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各有何特点?

10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各有何特点?

00:00
31:45

蒋勋美学启蒙讲义10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各有何特点

一、知识点:

1、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遗址实际上是浙江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

 

2、侧身屈葬:屈肢葬是我国古代丧葬形式之一。其特征主要是把遗体肢骨屈折,使下肢呈蜷曲形状,然后葬入墓坑。屈肢葬相对直肢葬而言,指的是人死之后尸体所摆放的形式。它是中国文化史特别是中国墓葬制度史上一个奇特现象。但是,关于它的渊源、流行时间和地区、表现意义等等的解释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们说死亡里包含了对复活的希望,他对生命价值的一个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谈到遗址的时候,特别希望很多朋友其实对人类学考古学不是那么熟悉,可是慢慢可以知道为什么在19世纪20世纪,人类学考古学这么重要,发现一个遗址这么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打开了历史之谜。

2、美,并不只是在艺术品上看到,在生活里也看得到,甚至你后来会常常觉得北方的大汉的那种很豪迈粗犷的感觉,跟南方优雅细腻的一种美学都不同,所以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这一个黑色的高脚酒杯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的惊讶,就是真是南方的作品,因为我们说高脚酒杯他拿的时候,他跟北方碗喝酒是两个手去捧,觉得不一样。

3、所以在这样的情况里,我们就会特别希望源远流长,承先启后。我们去探讨一些大河谷文明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这些古文明的发展拿来做我们下一波文明怎么走向的一个借鉴。所以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历史都离我们这么久远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研究它探讨它意义何在,可是事实上我面对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一个项链,或者是一个马家窑文化的陶罐或者良渚文化的一个玉雕的作品,我会感觉到美。

三、全文逐字稿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当中。我们特别举出了几条重要的大河文明,所谓的大河文明指的是埃及的尼罗河,美索布达米亚由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条河流构成的两河文明,印度的恒河,印度河所夹成的印度文明,以及中国黄河长江所构成的古老文明。

我们谈到了古中国的文明,在黄河跟长江流域的发展,基本上我们先谈了黄河流域扩陕西的半坡文化遗址,也包括了甘肃的马家窑文化遗址,还有河南的庙底沟文化遗址。希望这些在人类学上其实蛮专业的一些名称马家窑、半坡,庙底沟对一般听众朋友不会构成太大的干扰。

事实上现在我们也对这些遗址看到越来越多的报道,所谓的遗址是说隔着8000年,我们从地底下挖出了当时在8000年前生活的人,他们在地底下留下了什么东西,我觉得到很多的现场遗址去观察,去做资料调查的时候,也许给我很大的感动,不只是这些知识性的资料,而同时是不断提醒我说,我现在也居住在一个城市里,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上,百万人每天丢下来的乐色不想有多少,将来这些东西都是遗址。

有时候我在想2000年后有人在我居住过的城市挖出来的东西,将要证明我们这个时代活出了什么样的文明,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名称来命名我们的遗址?

比如说我们在自己身边,有时候我们到淡水河附近,我们会听到所谓十三行遗址,现在也成立了博物馆,那么十三行遗址是一个小小的聚落,还谈不上城市,只是当时有一些人居住在现在淡水河的左岸,出海口的附近,然后他们居住在那个地方,他们把河里面捞来的贝壳,吃了以后就把贝壳不断的丢在那里,贝壳就是他们那个时候的垃圾了。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一个名称叫做贝冢,贝壳的坟墓,冢这个字,那么因为居住在那里的人,早期的人类吃的是这种河边的贝类,所以贝壳就不断丢在地上,那么越积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我们叫做遗址层,遗址层的观念是说我们往地下挖下去的时候,越底下时间越早,越底下时间越早,所以它有一个遗址层一层一层覆盖。

所以在人类学上挖掘遗址的时候,很讲究遗址层不要被破坏,因为它的第一层是什么时间,第二层什么时间,第三层,那么陆续挖下去的时候,会有一个时间的探勘的过程,我记得在13行遗址还看到这些人的尸骸就是死掉以后尸骨埋葬。

