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四十二岁 (12月)瓦窑堡会议

1935年 四十二岁 (12月)瓦窑堡会议

00:00
24:52
12月17日—25日 出席在瓦窑堡开始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称瓦窑堡会议)[63]。会议着重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方针问题。根据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完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二十三日,毛泽东作军事问题的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关于战略方针。要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一九三六年应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扩大红军。红军行动应放在“打通苏联”和“巩固扩大苏区”两项任务上。“游击战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有极大战略上的作用”。在一切省份发展游击战争,着重于主要省份,如河北、山东、河南、满洲、察哈尔、江苏、陕南、山西、甘肃等。做好白军和白区的工作。二、关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几年来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战略防御时,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诱敌深入,以退为进;战略进攻时,既要夺取先机,反对机会主义估计不足,又要适可而止,反对冒险主义和冒险政策,要波浪式的发展,实行发展中的推进政策;基本原则还是运动战,反对不让寸土的办法,大踏步前进后退;集中兵力于一个方面,一个拳头打人,反对分兵主义;战略的内线作战和战役的外线作战,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战斗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改善红军的技术条件;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割指挥,军委在军事范围内有完全的权力。三、关于行动方针。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在陕西的南北两线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从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做好渡黄河去山西的准备。第二步,到山西去,准备击破阎锡山的晋绥军主力,开辟山西西部五县以至十几县的局面,扩大红军一万五千人,并保证必要时返回陕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三步,根据日军对绥远进攻的情形,适时地由山西转向绥远,用小的游击战争与日军周旋。总的方针是与苏联取得联系。会议于二十三日当天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64]。二十五日,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