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节:江湖篇—向内攻击,是抑郁最大成因

第9 节:江湖篇—向内攻击,是抑郁最大成因

00:00
14:02

在这一个大节里,我分别安排了与抑郁最有关系的三个维度。拯救,敌意,讨好。

我们将分三个小节,分别进行讨论。今天来说一说过度拯救与怨恨

《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是一个对国家有着铁血丹心的人。很多人都赞扬他的美德,他对朋友也是愿意过度付出。在他与黄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因为心善,便把自己的银两和马匹都赠送与她。妥妥的拯救男形象。
在这部剧里,郭靖喜欢的人是黄蓉,也幸亏他是跟黄蓉在一起,要是跟别人在一起,他很容易会被辜负。他为什么选黄蓉,因为黄蓉是他想要成为的另一个自己。黄蓉绝对是剧里面一个攻击性特别强的人,一般人不敢惹她,除了她爹厉害,她自己也是非常厉害,武艺不高,但智商情商绝对高。她一般不轻易拯救,她活得真实,当下,活得自在。郭靖就是觉得她身上有很多他没有的活力。

什么是过度拯救?就是你对一个人,对一件事,你做了你该做的、能做的一切,你还觉得不够。你不会放过自己,不会原谅自己,甚至不惜伤害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没有拯救成功,你会很内疚。甚至会感觉,就是因为自己,才使得他们变成这个样子。你要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你要为他们的快乐、幸福负责任。

这听起来很超能啊,别人不能够自己负责,需要你来为他负责。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全能神仙自恋吗?认为自己特别厉害,什么都能搞得定。自恋拯救的背后是深深的死亡恐惧。内心有一个幻想是这样的:如果我不拯救你,你就会死;你死了,我就死了。
这种无意识幻想呈现了一个强烈的共生愿望,即我和你的生命是卷在一起的,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从这个意义上讲,拯救别人即为拯救自己。

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人,在你痛苦脆弱的时候,对你各种好,把你邀请到她的家里,耐心陪伴,各种安抚,让你体会到妈妈对婴儿般的悉心照料。但是,一旦你的痛苦减轻了,好转了,她们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的,对你冷落。

那是因为拯救者,只是对那个受苦的感觉非常敏感。只要有人受苦,那个痛苦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了,也变成了拯救者的。所以,拯救者会不顾一切地扑过去,因为,要扑灭的这团火,不是别人的,而是他自己的。

痛苦,就像一个怪兽,时刻吞噬着拯救者的心灵,就像一位网友说:我对那种家庭悲惨,看着苦兮兮,情感发挥不出来的男性就想拯救,就想着对他们好,想去倾听,去帮助,还特别想跟他们谈恋爱,感觉有一种巨大的魔力推着自己,停都停不住。

那么反之,当你的痛苦消失,拯救者对你的敏感性也降低,对你变得冷淡了,这其实是一个边界回归和逃离的状态。也是人格的另一种状态。被拯救的人,在之前浓烈的情感包围之下,俨然已经是在一个共生的状态,所以冷淡一点,带来的分离感,也会让被拯救者感到不适应。此时被拯救者会很容易怨恨拯救她的人。而被拯救者还觉得委屈愤怒。而且,因为拯救者以救世主的姿态介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被拯救者自己成长的过程,没有尊重到被拯救者自己的内在自发性。这可能在无意识层面,会使得被拯救的人还回过头来攻击拯救者。

我们中国古语曾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说是亦是这个理。在一个人遇到大的困难,合适帮助是必要的。但你一见到别人有困难就扑上去要解决,反复的现在救世主情节里,这个关系很快就会陷入到一团乱粥的状态。
对于自己来说,过度拯救者对自己的期待是绝对高过常人的。他们对自己有着各种限制和苛责,所以也有很多消耗,也就是自我牺牲,自我付出。在过度拯救状态,就像是一个开足了马力的车,兴奋地奔跑,呈现一个躁狂的状态。如果能够拯救成功,拯救者的无助就被缓解和掩盖;如果拯救失败,则攻击自己,来到了一个抑郁的状态。

拯救失败,怨恨自己,拯救他人成功,迫不及待想要逃离,于是被拯救过的人怨恨,这些都会加重拯救者的挫败感,触发抑郁状态到来。

这个部分也可以这么理解,过度拯救带来过度纠缠。过度纠缠带来怨恨。
纠缠是因为,你想要离开,再也不想拯救了,但是却离不开。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很小的时候,感觉到了对父母的强烈需要。他想要活下来,想要成长,依赖父母才做得到。如果你不听父母的,父母就回拿走他的给予,这对孩子来说,就很可怕了。孩子以内在的自由来交换,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拯救者,来安抚父母。这样孩子就没有在她自己的位置上,到了父母的父母这个位置上,孩子想离开,却不敢离开,离开,就意味着在羽翼尚未丰满之前,自己先死掉。

