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除极性世界的执著过渡到非极性世界,到这一步上,大家就基本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虽然小,但是它很重要。应该说,大家从昨晚讲的这个认识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还不敢叫飞跃,是跨越。能跨过去一个鸿沟,这就算是功德胜利!如果大家能够从这里面得到一些比较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这一段的教学就还是有成绩的。哪些深刻的印象呢?就是能够认识到、感觉到,我们要识取的就是究竟一相的境界。所谓的证,无非就是证这个一相,也就是从极性要跃越到非极性,这是所有圣贤修证的根本关键。
……很多的人都曲解《楞严》,甚至攻击《楞严》。唉!这也是末法众生的一种悲哀啊!那么现在我们要过渡到这个证上,就要把这世间的一切争纷全然摒弃、当下放下,千万不要执著到宗派、学派的争论里去,要一心追求圣贤的智慧。等到你什么时候亲证了,你就知道《楞严经》的宝贵了!
佛陀讲,“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的境界能不能说?能不能想?言语、思维所不能到。如来说,“何以故?离境界故”。有境界了才能说,有境界就二相了。不能说,为什么?离境界了,就是一相,岂有思维言说。“离境界故”,这一句话就到位了。诸佛的境界是没境界的境界,离境界的境界!这一句话,佛陀就把你要证的内容全部给你点着出来了。这是《大般若经》里的话,要好好地体悟。
什么是佛的境界?离境界,离境界就是佛的境界。那么,现在我们困难在什么地方?困难就困难在我们有境界。我们破著过来过去就破了个境界嘛!要过渡到证,就是要万境自如如。如果你还有境界,万境能不能如?不能如如。当你万境不能如如的时候,你就不能“虚”。你不能达到“虚室生白”,因为心上还有极性观念,怎么“生白”呢?所以现在好好地体悟如来说的这个离境界是如来境界,一相了没有外边,就没有境界。没有境界的境界就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心本无生因境有”,没境你怎么思?没外你怎么说?你说什么?你给谁说?
不可思议,用《庄子》的话,就是“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为一”,就是一相,一相无境界,没前尘影事你怎么思?既然是一,你怎么议?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正好说明你要证什么?证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证的境界。这个内容要讲的话,那多得很,你先要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所以说一相就叫“知见无见”,老子就叫“知不知”,禅法上就说“不知最亲切”。
禅师问学人说,知不知?说,不知。禅师说,“不知最亲切”!不知了怎么能最亲切?什么叫最亲切?一相最亲切!一体一相最亲切!所以不知的时候就最亲切。知见无见、知不知、不知最亲切,这些术语都是来讲证一相。
你看老子怎么说,“视之不见”,不得了啊!应该说不见物,总见个虚空嘛,你只要有视就有见,可老子偏偏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夷”就是平等一相的意思。什么时候就平了?有个界限平不平?有个鸿沟平不平?有个堡垒平不平?不平。“夷”是平坦笔直的意思,只有一相就平了。“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摸去摸不着,听去听不到,看去看不见,这也叫无见。“见不是见”,二相的见是不是无见之见?不是,见不是见,二相的见物之见就叫感受,一相无感无受,所以无见无知,就是一相的觉性。
有见有知,就是二相的识心分别。一相无见无知,二相才有知有见。那么一相真实还是二相真实?真实的内容是无真无实,不真实的内容偏偏有真有实,为什么?你感觉上是有真有实。所以,那一朵花你不看在不在?不看那一朵花不在是什么意思?王阳明证到那里,叫人们要认识到有见有知,是二相的识心所显现的幻化相,不要迷惑,要破这个执著进入无根无尘的非极性,这就叫觉性不迷啊!惠能就叫“自性若悟,众生是佛”,万境自如如,“自性若迷,佛是众生”。你能看见众生相,是把本来的佛之法身,循业现成众生了,故佛是众生。因为你迷了自性,所以你把佛看成众生了。
现在在这个极性的世界,你明心见性了,极性全是非极性,不明心见性了,非极性亦是极性。所以,转正觉要转到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一相觉性不迷,二相分别就成无明了。这个无明就把佛看成众生了,不迷时,就是见了众生,众生也是佛。也就是说,当你超越极性到了非极性了,你就知道一相无相了。一相无相谁迷你?无相可迷。一相无相就无相可离,二相有相才能著相迷惑。如果见相能知道是虚幻,知道是循业发现、唯识所现的空华水月的时候,就不著了。就是咱们比喻下的,猴子在水中捞月亮呢,你怎么不捞去?因为水中月你看透了,明了水月是水,不著了嘛!不被境界所转嘛!是不是?为什么你在电视上不买菜,镜子里不取物?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能够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呢,就在万象丛中独露身啊!
