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八年,也就是戊戌变法的那一年,时年四十二岁的光绪甲午举人刘大鹏落第归家。
刘大鹏同许许多多传统的儒生一样,人格中充满了“济世”与“出世”的矛盾,一方面,儒家的传统教育使他立志走入仕途报效朝廷,另一方面,科声落第和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又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隐居于晋祠堡外赤桥村的刘大鹏最终从怀才不遇的满腹块垒之中解脱出来,以宁静淡泊的心态独善其身,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平衡与超脱。
他将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晋祠。
几乎所有介绍晋祠的书中,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昔智伯遏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朔,后人蓄以为沼。沼西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
这是有关晋祠的最早记载。也就是说,晋祠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唐叔虞祠现在位于晋祠的北侧,当年周成王剪桐封弟,将年少的叔虞分封到了唐地,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见到晋水日夜奔流,于是改国号为晋。
后人为了纪念第一代晋君叔虞,就在晋水源头修建了叔虞祠,也就是日后的晋祠。
那么,当年的桐封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史家历来争论不休,主要有太原说和翼城说。古人多赞同太原说,近年来人们大多倾向于翼城说,当然,这并不妨碍晋祠的地位。
就在郦道元去世五年之后,公元532年,北魏权臣高欢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尽管天龙山上建有他的避暑行宫,但高欢在闲暇之时光顾最多的,却是晋祠。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后,将晋阳定为别都,在扩建晋阳城的同时,也在晋祠“大起楼观,穿凿池塘”。此时,晋祠已成为一个融水光山色和人文古迹于一体的皇家园林。曾在玉壁城指挥三军齐唱《敕勒歌》以激励士气、安定军心的大将斛律金经常陪同高洋畅游晋祠。
在晋祠南五里有晋王岭,得名于这儿的三座王墓,传说唐叔虞和燮父葬于此地。但是,根据唐城翼城说,叔虞父子不可能葬于太原。也有人说是唐末枭雄晋王李克用之墓,但史籍记载,李克用葬于雁门关内的代县柏林寺。1951年,一座王墓被打开,它主人是斛律金。这位南征北战猛将最后长眠在了晋祠之侧。
在《晋祠志》中,《流寓》一章中,第一位介绍的就是斛律金,遗憾的是,他在后代儒生的眼中只是一员战将,但是,晋祠七贤祠里却没有他的位置。
请关注第2集《七贤祠》
背景音乐比人声还高 听不清
背景音乐声音太大了,影响听内容
音乐太高,都压过声音
背景声音太噪
吵死了
背景音乐太高
配音太吵
本来想听听的,配音太高了。像这种加入感情的,总觉得大部分都有些过了,说话还是正常一些会让人把重点放在内容上毕竟不是朗诵比赛。个人拙见
高源乐在途中 回复 @珍珍子玉: 谢谢指教!
让不让人听了?配音音乐太高太杂了,赶快改改吧。
高源乐在途中 回复 @听友211507956: 是的,需要重新录制
配音太高
高源乐在途中 回复 @15699538bvg: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