我记得在一次台风刚好带了学生去做调查去考古的时候,看到那时候刚刚挖掘没有没有多久的十三行遗址,可是很遗憾是因为当时旁边刚好要盖一个污水厂或者是焚化炉有关的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就破坏了部分的遗址。我们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些曝露在大自然当中的13行遗址出土的东西里面有陶片,很多的陶片,这些陶片上面多半并没有看到绘画的东西,而是一些刺剔纹。所谓的刺剔纹就是说可能拿一个硬的东西在做好的陶罐的表面去压或者去刺它或者是刮它,做出了一些花纹。

这些陶片当时我们几乎看到很多游客在那里随手就可以捡了就带回家,那么事实上当然在我们对考古遗址的认知里面,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好的,因为等于在破坏遗址,我当时也觉得蛮遗憾,好像没有人特别去照顾遗址,那么学者发现了以后,其实应该是政府的单位有计划的赶快去做保护,如果不做保护的话,这样的遗址就很容易被破坏掉,因为遗址里面的任何的蛛丝马迹都是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帮助我们去了解以前的人,他生活在那个地区,他怎么生活,他所有的生活的内容会借着这些东西来了解。

当然早期的人类因为生活很简单,所以像我在半坡遗址看到的,也就是一些石器,一些陶罐,或者一些把玉片磨出来的装饰品,可能连那个时候半坡遗址连金属都还没有。

我们现在谈的几个古文明,基本上都还没有运用到太多金属性的东西,金属性很可能早期会用到一点点黄金,因为在自然当中它会发现黄金黄金是人类很喜爱的一种金属,因为它不会生锈,所以他在最早对黄金的一个不朽性会有一种感动,那么也就运用了很多黄金来跟玉做很多的装饰品。

那么在十三行遗址,我刚才提到说我们看到了一些墓葬,墓葬变成考古遗址里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早期的人类大概最难过的一关就是死亡,所以他们会很慎重的去从事对死亡的仪式,就是墓葬的仪式,那么我们也可以从墓葬里面看到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同时反映出他对生命价值的观点。

比如在十三行遗址,我当时看到很多的尸骨,因为那么久了,所以肉体的部分都腐烂,只剩下了骨头的部分,骨头的部分你就可以看到,人类学者就发现它是所谓的侧身屈葬,这是一个蛮专有的名称,侧身就是说我们睡觉时有时候是仰面躺的,有时候是侧身侧身是侧过来去睡,不管向右或向左都是侧身屈葬,什么意思?就是把他的手脚弯曲起来,在他死亡以后还没有身体变硬之前,赶快把它屈起来,屈起来是什么姿态?就是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姿态,所以我们叫侧身屈葬。

那么针对这样的侧身屈葬很明显就发现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死亡的时候是回到了母体,重新要再诞生,重新要再投胎,所以要在他死亡前这个时候赶快把他身体驱起来,驱成一个婴儿的状态,所以他可以重新再去投胎。

好,这里面很明显,我们说死亡里包含了对复活的希望,他对生命价值的一个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谈到遗址的时候,特别希望很多朋友其实对人类学考古学不是那么熟悉,可是慢慢可以知道为什么在19世纪20世纪,人类学考古学这么重要,发现一个遗址这么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打开了历史之谜。

我们在前面谈到中国古文明的时候,基本上以黄河流域作为一个重点,那么也是因为从19世纪以后,包括西方学者或者中国的学者所挖掘的重点基本上一直集中在黄河的上游跟黄河的中游,那么一直相信这个地区是中国古文明的重点。那么什么原因很清楚,因为我们比较了解的像商代周代,他们的建国都在河南陕西这一带,所以就会认为这个地带是中国古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

那么也的确往地下挖下去的时候,发现了商代的文明,像河南的安阳遗址,像小屯遗址都被发现了,比较晚近一点,还发现了像夏代的遗址,在河南有一个地方叫偃师二里头当然可能现在只是一个小村落了,发现了夏朝的文明,就是夏代,就是我们讲夏禹王的夏代的文明比商朝要更早,同时也推到了8000年前,我们已经跟大家介绍过的半坡遗址,庙底沟遗址、马家窑遗址。

