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活力之美—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第3节 :活力之美—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00:00
12:23
​‎͏ 



前两节,我们谈到了攻击性的真实之美,流动之美,这一节我们来谈谈攻击性的活力之美。

攻击性在表达的时候,会呈现一种张力,让你感觉随时都有感觉在扰动,有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让人舒服,但是这种张力却很迷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家在当地算是个富庶之家,我这朋友是家里独子。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家里就物色了一个貌美如花、品性温良的姑娘,做他们的儿媳妇。老两口对儿媳妇甚是满意。但是他却不喜欢。勉强娶回家,他说,实在是对这个女人没有兴趣。因为她什么事情都听你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艰难的离婚后,他换了个女朋友,跟前妻完全是相反的样子,从外貌上看,基本的审美感觉都是不好看。皮肤黑,眼睛小,身材扁瘦,看不出特别之处。我们就问他,为啥你喜欢她呢?他说,她敢跟我吵啊!跟我闹啊!我跟她在一起很有趣啊,有意思啊。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是亮的。这显示,他是真的跟这个女人在一起很快乐。

现在这女朋友早已成为真正的现任老婆,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吵吵闹闹,又和和美美的。

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啊,一个温良恭顺的老婆不是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吗?但是,他就是不喜欢,他说,我觉得跟她(前妻)在一起,整个人像是要死了一样,特别压抑。

我们说特别压抑,一般压抑的是什么呢?是攻击性。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隐藏着的攻击性小精灵。从内在动力的角度来讲,当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活力便会受阻。整个人呈现的是一个比较凝固的状态,我这朋友对她前妻的态度就是这样:被安排的婚姻,不想要;不得已娶回家,压根不想理,任她貌美如花。对他来说,找到一个人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人之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而前妻的听话,让他无从安放自己的攻击性。她那么美好,看起来没什么可以挑剔。但这样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让人窒息。他和前妻之间的关系相互没有交集,或者说,这个朋友不想与她有交集,那这个关系没有进入到亲密关系的阶段,而只是表面上的婚姻之壳在维系。

但和现在的妻子关系就明显不一样了。可以打闹,可以狂欢,这种活力的感觉,实在是一种滋养。整个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力量的美感。

再给大家谈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我有另一个朋友,生了三个儿子,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儿子成灾”。听起来特别有画面感。我问她,养了三个儿子,这是个啥感觉?她说:你看我的名字,我已经死了几回了。我觉得我这朋友前世一定是只猫,有九条命。

她说,三个孩子,在家里的确是经常上演一场场超级情景大片。

想想好莱坞那些经典枪战桥段,攻击性满满。看完之后,我们也热情澎湃,就像是我们也参加了一场激战一样。

虽然妈妈会苦恼自己有时候的确被孩子弄得精疲力尽,但是有一天,她很沮丧地说,孩子们这几天生病了,一个一个地接着发烧,家里安静了很多,可是我却希望他们快一点好起来,继续闹腾吧。

孩子生病了,是没有精神再闹的。那个时候,你想让他闹几下,他都不会闹。病菌已经攻击了孩子的免疫系统,他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那个事情上,根本没有办法像平常一样活力四射。
那个时候,看到他们憔悴的小脸,痛苦的身体,真的希望他们还是闹腾一些。

闹腾是什么,就是活力,有活力,你会感觉到整个人都是那种流动着的感觉,精力充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非常生动,情绪能量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 。

我这朋友跟我开玩笑,自从养了这三个娃,发现,自己都不抑郁了。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抑郁啊。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可能不仅仅只是跳跃着的活力,还包括会有让她或者他的照顾者不舒服的破坏性。这都是攻击性的一部分。
孩子用他们的活力,来呈现他们的攻击性,也在他们日常的玩耍中释放这些攻击性,并在这些攻击性中学习怎样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只是在照顾者那里,当照顾者的精力有限的时候,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照顾者会感到比较辛苦。当然,这些原因,我们后面还会谈到。这里只是提到一点。

