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 节气香事 | 夏至,醒脾清暑药香珠

2020-12 节气香事 | 夏至,醒脾清暑药香珠

00:00
07:29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节气香事 | 夏至,醒脾清暑药香珠


长养功已极,

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

微阴生九原。


2020年的夏至,恰值父亲节,又巧遇十年难得一见的天象奇观“金边日食”。所谓金边日食,指在日食发生时,月影与太阳的视直径非常接近,整个日光圆面将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太阳边缘只露出极细的一圈,是非常接近全食的日环食,而这概率是非常小的,下次出现金边日食天象要等到2032年5月9日。


日食发生是日月运行规律中的自然现象,但在古时却被认为是凶兆,会由天文官主持“焚香救日”仪式,古籍记载,在日食月食之际,香的作用就是祷告上苍的信使与媒介,先民以为袅袅青烟可以像无线电那样,将意识中祈祷的念头与信息上达天听,这在今天看来是荒唐的迷信,但这一仪式对当时的人心安抚作用,其价值却无可否认。


很多节令、节气所沿袭的用香文化,有其历史人文背景与缘由,比如节气夏至的用香习俗,佩戴避暑香珠与防暑锭子药,就是自清代宫廷流传下来的一种卫生、养生习惯。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晚清《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中有一个名为“鑫常在”的人物细节,在她上衣右衣襟挂着一串十八子,这是清代流行的佩饰,跟当下人们喜欢手腕上戴一手串相似,以其主珠为十八颗而得名。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十八子为例,一副标准的十八子珠串,十八颗主珠往往由伽楠香、珊瑚、珍珠、水晶等名贵的珠宝组成,中间会缀有材质与主珠不同的隔珠,左右隔珠边还栓有丝线串数颗计数小珠。佛头塔上会接大块宝石、金属质地或编织的背云,背云下垂宝石缀角。这十八子佩饰除了装饰价值和身份体现外,还是有功用的,像避暑香珠十八子就是夏令清宫廷祛暑醒神的常备物品。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清宫医案研究》一书中,收录了雍正九年避暑香珠方,第一步是制作药汁:“香薷1两,甘菊2两,黄柏5钱,黄连5钱,连翘1两,蔓荆子1两,香白芷5钱,水40汤碗,慢火熬,候将干,用绢搅汁,听用。”第二步是制作修合香珠:“透明砂末5钱,透明雄黄末5钱,白芨末3钱,白檀香末1两,花蕊石1两,川芎末1两,寒水石末1两,梅花片1两,苏合油1钱,水安息1钱,香白芷末2钱,玫瑰花瓣末1两。以上共为细末,入前药汁内搅匀,作襟扣大,串成,盛暑时,时常戴在身上,能避暑并行山岚瘴气,倘药汁不足,添鸡蛋清。”该香珠方后附的研究参考写道:“避暑香珠剂型,别具风格,简便实用,芳香避秽,醒脾清暑,堪推而广之。”


在朱家先生《故宫退食录》书中,收录其“清代皇帝怎样避暑”一文写道:“每年端午节前,造办处“锭子药作”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主要有:紫金锭、蟾酥锭、离宫锭、盐水锭、避暑香珠、大黄扇器等等。夏季里在身上荷包或香袋里装少量这类锭子药以备不时之需。其中避暑香珠就用不着装入荷包,它是一串经过艺术加工的手串、挂在衣襟上,也是端午节的一项赏赐品,文武官员都以能得到此项赏赐为荣。”


香珠这种形制的香品,除了避暑香珠以外,还有其他香珠配方收录在周嘉胄《香乘》卷二十香属之香饼、香煤、香灰、香珠、香药、香茶中。其中有孙功甫廉访木犀香珠、龙涎香珠、香珠一、香珠二等四个香珠方,并录有原载于《温氏杂录》中的收香珠之法:“凡香环佩带念珠之属,过夏后须用木贼草擦去汗垢,庶不蒸坏。若蒸损者,以温汤洗过晒干,其香如初。”可见,夏日佩戴香珠避暑,收储时还是需要小心保养一下。


时逢夏至,正是做避暑香珠的时候,有兴趣的香友可以试着做做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过眼云烟198828

    多留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