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件文物介绍——红山文化女神像

每天一件文物介绍——红山文化女神像

00:00
08:49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梁河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对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掘,终于取得了更重要的成果。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坐落在山梁顶部中央,面向东南,俯瞰大凌河开阔的河川。这是一处用大石块砌筑的成组建筑遗址,呈南圆北方、中心两侧对称的形制。南部圆形祭坛旁出土的陶塑人像中,有在我国首次明确发现的女性裸像。伴随出土的陶器如镂孔塔形器等造型奇特,显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可见,这是是神圣的祭祀所在。


与东山嘴相距仅三、四十公里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分布着大规模红山文化遗迹—牛河梁女神庙、祭支、积石冢群。牛河梁居大凌河与老哈河之间,为东西走向的山梁。这一带黄土发育,地理环境优越,红山文化遗存密集;以高高在上的女神庙及广场平台为中心,十几个积石大冢环列周围,并且都和远处的猪头形山峰相呼应,形成一个互为联系的祭祀建筑群。目前,发掘工作限于局部,但女神庙已出土大量泥塑人像残块,可辨别出至少分属六个人像个体。其中最小的如真人一般大小,主室出土的大鼻大耳竟等于真人的三倍。


泥塑人体上臂、手、乳房等,与泥塑禽兽残块以及采绘庙室建筑构件、墙壁残块等,无一不是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一尊较完整的人像头部,尤为雕塑佳作。头像结构合理,五官比例准确,表情生动逼真,她不仅是我国文明黎明时期艺术高峰的标志,也是亿万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的五千年前用黄土塑造的祖先形象,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女神庙南1公里的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坛四冢东西一行排列,间距不过几米。坛是以同心圆式的三圈淡红色石椿分三层叠起、地收构成的大型祭坛。冢的结构复杂,形制各异,共同之处是都有内、外石墙;冢内若干石棺墓只随葬玉器。从墓的大、小随葬玉器的多少看,氏族成员的等级分化已很严格。例如冢2的积五笔型大墓,用加工整齐的巨石砌出方一作为墓框。这种大墓往往筑于冢的中心部位,上面再积石封土,形成高耸的山头,以象征墓主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精妙绝伦的女神陶塑为5500年前红山人仿照真人形象所制,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的特征,与现在华北人脸型相近似。女神陶塑脸型为标准的“盾牌型”脸,飞扬眉、杏核眼、吊角目、蒜头鼻、薄唇抿嘴、大耳有轮,头上可能戴有花环(或盘辫)或粗布巾带。对女神的复原,首先是对出土陶塑进行了图像修复和五官图像测量与标线,然后从警星部件库中为女神筛选了所匹配的五官部件组合成人像,并通过细节的修改确定表情基调,最后为女神披上一头乌黑的长发。

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这些彩塑女神像,其高度的艺术概括可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但值得注意的是,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人骨。联系中亚曾有在人头骨涂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依据塑造出来的。它使亿万中华子孙第一次看到用黄土模拟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那么,牛河梁女神像是否与传说中的“女娲氏”有关?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搏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红山文化坛、庙、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专家们因而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腹有诗书气自华_LJ

    老师,开头您说错了,是牛河梁,而不是牛梁河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腹有诗书气自华_LJ: 谢谢您!以后注意!

  • 纸笔有限

    牛河梁

  • 95k8tpuuyscr797y6ufl

    谢谢老师讲解!能配上文物的图片就好了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95k8tpuuyscr797y6ufl: 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已经补充文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