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军事生涯的第一桶金

3.1.2 军事生涯的第一桶金

00:00
14:52

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朱元璋再次请缨回老家钟离招兵,获得郭子兴的批准。仅仅十余天工夫,加盟入伍者就达七百余人。这支由钟离老


乡组成的队伍颇类似于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后来,他们构成了朱元璋所部大军的基干班底。诸如徐达、周德兴、张龙、张兴、张温、郭兴、郭英、王志、顾时、孙兴祖、吴良、吴祯、陈德、曹震、陆仲亭、唐胜宗、郁新、费聚、张翼、詹永新、孙恪、丁德兴、陈桓、李新、谢成、何福、邵荣、耿君用、耿炳文、李梦庚、郭景祥、胡泉、郑遇春等明初名将,皆出自这七百子弟兵之中。另外,朱元璋从军的引路人汤和也于这段时期归于其麾下。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上述将领中的大多数都受封勋爵,成为国家的柱石元勋。


平添了这样一支生力军,郭子兴十分高兴,当即委任朱元璋为镇抚,由他亲自统率这支子弟兵队伍。随着身份的转变,朱元璋的志向不断扩大,目标也更加高远。他见彭、赵二王取下无道",只知以力取众” ,料其难成大事,便暗自思谋出路。


至正十三年(1353)冬天,在征得郭子兴同意之后,朱元璋将麾下这支七百人的队伍暂时交与其他人统领,自己仅带着汤和、徐达、花云、郭


兴、郭英、胡海、张龙、吴良、吴祯、陈德、顾时、陆仲亨、华云龙、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郑遇春、陈桓、谢成、李新、周德兴、张赫、张铨等二十四人,前往定远县开拓根据地。


一晃数月过去,朱元璋的拓展工作并没有太大起色。到了至正十四年(1354)五月,他又患了一场大病,险些不治,只好暂回濠州养病,等到六月才逐渐痊愈。此间,由于红巾军起义,许多地方的官府衙门陷入瘫痪状态,一些民间豪强趁机拉起队伍聚兵自保,抵御红巾军,是谓义兵。定远县张家堡驴牌寨就有一支三千人的义兵队伍,其头领乃郭子兴的旧相识。郭子兴垂涎这支队伍,正在濠州养病的朱元璋带病请缨,表示愿意前往收降他们。


为了避免对方疑心,朱元璋与费聚两人各骑一匹战马,仅带着九名步卒,前往张家堡。快接近驴牌寨时,朱元璋让步卒们在附近等候,他和费聚两人入寨与义兵头领相谈招降事宜。对方见朱元璋言辞恳切,加上这支义兵正好面临孤军乏粮的窘境,当即表示归降,并约定三日之后起程。


谈判完毕,朱元璋便留下费聚协助对方, 自己带着随从先回濠州准备受降庆典事宜。孰料事有多变,三日之后,费聚匆匆赶回来报告,称对方变卦,欲改投他人。朱元璋当即带领三百人马急赴张家堡,与义兵头领反复交涉,无奈对方始终且诺且疑” ,态度暧昧。朱元璋心生一计,在离开驴牌寨之后,又派人借故将这位义兵头领请到自己的营中,强行将其扣押,然后让人去驴牌寨传话,说是头领有令,让兄弟们立即移营。三千义兵信以为真,毁营而来。头领见木已成舟,只得投降。


紧接着,朱元璋穆师横涧山,谋划攻打驻守此地的义兵元帅缪大亨。行军途中,又收降了豁鼻山的秦头领,得义兵八百余人。


这位缪大亨乃定远人氏,他曾组织义兵随贾鲁攻打濠州,失利后退守横涧山,元廷委任他为义兵元帅,还派了一位名叫张知院的元将监军。朱元璋凭着区区四千新归附的人马,以奇计夜袭横洞山,张知院落荒而逃,缪大亨在其叔父缪贞的劝说下率部归降。此役,朱元璋又添士卒二万余人。


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朱元璋在濠、泗一带声威大振,定远境内那些结寨自保的义兵头领,诸如冯国用、冯国胜、吴复、丁德兴等,纷纷归降。


