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长江》

《横渡长江》

00:00
19:43

《横渡长江》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荐读书单。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大型纪实文学《横渡长江》,今天节选其中的《传奇女性陈修良》一章为大家朗读。






 

    1949年4月24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第35军已占领总统府,进驻南京。35军的军部就设立在中山东路的励志社里。


       这时一辆吉普车戛然而止,走下一位装束时髦的年轻女士,她告诉哨兵,她要去见35军的何克希政委。一个战士拦住了她,另一个进去通报。


    这位女士气质优雅,穿着旗袍,还戴着墨镜。哨兵犹疑满腹,他不知道她凭什么资格要见军首长。可是,当他把这位妇女通报的姓名转报值班室后,政委何克希却立即跑了出来,紧紧握住她的手,爽朗地笑了起来,大声说:“陈修良同志,我正在到处找你!我正在到处找你!好啊,我们胜利会师了!”


    原来这位女士不是别人,而正是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


    陈修良一边跟着何克希走进军部,一边说:“老何,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从今天起啊,我就不再是地下党了!”


    何克希把陈修良领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面前,说:“报告陈司令员,这是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同志!我们以前都是新四军的,当年在梅岭一带打过游击。后来她被派到南京组建地下党,我们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


    陈士榘立即与陈修良握手致意,大声地说:“真没想到,帮助我大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地下党负责人,原来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小女子呀!”


    陈修良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陈司令员,我久闻您的大名,知道您率领大军来解放南京,我们这些天都没有睡好觉,就盼这一天到来呢!”


    陈士榘说:“没有南京地下党的协助,我们不可能这样快这样干净利索地解放这座古城。特别是那些接送解放军的小火轮,没有它们没准到现在我们还在跟南京守敌作战呢!”


    陈修良微笑着谦逊地说:“陈司令员过奖了,我们只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离党的要求还差得远哩!”


    陈修良担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还得从1946年说起。


    1946年春节刚过,中共华中分局副书记谭震林在淮安召见华中分局城工部南京工作部部长陈修良。谭震林先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大城市交通要道的工作方针的指示》,然后说:“国民党军队已开始进攻华中地区,南京工作部不能隔江领导南京工作,因此分局决定撤销南京工作部,成立南京市委,分局决定由你——陈修良同志担任地下市委书记。”


    陈修良有一点吃惊,对于形势的认识她是到位的,但她对组织上派她担任南京市委书记这一决定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她的脸上有一丝犹豫,刚想开口讲话,谭震林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分局考虑到你过去长期从事过白区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任南京工作部长期间对南京地下党以及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你去是最合适的。另外,南京是国民党首都,在政治上比上海更重要。陈修良同志,我在此宣布一条铁的纪律,请你务必执行。”


    陈修良点头说:“首长,请指示!”


    谭震林接着说:“南京市委仍旧归分局城工部领导,但不能与在南京梅园新村的中共代表团发生任何关系。中共代表团驻南京办事处是代表中央的对外公开的机关,做上层工作,而南京市委主要是做秘密工作。你们城工部要先派一批干部进去,你去后统一领导,你们的任务是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求和平,建设新中国。”


    就这样,这位39岁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曾担任向警予、张太雷的秘书的年轻女子,担任了中共南京市委书记。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被任命的女市委书记。


    南京,曾被蒋介石称为是国民政府用刺刀大炮围箍而成的“铁桶一般的城市”。当年南京市共有96万人口,而国民党、政、军、宪的机关工作人员却占了11万,光南京警察厅的警察系统的警察在册就有9700多人。自1927年国民党“清党”以来,中共南京地下党连续遭到8次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在1930年7月的第六次大破坏中绝大部分中共地下党员都被捕被杀,原来200多人的地下党队伍只剩下了47人。1932年在王明路线危害下造成的第七次大破坏,更使得300多人被捕、100多人被杀,致使1934年2月之后,南京已经没有中共的党组织了。1937年11月南京被日军攻陷之后,整个城市连一个中共党员也没能剩下。直到抗战胜利,南京的地下党组织才有一些发展,但人员不多,力量分散。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组织已经经历了八次劫难,市委领导大都牺牲在雨花台上。陈修良会是第九个吗?