可是我们要提醒的一点是说,这个观念在最近的四五十年当中有很大的改变,因为过去我们说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那摇篮就说它像婴儿期从这里孕育了一个古文明,那么现在发现黄河下游的古文明也非常的早,甚至在比较北边,现在中国东北部像蒙古地区,发现了红山文化,红颜色的红,山水的山,红山文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讨论,那么这个地区是游牧民族,它还没有发展高度的农业,它基本上出土了一些东西是非常引起世人注意的。它出土了一个裸体的女人的身体,而且有点是怀孕的样子,就可能是一个母亲。

那么这种像我们知道在欧洲这边,比如说如果我们去一个地方就是奥地利的维也纳,我们会在维也纳看到有一个很有名的自然史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里面一开始就放了一个小小的像在西方称为维纳斯,维纳斯,可是当然跟希腊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有一段时间西方的考古学者习惯于只要裸体女性的雕像都称为维纳斯,那么所以这个维纳斯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已经有2万年前,它是非常早的一个雕像。

如果我们到维也纳看到这个雕像,你会蛮惊讶的,因为它跟我们现在对于女性身体美的这个概念非常不一样,她五官都没有做得很精细,就是一个圆圆的头,看不太清楚眼睛、鼻子、嘴巴这些东西,可是很强调她的胸部,还有她的腹部,甚至你从后面看的是她臀部也非常的肥厚,那么这样的女性身体我们知道跟我们现在的审美完全不一样,也许我们现在会觉得这样女性大概要瘦身去了。

可是在当时我们很清楚2万年前他对认为一个女性的身体为什么美?是因为它可以哺乳,它可以喂养孩子长大,它可以生产,所以它会夸张出他的腹部生殖的部位,还有乳房喂养孩子长大的这些部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很清楚审美观念一直在改变。我提到了欧洲的维纳斯,像2万年前维纳斯像特别希望用它来对比,在大陆东北边蒙古部族出土的红山文化的东西,也出现了几乎完全一样的女性身体。那么所以在中国的古文明当中是一个让很多人讶异的是,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古文明他有很高的成就,可是他最缺的就是人像。中国古代不太表现人像,我想这个是变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一直到现在大家应该有一个印象,如果你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去看中国古代的绘画,你会发现都是在画山水,它不太画人体的,不太表现人像可西方一直有人体的传统,可是因此我们就会发现蒙古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这样的一个裸体女性,胖胖的身体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土人像。不只是人像。不只是女性身体,而且是裸体,完全裸体,而且它表现的繁殖跟生殖的这种胖胖的身体跟欧洲的最早的女性身体,我称她为大地之母的身体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现在这些遗址的出土当然帮助我们说明一件事情,就是黄河上游的马家窑,黄河上游的半坡,黄河上游的庙底沟,我们前面讲这些遗址可能是跟农业文化比较有关,可是红山文化会不会是比较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常常跑得很远。

所以在蒙古这边我们往上面看,在地图上看的话,它会一直连接到中亚草原,就是我们经过俄罗斯的南边一直到欧洲,整个是一个所谓我们称为欧亚大陆,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个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实一直在串联,他们跑了很远的地方,有没有可能将来去比对红山文化的女性雕刻跟在维也纳的奥地利的维纳斯像它中间的关系是什么?

