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互动问答:2021年如何投资才能跑赢其他人?

【第1期】互动问答:2021年如何投资才能跑赢其他人?

00:00
24:47

【第1期】互动问答文字稿


【主持人】颜飞:


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最后的分享和关于投资的建议。今天听完之后,我们发现,整个2021年是一个复杂和困难投资年份。所以今天祝福大家在这样一个复杂、困难的年份里面依然能够跑赢其他人。好,感谢三位嘉宾。最后再留一点时间留给我们现场的朋友来提问。来,有没有想好的?如果你们没有想好,我自己其实想好好多了。我问一个特别实在的问题,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和房子。房子比较特殊,因为政策管得特别紧,所以这三位嘉宾能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房子的观点,可以说一说短期也可以说一说中长期。从我手边的吴先生开始。
【嘉宾】吴照银:


房子现在肯定是一个结构化的问题了,不是一个全国同步的问题。从去年到今年房价涨的,全国不超过20个城市。


大家所关心的肯定是沿海发达城市了,中国涨的城市就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再加上沿长江这么几个城市,这些城市应该还有上涨空间。


可能这一轮也涨的差不多了。中国房价就有点像邓先生讲的,涨个两三年,然后要歇几年,不会像过去那样一直涨。这一轮就拿上海来讲,房价大概是2015年、2016年爆发了一次,然后2017年、2018年、2019年到2020年的一季度基本上都没怎么涨,甚至略有下跌,2020年之后又开始涨,去年今年涨这两年,可能又要歇一歇,但是它毕竟是一个人口不断增加的城市,所以房价还是有机会的。其他沿海城市大体上也都是这个规律。其他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这几天大家也算了这么一个账:中国每年卖了18亿平米的房子,大概够多少人住呢?18亿平米,如果一套算100平米,大概就是1800万套。每套住四个人,就是7000多万人,对应中国每年的不到1000万的人口净增长,房子增量供应肯定是过剩的。


【主持人】颜飞:我们再问下邓先生。房子是老百姓是最关心的话题了。
【嘉宾】邓虎:


房子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资产。从现在各地出的限购政策等各方面来看,大家投资房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尤其是已经有房子的情况下,想再投不太容易。所以我推荐大家,今年可以关注一类新批的金融产品,是什么呢?是基建公募REITs,虽然它跟房产比还差一点,因为现在这类REITs还不是住房类的,当然短期政策上也不太会开放住房类的REITs。但是我觉得它基本上还是一个类似普惠式的金融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分享到收益。它的收益比传统的债券可能要更高,因为有租金回报,相当于你是房东在收租金。同时它又没有股票市场高波动性带来的风险。所以它的性价比介于股债之间,还有票息回报。随着基建REITs的慢慢推出,它很有可能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类投资资产。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我比较建议大家关注今年出来的各类REITs,因为它会有细分,比如说不同上市公司报的REITs里面底层房地产类别不太一样。比如说有的REITs的底层是工业园区或办公楼。有的可能是高速公路收费站,它收费的那种现金流还挺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整体而言应该是一类不错的类固收资产。大家可以具体看看,到时候发出来之后每一类底层是什么,大家喜欢什么,最终选择最适合的。这个是一个不受制度限制,可以自由投资的一个品种。
【主持人】颜飞:来,吴昊先生。
【嘉宾】吴昊:


我觉得首先房产肯定是结构性的,三四线城市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从房地产资产本身来说,它的货币现象是比较明确的,M2增速越快,房价里面隐含的货币因素就会越多。而且虽然拉长来看,房产本身并不是一个回报特别高的资产,但考虑到房地产是可以加杠杆的,加了杠杆之后的回报率其实是非常可观,而且资金容量比较大,所以是一个性价比非常不错的资产。第二点,结构性,房地产的供给相对缺乏弹性,我说的是优质供给,比如一线城市热门学区或者热门地段的房产供给是非常有限的。有限的供给和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加上比较过剩的货币环境,我觉得优质地段的房产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是门槛挺高的,我感觉作为基金经理要买个房也没有那么容易。整个房地产现在还没有进入到一个完全供求平衡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货币会起到更积极的或者说放大的作用。
【主持人】颜飞:感谢三位,我们现场朋友,有没有想到自己非常关心的话题?来,这位女士。