现在看虚空大地、日月星辰、土石砖瓦、宇宙万物,你只要能够看到万境自是如如之性的时候,就破了三关(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破初关;超越极性对待就破重关;证相用皆是体,万境自如如,唯是圆融宝觉,就破牢关)。
我再说的多,你眼一睁就糊涂了,所以必须是要在心地上真真实实透过去。这个证悟就犹如睁眼见物,睁眼一见,再要不要文字、理论?如水晶球,睁眼一见就行了,瞎子你再给他描述,他到底也不知道水晶球是个什么。证悟就如睁眼见物,不是思维的理解。所谓的懂了是理论的思维,会了就是睁眼见物,这是比喻。学过物理的都知道阿基米德定理,你懂阿基米德定理,就知道浮力的原理,但从没上过船,连水里面的漂浮物都没有见过,那永远不知浮力的真实!阿基米德定理能不能懂?能懂,排出多少水一计算就知道了,但你再懂阿基米德定理,不真实,你只是理解,是不是?而那些渔民你问去,他不懂阿基米德定理,可他们天天驾船摆渡,船照样还是驾的好好的。你要问他船为什么掉不下去,他会说,哎呀!你这个人看多事不多事,叫船怎么能掉下去?懂那个理论能干什么?你要问一个婴儿为什么生下来要吃妈妈的奶,需要不需要这个理论?不需要,没人给那个娃娃教着说吃这个奶,里面还有什么营养品,吃上之后就可能生长,需要不需要这些?不需要,自然的他就要吃。他知道吃奶是干什么?不知道,但会吃奶。
证悟就是这样,超越你的一切知见,放下你的一切见解,自然就显出本来。所以如来就留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这个法门。要亲见,明心见性就叫亲见,亲自见。现在我们也亲自见,见什么?见花,见二相的幻妄相。当你证悟、亲自见的时候,不见二相的幻妄相,只见一相的无见相、无知相、无相相。所以你亲见什么?见不见,知不知。什么叫见不见、知不知?这是个公案,现在你做一做我要“不见”,我要“不知”,能行吗?不行!睁眼闭目没有不见的,始终有见,是不是?说我要不知,嗯!我要找个不知,正是在知。所以什么叫见不见?什么叫知不知?答案就是“不见不知”。现在你干什么着?见跟知着呢。你看困难在哪里呢?大家现在感觉到了没有?感觉到了。不见是什么?见无见,见性不见相。那不知是什么?就是知无知,知不二一相。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这就是老子讲的希、夷、微。希、夷、微就是以不见上亲见,以亲见上不见。
……古人讲,但净凡心,别无圣解。凡心就是二相的识心识念。但把这个心净化了,还有没有圣解?没有。
般若智有没有智?般若无智,叫无智无得。既然无智无得,那么有证有觉没有?无证无觉。有修没有?无修!无证无修无觉,没有觉,没有悟,也没有修,没有证。一相证什么,悟什么,觉什么?一相无觉,无觉才叫大觉,无觉才叫圆觉。既不断灭,又一物不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