当然目前还没有开始做这个工作,可是已经很多人在猜测这些遗址中间有什么关系,就是世界的文化怎么走的,从哪里到哪里。比如说很多人一直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南美洲发现的玛雅文明,我们看到玛雅的玉器、玉雕、青铜器跟中国商周的东西像的不得了。

可是我们觉得南美跟中国距离这么远,怎么完成?怎么来往?那么所以现在也很多人在这些地方来做,因为所谓的艺术品是一个美,可是美背后它可能有一个线索,我们去寻找美的线索,现在有人推测说过去中国北边依照俄罗斯,北边就我们讲的海参崴这个地方到日本有一个白令海峡,那么认为过去这个地方并没有断裂,它是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没有断裂的话,人类可以从这个地方经过陆地直接到美国的北部的阿拉斯加地区,然后从这地方下来影响到印第安文化,然后到南美洲中南美洲的所谓玛雅文化。所以很多人都在做这样的探讨。我们因此就会觉得人类学考古学非常有趣,因为它可能会重新改写我们对地球的文明走向的一些观念,甚至也发现很遥远的东西可能都并不遥远了。我们提到了黄河流域的作为古文明的中心区的观念,慢慢经由新的考古发现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如果今天我们还要说黄河是中国古文明的摇篮,可能这句话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的,因为蒙古的红山文化非常南边的梁楚文化变得很重要,特别是良渚文化,我想很多朋友可能在陆续的报道杂志里看到,80年代以后,很受世人注意的就是良渚文化善良良,渚是三点水一个之乎者也的者,这个字良渚。

我们有时候说水里面的沙洲,我们叫渚这个字,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在什么地方?在浙江的余姚县。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地图上浙江的余姚已经很靠沿海了,靠近福建这边了,所以它是非常南方的文化。所以因此我们就会知道说,并不是只有黄河的上游在发展古文明,其实遍布在长江流域,也有好几个遗址陆续被发现,那么因此我们过去所设定中国古文明的中心区的观念其实是有错误的,所以短短的百年内,经有人类学的遗址的挖掘,就改写了我们很多的观念,所以将来沿着整个的长江应该有更多新遗址的探讨。

譬如说有朋友一定听到过黄河的上游在四川发源地这个地方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遗址叫做三星堆遗址,它是四川蜀文化最早的渊源,里面出现了青铜器,出现了大概有200公分高的人像,所以也跟中原不一样,我们指的中原大概就是以黄河流域中心为主的陕西、河南这些地区。

我们所谓的中原,现在这个观念开始改变了,所以提到浙江的余姚出土的良渚文化,我会特别推荐大家如果有机会,那么现在现场有博物馆,有很多作品藏在那个地方,还有他有一些很好的作品现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因为浙江离上海不远,所以上海的博物馆里面也收藏了良渚文化的东西。

良渚文化有非常漂亮的陶器,陶器的风格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北方的马家窑文化,或者是半坡文化风格非常不一样。我们觉得半坡马家窑庙底沟,北方遗址里面出来的陶罐都有一种粗犷,很大气,然后器壁很厚,那么上面有一些彩绘的纹饰,非常的有一种阳刚的美,一种朴素粗犷的美,可是我们看到良渚文化很特别。

我特别推荐大家看上海博物馆,陶器馆,就是收藏陶瓷的部门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黑色的杯子,大概是只有十几公分高,造型上有点像我们现在拿在手上喝鸡尾酒喝红酒白酒的那种杯子比较接近,喝白酒的杯子就是口缘没有那么大,然后它是高脚杯底下有一个高脚,就杯子杯体本身跟底下的高脚的部分大概是1/3:2/3,所以它比例也非常的漂亮,全部是用黑陶做的,黑陶的陶土,上面当然比较不适合彩绘,所以它跟北方很多遗址出土的陶罐上白砂陶或者红砂陶上面加彩绘风格不一样,它是通体就是黑色,一种很高贵的黑色,然后器壁做得非常的薄,只有零点几毫米,非常薄的器壁,所以有点像鸡蛋壳一样薄。