    陈修良来到南京,先住在市委委员朱启銮家中。当她考虑单独居住,就试图租两间房,一间自住,一间给会计居住。但立刻遭到朱启銮等地下党员的反对:“国民党要查户口,两个女的,居住在一起,来历不明,必然起疑。稳妥的办法还是有人家掩护才好。”


    经过研究,陈修良就住进中共地下党员柏焱和柯秀珍夫妇家中,地址为中正路武学园3号楼上。柏焱在一家化工厂做工程师,柯秀珍是中学教师,他们才生下孩子。在名义上,陈修良是他们的姑妈,对外称张太太。


    1946年4月下旬,陈修良穿着旗袍,戴着墨镜,走小街,穿小巷,拐弯抹角绕了几个圈子,来到了磨盘街42号的一座花园洋房内。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在陈修良上任后召开了第一次市委会议。


    陈修良首先宣布了市委领导的分工。她自己负责全面工作,并领导情报系统;副书记刘峰协助她工作,并领导工人工作;王明远领导学生工作;朱启銮领导公务员工作;方休领导店员和大、中和小学教师工作。


    陈修良传达了华中分局城工部的工作指示,又说:“我们的工作方式要根据毛泽东、刘少奇确立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白区工作‘十六字方针’展开。我们要有准备,地下市委组织必须严密,市委不设机关,干部全部职业化、社会化,立足于群众之中。党组织不发生任何横向联系。地下市委任何同志严禁进入梅园新村,这是一条铁的纪律。谭震林副书记一再叮嘱我务必遵守此项规定。”


    会议还研究决定,情报部门同市委各系统不发生任何关系,由陈修良单独联系,所得情报送上海中共办事处刘少文或华中分局城工部。


    陈修良特别强调说:“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有数十万公务人员,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我们市委要立刻开辟这条重要的战线。国民党党政军警机关,是我们情报的最主要来源。南京是国民党政治军事中心,军事情报、政治动态对我党工作会发挥重要作用。情报部门人数要少,要精干,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采取收买引诱等手段,我们关键要做好统战工作。”


    这时市委副书记刘峰发言道:“只有隐蔽好自己,才能谈得上战斗。这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否则一切都谈不上。”刘峰已在虎穴中隐身4年多,有着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


    市委委员方休当时的公开职业是小学教师,与陈修良单线联系。其时,蒋介石已发动了全面的内战,向解放区进攻。有一天,方休悄悄地告诉她:“我一个妻弟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他刚从重庆回到南京,暂住我家,我们说话小心点儿。”出于职业习惯,陈修良当即询问了那特务的具体工作情况。方休告诉她,妻弟好像是电台机要人员,并且提出想把房子挪一挪,与一个特务长住一起总不大行,万一出个破绽可不是闹着玩的。


    陈修良毫不犹豫就否定了方休的提议。几天之后,陈修良再次造访方休。见面伊始,方休就迫不及待地说:“妻弟出差去了,留下一个手提包,妻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包军事密码,这事该怎么办?”


    陈修良当即郑重地说:“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看?”方休自然允诺,让妻子把提包拎了出来,一看,正是中共中央极其需要的国民党军事密码!


    “方休同志,这份东西我需要借用一下,让情报部门的同志抄一抄,你看行吗?”


    “可以。不过只能用半天,下午他就要回来。”


    她紧紧地握了握方休的手,她知道方休做出这个允诺需要多大的勇气。


    南京市委负责情报的卢伯明在妻子和助手的帮助下,连续抄了3个小时才把密码抄完。下午陈修良将密码“完璧归赵”的同时,卢伯明也跨上了南下上海的火车。


    几个月之后,中共中央给陈修良发来嘉奖令,中央高度评价这份密码对掌握国民党军队调动情况所起的重大作用。


    1948年1月的一天,南京地下市委工委书记陈慎言急匆匆地向陈修良汇报:“工委委员彭原同志被捕了!”