【观众1】: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吴昊总,刚才吴照银总说今年建议大家买货币、买债券,您对大家投资基金有什么建议?
【嘉宾】吴昊:


借用我在季报看到的一段话,基金经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和基金持有人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大家的目标收益率和投资期限是不一样的。大家可能听过一句话就是,“基金挣钱,但是基民不挣钱”。这里面反映出来的就是我们持有人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是错配的。就我们公司来说,我去投资一个资产,我可能不是看一周、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我看的是资产偏长期的内生回报率。刚才邓首席也提到权益资产的回报可能是不稳定的。背后我们可以去看,权益资产的波动率差不多是内生回报率的两倍,也就意味着你完全有可能一年内的盈利没怎么增长。以年为单位,波动率都会超过资产价格的两倍或内生回报的两倍。也就是说持有的前两年,可能内生回报和波动性刚好对冲掉,拿到第3年第4年的时候,资产的内生回报才能体现到股价的回报里面。在这之前的时间维度内,在所有资产价格的波动里面,不确定性或一些其他定价因素,都扮演了很重要的一些短期角色。那么同样的问题,如果你问我现在是买权益基金还是买货币基金,我觉得就是取决于你的投资期限和目标收益是什么。如果你一个月内就要做好赎回的准备,要去做其他的再投资的,或者说目标收益就是要做绝对收益的,那么显然货币基金、类债的或者固收的产品会更适合你。如果你愿意去承受一年甚至两年的净值的波动,但要追求一个显着高于GDP或者显着高于M2的内生回报,那么基金或者说权益基金是比较有限的选择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忍受的是一个持有期内的净值的波动,如果觉得不舒服,可以选择定投。
【主持人】颜飞:


预期收益、风险,还有时间期限,这几个要素自己要先衡量好。好,还有没有其他朋友自己关心的问题,我们请现场嘉宾来分享一下。有一个好,来这位先生。
【观众2】:你好,不好意思问一下。在未来一年,如果推荐货币型基金的话,想请教三位老师,期权市场会不会去考虑一下?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固收类和期权类产品进行比较的话,我应该怎么选择比较好,谢谢。


【嘉宾】邓虎:我想问一下您所问的期权类产品是指自己做期权,还是说嵌了期权的这种理财产品。
【观众2】:比如说像雪球。
【嘉宾】邓虎:


我觉得不太应该把雪球跟这种理财产品相互比较。雪球你看到的可能是年化22或者年化十几个点的回报,但是其实它背后都是有嵌衍生品的,比如说股市跌幅超过20%,你得承担这个的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不太能直接替代理财产品。你如果选择了它,就得有准备,如果市场有波动,最后的亏损是非常吓人的。雪球的这种架构,虽然看上去回报非常高,但你还是得注意要承担一定风险才能获得这个回报。至于货币基金和债券类基金,现在货币基金之间的收益差距已经小到可以忽略,大一点的公司,稍微大一点的产品,基本上都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是今年在债券基金挑选上,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信用风险从去年年底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上挺多债券基金的表现。首先你很难去预测,因为即使是高评级的母体,高评级的债券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其次,现在的债券基金是不公布全部持仓的,只在定期报告里面披露前五大持仓。所以就只能选取规模比较大,机构占比相对不高的这种债券型基金来作为备选,当然,我也建议选平台更大的公司的债券基金。
【嘉宾】吴照银:


我同意邓先生的看法,我补充一点就是,现在有一个叫债券ETF就可以投,如果下半年比较看好债券的,我建议可以投债券ETF,如果感兴趣,直接买利率债也行。也可以买国债期货,不加杠杆就行。
【嘉宾】吴昊:


