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生产和消费行为有可能产生“数据资产”。
今天中国有150万台织布机,当它们被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时会出现两种前所未见的制造场景。
第一是“反向定制”。当纺织行业的上游数据被挖掘和动态监测后,中游和下游企业就可以把自己的订单反向定制给上游的纺织工厂,这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是“小单快反”。随着订单的碎片化和小单化,制造工厂必须完成自己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数据价值的产生将再造制造业的逻辑和商业生产模型。
当织布机“互联”后,就会出现面料库的“互联”。一个数字化的面料库平台可能通过供需匹配,配套出一体化的仓储网络、物流管理、金融产品等增值服务,再造纺织面料行业的供应链流通和交易效率。
所以在一个被工业互联网改造的行业中,从一台机器,到一批原料、一间仓库,乃至一辆货车,都会出现很多创业公司,他们试图把数据进行串联,由此来产生新的数据价值,再造制造业。
“工业4.0”是一个偏生产过程当中的自动化概念,而“工业互联网”则更像是一种生态的概念,最终实现一种最优运行方案的输出。 说实话,百度了一圈,感觉是工业互联网更宏大。
非常想去,盼望门票
墨墨熊_xm 回复 @听友191407168: 给你点赞了,记得回点哦
工业4.0不只是工业领域问题,也不只是生活领域问题,它的牵扯面和覆盖面太广,所以其边界很难被界定。 推荐大家看《工业4.0驱动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學習了
我来自制造业为本的福建泉州,我觉得工业互联网就是实现了人 机 物三者之间的关联 最大限度解放了人力 降低了成本。但是很多制造业从业者还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想法,固步自封的人比比皆是,我就是其中之一,希望能得到门票,去打开认知,接受行业源头信息,改变自己!
从根源和历史上来说,其实是欧洲和美国之间竞争的不同思路。美国是依靠强大的云计算和芯片技术,从高端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工业互联网是从上往下的思路。而德国是联邦制思维,以小的生产单位为基础,把工厂做成模块化,模块和模块之间互相打通,是一个个性化、模块化、可自我适应和调控的智能化工厂结构,主要满足未来对个性化的需求,解决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效率和个性化之间的悖论的问题。工业4.0从下往上走,打造自我适应的工厂结构。
每天听见吴晓波,受益匪浅
工业的信息化遵循摩尔定律,不断下降边际成本。会有很多人失业。东西也会变得廉价。可以用以往数据去评价一个人,导致人和人之间会交流和商业活动变得便捷。对于新的事物我会很不安和焦虑。朋友们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嘛。 帮忙点个赞哦⊙∀⊙!
看完了所有评论,用一个制造企业作比较的话,4.0就是骨,物联网是血肉;用一个产业链来作比较的话,4.0就是躯体,物联网是灵魂。
工业4.0战略偏重生产制造的“硬”环节,工业互联网战略偏重分析服务的“软”环节。 希望可以要到门票 嘿嘿
听友21494835 回复 @keyyyyyl: 太好了,收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