    陈修良即刻果断地下令说:“立即切断下关车站和彭原与党的一切联系,我立即转移,其他市委委员也要立即转移。你们工委同志也要迅速转移。彭原被捕对我们市委的威胁非常大,因为他与市委负责同志都很熟,万一情况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南京市委甚至无法在南京立足。”


    陈慎言说:“后来,我们得知,李长荣秘密自首,到上海去就是接受军统训练的。幸亏他只知道下关支部的情况。”


陈修良对陈慎言说:“根据内线提供情况,彭原同志表现非常坚强,虽受酷刑,但拒绝承认同党有任何关系,所以组织没有暴露。但这次李长荣的叛变,我们的损失还是很大。”随后,陈修良决定在全市地下党组织中加强形势和气节教育,对党员和外围的审查也更加严格,凡是都要把来龙去脉弄清楚。


    陈修良立即转移到湖南路223号另一户地下党员林征的家中。与地下党员林征夫妇组成新的“家庭”,陈修良的角色依旧是姑妈。林征夫妇也原先是新四军派到南京一个大型工厂进行地下活动的,此时只有放弃原有的工作,成了陈修良的秘书和交通员。


    1949年1月,由于“工委”委员叶再生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为了安全起见,陈修良不得不再次搬家。


    这次陈修良搬到了离中华门很近的中华路85弄的一幢民房中。此事由地下党员鲍浙潮一手操办。鲍的公开职业是华德电料行的经理。随着地下南京市委谍报工作量越来越大,陈修良认为没有正常的职业和固定住址,特别是没有电话,工作和联络上极不方便,因此向中共上海局报告,要求把刘长胜的股份让给自己。这样一来,陈修良就成了电料行的经理、老板娘。鲍浙潮一方面掩护陈修良的工作,另一方面还担任秘密电台的联络员工作。中共上海局在南京设立了一个秘密电台。不过,这位人称“张太太”的老板娘,在别人眼里一点也不引入注目。她身材清瘦,性格沉静,衣着虽然华贵,但举止言行,无不显示出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妇道形象。她很少到营业柜台上,即使来了,也不问经营情况。柜台上的账单、报表和报纸,一概不瞧,只与女店员拉家常。而店员们都知道,老板娘从来不谈政治,不议国事,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有事没事总是邀别人在楼上搓牌,有时候还要别人到她住处通宵夜战。

    从1946年3月到1949年4月的3年多时间里,陈修良在南京先后搬迁了6次,一直安然无恙,在虎穴中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在陈修良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南京市委成功策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俞渤等人的起义,又成功地策反了国民党军最先进的巡洋舰“重庆号”。在陈修良的领导下,1949年3月,中共南京市委委员朱启銮和情报系统干部白沙化装成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过江到达合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司令部,送去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京沪、京杭沿线军事布置图》《长江北岩桥头堡封港情况》《江宁要塞弹药数量表》等重要敌情资料,为配合解放军解放南京作出了贡献。


    以上内容是节选自《横渡长江》中《传奇女性陈修良》一章。大型纪实文学《横渡长江》一书叙述了大量精彩生动的人物与故事,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与文献让读者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之年——1949年,揭示时代更替的历史必然性。更能令人深思的是,在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命运被这历史巨流所挟持,每个人没有太多的选择。194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注定要承载历史变革中的兴衰荣辱,在这些历史的背后,每个人都生存在自己的际遇里,它游离于我们今天熟悉的视线之外,却真实无疑地发生着。本书细腻地呈现了宏大叙事背后的真实事件和真实个人,展示巨变时局下的个人复杂心态……


    《横渡长江》突破了以往军事纪实文学的窠臼,它不单描写战争,而是把战争作为一条主线,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1949年渡江战役的全景式壮丽画卷,一场中国式的“碟中谍”,呈现了在1949年中国时局的转折和在此背景下各种人物的命运,堪称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作者从历史的纵线横线着眼,把阔大的宏观与细致的微观相结合,视野开阔,气度恢弘,历史纵深感强。


    本书有极其严肃的学术背景,但整体行文却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本书作者为著名作家杨波,是国家一级作家,发表出版文学作品数百万字,曾长期担任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渡江战役史有深入研究。为了写作《横渡长江》一书,他研究、查阅上千万字的文献资料下,走访数十处渡江战役有关的发生地,采访了数百位参加渡江战役的指战员、老船工等。作者把准确的历史表达与艺术的文学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史料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身,既是详实丰赡的信史,又是饶有趣味的纪实文学作品。


    本书体例合理完善,结构简约精当。整本书分五大部分:人物面影,战争叙事,风起云涌,谍影重重,海峡两岸。著名军事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佘志宏说:“《横渡长江》不仅仅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通俗历史作品,还是一本充满了智慧观察的书。”本书视野开阔,融入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及其人物命运的思考,是一部厚重的大型历史纪实文学作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