其中,冯国用、冯国胜二人值得细说一下,他俩是亲兄弟关系,来自地主家庭,粗通文墨,知晓兵法。哥哥冯国用尤为多智,归顺之际即向朱元璋献策道: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当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 ”一席话即大体替朱元璋勾勒了当前的战略轮廓。朱元璋十分高兴,委任他做幕府参谋。冯国用因此成为朱元璋有生以来所聘任的第一个谋士。


除招降上述义兵武装之外,朱元璋还大力倡农夫以入伍” ,许许多多失地失业的贫苦农民争相加入这支起义队伍。这期间,新归附的丁德兴受命攻打洪山寨义兵,擒其头领,收纳人马数千人。与此同时,定远县令也在昌义乡豪强毛麒的胁迫之下,一同率众投降了朱元璋。至此,朱元璋麾下人马已不下四万余众。朱元璋意气风发地检阅和整饬这支部队,命令他们抓紧时间进行军事技能训练,他诚恳地训诫广大将士道: “尔众初非不多,一旦为吾所有,何也?盖将无纪律、士不素练故尔!今练习尔等,欲令知纪律也。宜共戮力,以建功业。将士们内心深处十分钦佩这位年轻的主将,皆心悦诚服地回答: "唯公所命! "


定远县是朱元璋军事生涯中第一个获得重大丰收的地区。最初,他带着二十四名助手及三百名士卒,竟然仅用月余时间就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其过人的才略由此可见一斑。在对这支队伍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纪律整肃之后,朱元璋征询冯国用、毛麒等诸将的意见,决定移师将滁州收入囊中。


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七月,朱元璋率所部人马南下攻打滁州。行军途中,定远人李士元(1356年改名为李善长)来军中求见。此人原籍安徽歙县,避兵灾而移居定远,他出身于地主之家,虽仅粗持文墨” ,但通晓法家,策事多中。


谋士售身于雄主,相见之初自然少不了一番晤对。据王世贞《李善长传》记载,朱元璋问计于李善长: “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李善长的回答照例是战国策士的套路,谈古喻今: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大意是说,如今元朝气数将尽,主公您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您可继承这里的山川王气,效仿刘邦的为人和策略,不愁天下不定。


朱元璋不愧为青年英才,对李善长的意见颇为赞赏,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并且告诫他说:如今群雄并起,只有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士才配做谋士。许多在群雄中做参谋的人,一般都爱诋毁将士,使他们无法施展才能,以致失败。将士们走的走,散的散,做主公的成了孤家寡人,最后也只有跟着灭亡。所以,你要引以为戒,竭力发挥出将士们的才能,不要效仿我所说的那些参谋!李善长连连应诺, 自此,他也成了朱元璋幕下的一名谋士。


守备滁州的元军战斗力十分低下,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拿下了这座城池,担任前锋的花云在这场战斗中立下首功。大军进驻滁州,先后有范常、邓愈、胡大海等人前来投奔。范常是滁州知名儒生,也被朱元璋留在幕下做参谋,此公为人仁厚,时常讽喻和提醒主公的一句话就是: “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邓愈是虹县人,年仅十六岁,他继承父兄之业,乃一支起义队伍的首领,尽管年轻,却是军中难得的一员猛将,每逢战斗皆一马当先, “军中咸服其勇。邓愈率领队伍前来加盟,朱元璋十分高兴,对这位小兄弟更是惺惺相惜,加以重用,委任他为管军总管。胡大海也是虹县人,和邓愈不同,他是独自一人前来投军,但因为他力膂过人,骁勇无敌,朱元璋委任他为前锋,同样十分器重。至此,二十七岁的朱元璋靠白手起家,不仅占据定远、滁州两座城池,而且帐下谋士猛将云集,可谓少年得志。


处境改变,朱元璋开始有条件关注亲人们的下落。通过托人打听,朱元璋得知:二哥和三哥已相继去世;大嫂为了活命,已带着一双儿女改嫁他人:二姐夫李贞带着孩子保儿四处流浪谋生。


这年十月,已经长成少年的侄儿朱文正打听到叔父朱元璋的消息,兴奋地前来投靠。十二月,二姐夫李贞也带着十四岁的儿子保儿来到滁州。李贞见朱元璋有如此出息, 十分高兴,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宝贝儿子托付给他,并提议将保儿改名叫朱文忠,嘱咐妻弟要将保儿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朱元璋满口答应了姐夫的请求。只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若干年以后,这两个孩子的死亡都与他们的至亲长辈朱元璋有关。个中缘故,后面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