所以我就在想,好像南方的文明一开始就非常的优雅,非常的精致,就是手可以做东西做到这么薄,因为北方同一个时间做的东西比较厚重,可南方很轻巧,这个酒杯他懂得用高脚,因为我们知道高脚也是用泥土捏出来一个可能跟我们钢笔或者原子笔差不多粗细的一个高脚杯的脚,这个东西很不容易做出来,因为你要做好以后管状的脚它要不能倒,而且非常端正,而且这么细,这个是我们在北方文明里不太容易看到的,所以你特别会觉得优雅纤细、精巧。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现在我们还常常这样说,南方的东西很优雅精细、纤细精巧,北方就是粗犷、豪迈、大气,它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觉得美本身是一种好像一个生态,你到北方时候你会觉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我在蒙古的时候觉得他们所有的肉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早上一起来盘子里面就一大块完全不切的羊肉,可是你到南方你可以看到肉丝切到这么细,这里面当然有生活的习惯,它是一种比较精致的走纤细的文化的路线,南方吃的比如说小笼包小小一点点跟北方那种大馒头,它也是形成对比,所以很有趣。美,并不只是在艺术品上看到,在生活里也看得到,甚至你后来会常常觉得北方的大汉的那种很豪迈粗犷的感觉,跟南方优雅细腻的一种美学都不同,所以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这一个黑色的高脚酒杯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的惊讶,就是真是南方的作品,因为我们说高脚酒杯他拿的时候,他跟北方碗喝酒是两个手去捧,觉得不一样。

大家可以想想,你的面前如果有一个高脚酒杯,你要拿它的时候一定是大拇指跟食指去拿它,因为它很轻,所以你的动作也很轻,你的身体的动作的优雅性就会出来。

然后最让我惊讶是高脚酒杯的底下有一个杯脚,这个杯角上因为它是一个管状的,所以为了让它更轻巧更轻盈,他就用一种有点类似像牙签这样子大小的一个竹棍子,在他做完陶杯的时候,他就是在上面戳十几个小洞,从四面出,所以整个的我们手拿的那个部位,它就变成了一个镂空的状态。

镂空我们知道通透它就不会那么重,它把一些部分去掉了,就是把胎体本身去掉一些东西,然后你可以看到这些小孔里面就透光,而小孔是一长排的小孔,一粒一粒的,完全透光,非常的漂亮。所以如果有机会大家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这件作品,特别注意一下良渚文化的美,我觉得里面有一种早期文明里面最优雅细腻的感觉。

除了这个酒杯以外,我们看到良渚很有名的是他的玉饰,所谓的玉就是用当时他们是用绿色的一种青玉雕成手背的背环,我们现在戴手镯都是戴在手腕上面,它不是它是比较大的,可以一直戴到手背的上端的,很多男人戴,所以很粗的手背,手背上有一个背环上,他就雕很细的一种图案,画的鸟类的造型,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尖尖的嘴,这个符号在良渚的玉器上到处都可以看到。

可是现在如果大家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良渚的玉器,你会蛮惊讶,因为它不是我刚才讲的青玉的绿色,它是白色,为什么会变白?因为这些是入土过的,他在地底下发现入土以后他接触到了不同的东西,比如接触到了石灰,它就会被沁成白色,我们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鸡骨白,好像鸡的骨头吃完以后晒晒干了白色叫做鸡骨白白。

可是现在考古学者告诉我们说,你把表层的鸡骨白的沁,三点水,一个心脏的心,沁这个字把它刮掉一点点,发现里面是青玉。好,这些是大家进入遗址考古对良渚文化的一个理解,也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真的在现场看到非常美的良渚文化的出土遗址的作品。

我们在谈到中国古文明的遗址的时候,特别提供给大家一个经验,是希望大家能够从黄河流域的中心区的一个文化发展概念,慢慢比较能够了解到,大概在距离现在8000~1万年前,其实不管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在发展不同的古文明,这些古文明它的中间的关系怎么牵连,怎么去移动,也许有待更多的资料出来以后才能够证明。

那么目前我们知道北方最北方的红山文化在蒙古地区最南方的文化,像良渚文化在浙江都应该作为重要的一个观察点,可以对整个遗址群的分布有比较平衡的看法。甚至我们可以知道说我们前面一直提到了马家窑、半坡、庙底沟都在黄河上游,我们要问一句是黄河下游难道没有古文明的遗址吗?