想一想,一个人彻底失去了自由意志,完全被另一个人控制,那是一个绝对的顺从者。基本上没啥情感,就像机器一样。我们大部分人,既没有达到足够的个体自由,也没有绝对顺从,所以,有很多冲突发生。
再试想一下,想离开,却不能离开,会发生什么?你会感觉到自己很无助,你会对拽住你、让你不能动弹的那个人愤怒,你也可能怨恨。

在幼年时期,孩子对父母的怨恨、愤怒,很多都是不敢说的。因为孩子依赖父母而活。这个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些被消化,有一些没有消化的就沉积下来。但这些情绪并不是都会明显地指向父母。
很多成年的过度拯救者几乎感觉不到,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怨恨,还会表现的对父母非常好。但,怨恨的部分便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通过过度地拯救别人,来继续完成与父母的连接,同时表达怨恨的欲望。

怨恨显然是对关系的攻击,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拯救者,通过付出表达无助感,目的是为了缓解内疚。内疚缓解了,怨恨没有缓解。
因为,你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被正常地对待。那一块没有被深情凝视过的区域,是荒芜和黑暗的。

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是往往都是以失望而告终。
很多父母并不会跟自己的孩子道歉,但是,孩子却一直想要一个道歉。所以,即便成年,也会卡在那里。

有一位网友这样分享:见到别人,尤其是女性,焦虑抱怨地扮演受害者的,我就立刻想要帮助。那一刻,我完全没有自己,一头扎进那个坑。回头看,自己妈妈就是一个受害角色成瘾者,以前因为边界模糊,与妈妈通话,每次都觉得胸口堵。挂线后,感觉心被掏空了,还有深深的绝望。总想起一句话:你永远无法看见我,你只想让我看见你,但你从未看见过我。

真正体验过痛苦的人,明白这其中的味道。

孩子作为家庭系统里的一个部分,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本能地唤起自恋超能,试图拯救家庭于水火。一个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家庭归于平静。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他们夫妻关系、跟公婆的关系都比较紧张,孩子就用生病的方式来拯救这个家庭。孩子一生病,家庭矛盾焦点就集中在孩子那里,其它的顾不上了。他们家庭里的关系和解,是在一次孩子病危的病房里。家属被通知来见最后一面。所有的人都来了,大家都很伤心。生死面前,双方都退让一步,关系有了新的可能。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孩子在那次病危之后,挺了过来。

但这个故事,让我心疼,也让我感到沉重和悲伤。曾经的我们,在小的时候,真的是使用了洪荒之力来拯救我们的家庭。对家庭一片赤诚,所谓,铁血丹心。

父母的确经历了很多苦难,孩子又本能地承担,关系纠缠而痛苦。怎么办呢?

分清界限,是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首先是,父母能够有界限。如果父母明白,这是你们的苦难,不强迫孩子来承担,孩子会轻松很多。内疚是因为我不做这件事,就伤害了你。所以,父母能够承担的时候,孩子的内疚会减轻。这对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主动去承担,告诉他,他不需要这么用力,来承担这一切,你们依然会爱他,因为他是你们的孩子。孩子的主动承担都有一种担心失去父母,及他们的爱的恐惧。当他的担心被消除,他就会去专心发展自己的。不会一直纠缠在这里。
如果,你的父母已经衰老,你也已经知道无改变之可能,那么你要拯救自己的最佳办法是,分清边界,勇敢面对自己的内疚,对他人的拯救放在一个自己能及,又愿意的范围内,不逼迫自己。同时,将对父母的期待慢慢回归到自己身上,好好地宠爱自己。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你最需要拯救的人是自己,而你用错了方向。

这就是今天的课程,我来总结一下。

1.过度拯救呈现了一个明显的共生愿望,即我和你的生命是卷在一起的,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讲,拯救别人即为拯救自己。
2.拯救者通过付出表达无助感,目的是为了缓解内疚。内疚缓解了,怨恨没有缓解。
3.怨恨者,常见的内在声音是: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他们很希望等到一个道歉,但往往都是以失望而告终。
4.孩子作为家庭系统里的一个部分,在心理发展过程里,会本能的唤起自恋超能,试图想要拯救家庭于水火。一个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家庭归于平静。
5.一个有界限的父母可以解放孩子的内疚,让孩子轻松自在地发展自己。
6.你最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今天开始,我来尝试邀请大家对自己进行更多的觉察和反思,在你的关系模式里,你会有这种过度拯救的状况发生吗?如果有,那是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和细节呢?欢迎大家在课程评论中分享你的故事,我都可以看到,期待我们的碰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