一段真实的生活历史和一段美好的生活传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