收益和风险是一个正相关的结果,在提高预期回报的时候,要明确地知道额外会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你提到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含期权类的这种产品,它们能够产生不同的预期回报的风险来源是什么?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因为在我们公募基金内部,固收类和权益类是完全两个分开的、各自独立的专业团队,即使在固收团队内部也会分利率、信用、转债等等。都会有非常专业的人去做相关的风险和收益的比较。我自己不太清楚您提的期权产品是什么,因为对于我来说,衍生品所隐含的风险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专业的投资机构都会在衍生品上面踩雷,比如最近韩国BillHwang对冲基金爆仓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要对自己的投资所承担的风险有足够的认知,我建议要做一定的风险控制,要搞清楚在头寸上面配置多少,有没有配置自己不明确风险的资产。对于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投资,货币基金在我看来没有特别大差异,因为大家都尽可能的去配久期长的,收益率高的品种,收益差距不会特别大。对于债券类基金,邓总是专业做基金投资分析的,债券去增厚收益的策略有很多,包括信用下沉,做一些利率的久期判断,加一些杠杆,每个投资经理或者某一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判断方法或者投资体系,背后承担的风险是各有差异的。这一块也涉及到一个投资者教育的问题,我们的产品有没有向投资者充分地展示策略、所能产生的收益,以及背后的风险。在这一块我觉得大家都有需要更进一步努力的地方。如果没有很强的辨识度,或者说对于风险的识别没有那么强的能力,我觉得买ETF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能获取大类资产平均收益的方式。
【主持人】颜飞:接下来我们再留两个问题,看有没有想问的。好,这位美女。
【观众3】:


我是券商从业人员,我们最近开户的人数也比较多,很多90后、00后也已经开始入市了。现在基民中90后也是一个主力军了,我想问,我们的A股市场,未来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我觉得,可能90后,在上一辈父母已经有房产的前提下,是不是更多的希望让自己的收入通过A股市场去增长。就像最近网上一个很火的大妈5万变500万,翻了100倍。未来我们中国的这些投资机会,比如说下一个恒瑞医药,下一个贵州茅台,这样的机会会出现在哪些行业里?还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作为保诚的客户,想问一下吴昊总,基金的资金是怎么去做配置的?一般会投入到哪里?因为我之前了解到的是险资是不太可以入房产的。
【嘉宾】吴昊:


这里面可能稍微有点分歧,中信保诚基金是中信集团和保诚保险的合资公司,我们的直接股东是中信信托和保诚保险,原则上说,我们和中信保诚保险是兄弟单位,而不是同一个主体,那么大家的主要的业务或者商业模式是有比较大差异的。公募就是做公募基金产品的理财投资,对于中信保诚保险,我不太适合做太多的评论,它们应该是传统的寿险合资企业,提供的是寿险服务,同时也会做一定的寿险行业资产端的投资和理财。中信保险怎么做资产配置,说实话,我既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即使知道了我也不能说。从整个保险公司理财的大致配置来说,我们可以看上市保险公司的财报,它的资产配置是比较明确的,大部分还是放在了类债的资产里面,它们要求的投资收益率是5个点,这是保险公司大体量资金需要的长期回报率。这部分里面可能80%是由固收类资产来实现的,剩下的资产主要是两块,一块是非标类的资产,它们可以提供比标准类型的固收资产更高的回报。还有一部分就是权益资产,这一部分配置的比例在5到15点之间,不同的保险公司根据它们的市场判断,风险控制角度去做,并且是动态的配置过程。保监会的要求好像是不超过20个点还是30个点,但是实际大家不会配到那么高。这个是保险行业通用的大类资产类型的配置方式。


长春高新这件事情对我自己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一个资产如果能翻100倍,无论如何它都是很好的东西,哪怕10倍我也非常满意。我自己是做过分析的,前面邓首席说到权益资产的驱动包含了基本面和其他的因素,但如果我们把权益资产拉长了来看,它的表现最终是由基本面来驱动的。我们去看过去10年或者5年,排除通过并购重组借壳的那些,涨幅靠前的公司的内生成长性都非常的好。过去5年涨幅前50的公司,平均5年的复合收入增速是20%,看上去不夸张,感觉不像那些牛股、翻倍股,但是你如果做到连续5年,每年收入增速在20%以上,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相当于是每年都在以两倍GDP的速度扩张。如果看过去10年涨幅前50的公司,可能增速不要求20%,只要15%以上的收入增速就可以。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看清楚未来10年收入增速能够比GDP快一倍的公司。如果看过去10年,我们整个GDP增长中枢可能是在8%到10%左右,那么未来的10年它可能会再下一个台阶。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去找有这样收入增速的公司呢?我是这样想的,公司最终的收入增长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所在行业在经济体当中的占比,这个占比如果在提升,这个行业的增速就比GDP增速快。第二点是这个公司在行业内的份额,或者说它的竞争力能不能支撑份额持续的提升,取得比行业更快的增长。这样的行业一般就是我们讲的转型的、新型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去投一些科技类的、新能源的资产,这类资产的行业属性能够实现比GDP更快的增长,而且能在比较长的时间维度里去实现这种高增长。问题在于,在这些所谓的好的细分赛道里面,能不能找到一个公司,它的竞争力能够在5到10年里处于行业领先,而且是能持续扩张的。我觉得这是所有的投资人想要解答的问题,也是公募基金或者主动权益投资,试图通过基本面研究、产业链调研想去回答的一个问题。但是从我角度来说,如果你的投资的期限真的可以这么长,像这个大妈一样能够把长春高新从5万持有到500万,你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业在未来的5到10年里能翻2到3倍?什么样公司能够不断加强它的行业地位,能把它的行业份额从10%提升到30%甚至50%。这样的公司我觉得是能够类比长春高新这种案例的。长春高新的核心产品是生长激素,这类产品在初创的时候,渗透率是很低的,现在这个产业成熟了很多,只要父母觉得小孩身高不够,就想去打一打,或者咨询一下相关产品。在这个产业里面,长春高新始终走在了国产生产激素的前列,同时通过产品升级,保证了它的持续产品力,在行业中能够不断的提升份额。这个我觉得是回过头能看到的东西,我们要找的也是有类似共性的投资标的。
【主持人】颜飞:我们看看现场还有没有其他的朋友想要问的?
【观众4】:


