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讲 人人利他世界会因此而更美好吗?

第013讲 ***************

00:00
13:27

你好,欢迎来到谢作诗的经济学课,谢老师带你深入浅出系统学习经济学。


今天继续讨论利己的话题,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人人利他世界会因此而更美好吗?


上节课我讲了道德的基础是利己,道德是利己的产物。其实不仅道德的基础是利己,道德是利己的产物,利己也是最大的道德。你没有听错,利己是天下最大的道德。不妨用数学的反证法来证明。假如人人都利他,社会会怎样?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吗?


就像《镜花缘》里的君子国所描绘的,买货的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较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卖货的答:“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较小弟惭愧?……小弟实难尊命。”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我这个杯子吧,质量也不怎么好,又是我用旧的,就卖你7元吧。可是我忘了,你利他呀。你说:大哥,其实你这杯子质量挺好,虽然是用过的,但是谢老师你用过的啊,你不能只卖7元,怎么说也得9元,否则就算我买了,我老婆也不会答应,今天晚上她一定要让我睡地板的,因为她比我还利他啊。经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我老婆也利他啊。我赶紧说:兄弟,刚才我已经要了你高价,已经很不好意思了,现在我良心发现,只能卖5元,多一分钱,我都无法卖,否则,在老婆那里,我也过不了关。


你们说,这谈判能够达成均衡吗?这交易能够做成功吗?达不成均衡,无法做成交易!


今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之所以极大丰富,完全得益于分工和专业化。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全名是《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顾名思义,他是要探讨财富的性质与源泉。他开篇就讲制针的例子:一个人造针,一天造不出一根针,但几个人分工合作,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造出几十根针来。在斯密看来,分工和专业化就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可是没有交易,一定不会有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我专业化生产经济学知识。但如果既不能用它买衣服,也不能用它买食物,我不是早被冻死了,就是早被饿死了,又怎么能够专业化生产呢?没有交易的社会,生产力一定是不发达的社会,就不能抵御灾害,就难以生存下去。所以今天我们就找不到君子国。我的看法,假如人人都利他,那么人类早已不复存在!


那么人人利己又怎样呢?


如果为己而谈判,则可以达成均衡。你要价7元,我还价5元,我们可以向中间谈;6元成交。于是谈判能够达到均衡,交易可以做成。交易可以做成,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进行,人类物质和精神产品得以丰富起来,人类也因此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从而可以生存下来。


如果人人都这样想,她那般漂亮,我是不能娶的,让别人娶了去吧,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我们人类一定奇丑无比。为什么?因为漂亮女人一定要等到人老珠黄、失去生殖能力之后才能嫁出去啊!但我们人类不是奇丑无比啊!能够“沉鱼落雁,闭月羞华”的人确实不多见,但街上算得上美女的何止是大有人在。美女们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利己的天性,也证明了这利己的天性不是什么坏事情。男同胞们,美女的存在是坏事情吗?是不是坏事?


如果美女的存在不是坏事,又怎么说利己是坏事呢?这得有多么精神分裂啊!


不因为利己,不是为了赚钱发财,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地劳作、忘我地发明创造、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呢?不因为利己,学生为什么要埋头苦读,工友们为什么要埋头苦干呢?


“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到处鼓吹“大公无私”的年代。“狠斗私字一闪念”,一闪念都是不可以的。可是结果怎样呢?人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货物单一,物资短缺,凭票购买、排队购买简直就是经济中的日常风景。年轻的朋友可以看看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满大街不是蓝色就是灰色,哪里有漂亮衣服?不是麻花辫就是五号头,哪有什么美女?小时候,我家是要养鸡的,可是我没有吃过鸡蛋。鸡蛋要拿到集市上去换钱买盐、煤油、火柴等日用品。当然不是说我就没有吃过蛋。我吃的是鸟蛋。想吃蛋了,就上房去、上树上抓鸟蛋吃。


那时候鸟很多,有麻雀、喜鹊、斑鸠、八哥、老鹰,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各种鸟。春天的时候,扒开房子上的瓦片,一窝一窝的麻雀蛋。在这些鸟中,我唯一没有抓过的是老鹰的蛋。那个喜鹊把窝建在很高很大的树上,但我们也能爬上去。喜鹊很厉害,你都走很远了,它还趁你不注意追来啄你一嘴。我的头顶上,至今还有被喜鹊啄过的伤疤。再后来,我的家乡很多鸟都没有了,没有了麻雀,没有了喜鹊,没有了八哥……这些年,每次回老家,我都无限自责伤感。心里想啊,“大公无私”的后果,何止是民不聊生,连鸟儿都要跟着遭殃!