我们再来说一个老人的例子。

一提到老人,尤其是很老的老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亡,老态龙钟,行动迟缓,软弱无力。这就是一个接近死亡的状态,伴随着毁灭的,绝望的,破坏的感觉。

很多老人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因为孩子身上的活力,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希望,快乐,可以被感染,可以让自己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减轻。他们甚至能够以宠爱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的一切攻击性,在老人那里,攻击性,以及活力,代表的就是那个活着的感觉。

也有人在年老之后,终于开始过想要的生活。摩西奶奶,七十多岁了,决定为了心中的愿望开始画画,八十岁在纽约举办画展,此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中的热卖点,赢得了很多奖项。

在摩西奶奶100岁时,日本有个叫渡边淳一的年轻人问她,该不该为了自己热爱的写作而辞掉外科医生的工作?
她的回信是一张明信片,上面画了一座谷仓,并附有一段话:

“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当然,渡边淳一后来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出版了《失乐园》《光与影》等50多部长篇小说。

摩西奶奶说,做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才是你的天赋所在,做你喜欢的事,你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摩西奶奶把自己晚年对于死亡的绝望的攻击性力量转化成希望的力量,把这种破坏性的、毁灭性的感觉融化在自己的画里面。她的画既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伤感,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美好的祝福和期待。这样的死和生之间的转化让人赞叹。

再来给大家讲一下心理咨询方面的例子。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界,有一类来访者,他们拥有边缘人格组织特征,跟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在一起工作,咨询师几乎是不会打瞌睡的,因为在关系里随时都会有一种张力在。他们会因为灯光稍微刺眼了一些而感到很生气,会因为今天访谈治疗师迟到了1分钟而大发雷霆;会因为你哪一句话说得让她不爽而瞬间攻击咨询师,说咨询师竟然如此无能,竟然不能够理解到她。如果是刚入门的咨询师很有可能瞬间就被攻击倒下去了。因为他们的火力实在太猛。

但同时他们又是很深情的。当她能偶然感觉到你的一丝善意、一些温情,她给到咨询师的是更多的深情。曾经有一个来访者,我们有一次见面,她说,她今天走过一家店,发现里面有很多很飘逸的裙子,她想到,我喜欢穿这样的裙子。在那一个时刻,被一个人这样想到,我也很幸福。

也有的会说,等我搬到另一个地方了,我要拍照片给你看一看,我住的地方,我会让你看到我窗外的风景,我会告诉你,我很想念你。

他们的行为,语言经常都非常具有攻击性。透过这个攻击性,我又看到那里有一种深情,炽热、迷人。如果我们往深处理解,就会发现,在他们的童年其实经受了很多可怕的对待,这就像是一种死能量紧紧地压迫着他们。同时,在他们的攻击性背后,一种叫做生能量的驱力顽强而坚韧地活跃着。那些生与死的对抗是让人震撼的,而且也是极其悲壮的。

当然了,这样的个案,因为是在专业的咨询关系里,所以,咨询师提供的是类似于母亲子宫的包容环境。在平时的关系里,有一些人会非常喜欢和这一类人在一起,比如一个超级没有活力的人,就会非常喜欢他们的刺激。但是真正进入亲密关系,很多也难以长久。

但是很多和边缘人格者相处的人,都会难以忘怀他们的活力,我讲的那个富家子弟的故事,也是这样的,他喜欢他现在的老婆带给他的活力,甚至跟她的长相没有关系。而他们又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着某种和谐,既不会攻击到对方乃至毁灭,又不会完全像一面湖水一样没有丝毫波澜。

他们找到了中间的合适的位置,让这个关系富有活力地存在下去了。

快要结束本节内容的时候,我其实谈到了一些攻击性的破坏性的内容,我们在稍后的课程里面还会更多地谈到。这次只是简单地提一点。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我们来总结一下。

1.没有攻击性,伴侣间的关系就是一潭死水,不起波澜,也让人不期待。
2.孩子的活力就是攻击性的体现,在更小的时候,让他们更多地表达攻击性,对于人格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边缘人格组织特征的人,可以搅动关系的活力,让人们着迷,同时,过于强烈的攻击性也会破坏关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