问抱团股,就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报团股行情的结束对市场或对投资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个对于中国,不管机构也好,个人投资也好,就核心资产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全在这么几只股票里面,还是有新的核心资产会不断的产生?这一次暴跌行情到底是估值杀下来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盈利前景不被看好的原因。
【嘉宾】邓虎:


我这边稍微谈一点我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其实它们本身还是挺优质的资产,也代表了现在A股上市公司里面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质量比较优质的一批。当然杀下来,有估值已经过高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流动性变化的一些原因,所以中期可能还是需要消化估值,还会承受其他方面的压力。但是拉长来看,我觉得它应该还是能继续作为A股最优质资产来享受的,它们的盈利是能给我们贡献回报的。第二个,目前A股这个核心资产是偏消费的,我们不妨把眼光扩大到A股加港股上。其实通过回归,通过二次上市,港股是有不少优质的科技类标的的,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所以我个人觉得未来的核心资产,有可能就是以A股消费加港股科技来构成的。这批代表在行业上更加均衡、更能够代表最优秀上市公司。我觉得应该是适合长期持有的一个对象。
【主持人】颜飞:


我们看现场还有没有其他朋友,最后一个问题,咱们问一下吴照银先生,关于明星基金经理的话题,就算我个人问题了。大家好像买不到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就感觉未来就完了,就必须得买明星才行。关于基金经理,在挑选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建议?
【嘉宾】吴照银:


明星基金经理就像明星一样,是过程性的,不会永远都是明星。我一直认为明星基金只适应一段时期的风格。一个人在某方面很有天赋,但不是做所有的股票他都有天赋。他做消费股很有天赋,能挑到最好的股票,有人做周期股,能挑到最好的股票,有人做成长股才能挑到最好的股票。比如说2013年到2015年成长股表现好,当时的明星基金经理绝对不是现在的这个。


年龄稍微大一点知道,四五年以前谁是明星,现在肯定不是他,这个明星现在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的明星基金可能过几年也不一定是明星基金经理。还是用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句话,“时势造英雄,绝对不是英雄造时势”。不是明星基金经理买了明星股票,股票成了明星,而是这些股票正好在这个时候表现好。


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明星,还是要把握股市的投资脉路,自己看好哪个行业,在这一方面哪个基金经理比较适合这一阶段,你投它就可以了,不要迷信明星。
【主持人】颜飞:


非常感谢吴先生,好,我们现场提问就暂时先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加入。同时这里也是提前预告一下,我们喜马拉雅的《投资进化论》也会以一档线上节目的形式,争取在5月与大家见面,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一下。下个月也将前往深圳举办第二场线下活动,也希望有机会和大家相见,希望大家在线上的节目里边多多提问互动。感谢大家,各位工作人员也辛苦了。



以上仅为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喜马拉雅官方意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2628llys

    懂得来表演

    听友318545554 回复 @1802628llys: 。秀

  • 不再忧郁_

    这几个嘉宾太没点水准了,就这水平还想理财。不懂别误导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