人类能够延续至今,实在得益于其利己的天性。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之所以极大丰富,也实在得益于其利己的天性。我们不应该一边搂着美人、坐着波音飞机,往来于世界各地,赏尽世间美景,吃遍人间美食,一边又痛说人类的利己,历数利己的罪恶。


自然的和谐绝不意味着需要依赖利他主义。茫茫人海,大家为私利终日忙碌奔波。制造商采用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以便获得最高利润,工人选择为最有效率的生产者工作以便获得最高工资,消费者从最有效率的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以便支付最低的价格。每个人在谋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知不觉,做了那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斯密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利己可以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容的人:“我们之所以有面包吃,不是因为面包师仁慈,而是因为他想赚钱发财……在他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促进了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来得为大为好的多。”斯密的意思,利己是天下最大的利他。我们不该在见识上还不如两百年前的先辈吧!


小结


没有利己,就没有分工和专业化,就没有市场。没有利己,人类一刻也不能存在。不利己不仅人倒霉,连鸟儿都要遭殃。不但利己不是坏事,而且利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可靠的保障。不仅道德、利他是利己的产物,利己也是最大的道德。不利己,人类就无法生存,美女就不会存在,难道这还不是天下最道德的事情吗?利己不等于损人利己。出现了损人利己,那不是利己的错,一定是别的某个方面出了错。


思考题


1)不利己,人类一刻也不能生存,可是人类为什么会有排斥利己的倾向呢?


2)我说利己不等于损人利己。出现了损人利己,那不是利己的错,一定是别的某个方面出了错。大家猜猜,到底是哪个方面出了错了呢?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欢迎你给我提问题。谢作诗的经济学课,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妙趣恒生

    损人利己无法达到利他,不能利他,长久下去肯定不能利己。为什么呢?损人利己毁掉了交易的基础信任,使得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排斥利己,无非是想显示自己高尚,为什么想使自己显得高尚呢?方便自己获取更多利益呗!你看,排斥利己的人其实最利己,蛙蛤蛤!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妙趣恒生:

  • 听友83329855

    老师,关于以前课上三从四德的讨论我有两个疑问。第一,三从四德的出现早于裹小脚,如果三从四德在当时是文明且有效的,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发展,却发现出了不文明的裹小脚呢?这是不是一种退步呢?第二,如今我们也不是一有小孩生下来就做DNA鉴定,而是怀疑基因有问题了才去做DNA鉴定,如今我们保证基因健康的方法其实是一夫一妻制,而不是DNA鉴定技术。老师我这么说对么?那么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又是为什么呢?

  • 听友80896667

    1、利他主义可能源于人类基于对穷人、受难者的同情心!利他对他人的帮助能马上看的见,而利己对他人的帮助,不见得人人都看得见!从这方面讲,基于人类的同情心,利他更容易被人类所接受!巴斯夏说看的见和看不见的,对于看不见的能看到,毕竟是少数!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2、损人利己,不是利己的错!有可能是法治不健全;有可能产权不明晰,产生的公地悲剧!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听友80896667: 是的!

  • 亲见思科

    谢老师,我如今才真正明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背后的意义,早先对此语不屑一顾,原来是大有道理呀。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亲见思科: 是啊,利己不一定损人,利己可以是最好的利人的方式啊。

  • 苌奀

    为何觉得谢老师说的利己应该用共赢来形容更贴切一些,毕竟利己本身就包含损人利己和不妨碍他人的利己行为。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苌奀: 可以的

  • xhuiep

    相比于利己,利他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更是不可扩展、不可持续的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xhuiep: 是的

  • xhuiep

    谢老师的课越来越精彩!

  • xhuiep

    200的性价比最高,150次之,50最低。

  • 张朝金H

    损人利已是一种现象,真正的放开管控,这种现象反而要少些。在自由竞争的环境里一个人的名誉和信誉是很重要的。损人利已成本很高,利人利己却是一本万利。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张朝金H: 对!

  • 听友82292894

    利己是道德和利他的基础和本源。排斥利己很大一个原因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进步时,大脑认识出现了问题,没有发现事物的本质与奥秘,仅从直觉去判断。

    谢作诗的经济学课 回复 @听友82292894: 是啊是啊,我以我们要普及经济学。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