其实有我想在读历史的时候,可能大家读到过去在山东这个地方,历城县发现了黑陶文化,有人称它为龙山文化,黑陶的,那么事实上它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山东这个地方已经是黄河要出海的地方,接近下游,然后他从江苏出海了。我们就可以看到说龙山文化它所代表的黑陶文化事实上还有它的全面的发展的过程。

所以现在有一个古遗址,我们叫做大汶口遗址,大小的大,文是文章的文加一个三点水,口是嘴巴的吃东西用的口腔的口,大汶口文化,它遍布的地区就是山东,江苏属于黄河或者长江出海口的地区,所以其实是一个东边文化。

所以我们一方面刚刚提到说注意遗址群的分布,北方跟南方的风格的不同,北方可能有一种粗犷,像红山文化出土了一个龙,石雕在石头上的龙,非常的单纯,非常的简洁有力,可是非常的美,完全北方文化的特征。

我们也提到南方的良渚文化可以在黑陶上面做出一个黑陶酒杯,做到非常细腻的程度,这里面看到北方南方文化的不同,可是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西方文化西边文化跟东边文化的不同,西边是黄河长江上游,东边是黄河跟长江的下游,它的文明遗址出土风格也不一样。

像在我们提过的庙底沟、马家窑、半坡上,它的很多的图像比较喜欢曲线,比较喜欢有点像s形的这种图案的曲线发展。可是如果我们到了大汶口文化,我们看到大汶口文化上面,陶罐上常常画一个密闭型的三角,它比较倾向于直线,比较是一种稳定的单一造型的图案形式。所以这些东西在图像的比较上,慢慢就会发现,可能每一个遗址都有它不同的这些特征,我们必须要做更多样的思考以后,我们对中国古文明的了解才会比较全面。

不管怎么样,我们在最近谈到都是大河文明,始终在说一件事情就是因为人类在1万年左右,距离现在1万年左右开始定居了,因为发展农业,所以他一定要定居,开始出现了最早的聚落,而且因为聚落的出现才比较有所谓的遗址。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了解这样的逻辑,因为如果是游牧民族,他会编来编去的迁来迁去,或者是他的居住点会变来变去,比如说我们想我们现在想象蒙古的部族,还有很多是住蒙古包的,这个蒙古包它不是没有遗址,可是它遗址比较散,他可能今天住在这里,明天这个地方我们叫逐水草而居,水跟草没有了,他就会赶着他的羊群牛群他就走了,所以它留在那个地方的东西不多,特别是没有固定性的建筑物,因为蒙古包是可以移动,所以这样子的话我们就不容易在那个地区发现固定性的遗址。

可是我们注意农业文化,他一住可能好几代都住在那里,我们大概都印象里面,我们现在人的迁移比较多了,从一个城市迁到另外一个搬来搬的次数很多。我记得以前一个地区里面童年的时候,常常那个人告诉我说他们多少代以前就住在这里,然后一住就是好几代住在那里,所以这个时候它的建筑物它留下来的东西就叫做遗址,甚至它人死掉以后埋葬在附近,这些墓葬就构成我们讲的遗址。

所以我用这样的方法希望大家了解到,我们讲的这些遗址群事实上跟农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什么这些遗址的分布也大部分沿着河流河流的各个主流跟支流之间在发展,所以谈过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些遗址群的分布,那么陆续在做很多的发现,可能你一下子就一下跑出一个遗址,开始在各个地区挖掘出古遗址的探测,那么事实上是为了追踪人类最早的起源跟它文明的发展到底是怎么样累积的,因为我们知道源远流长,人类今天的文明是跟过去的文明有连接的关系的,如果我们对过去的了解不够,没有足够的探讨,我们也比较不容易知道怎么去掌握接下来文明的下一波它要怎么走。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有一本书叫第三波,它是在讲人类的第一波文明,第二波文明跟第三波文明,可能1万年来只有三波,很多人认为人类现在面临到一个后工业时期的科技时代的来临,可能是数位这一波的来临,他有很大的改换,他的生活形式各方面都会改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里,我们就会特别希望源远流长,承先启后。我们去探讨一些大河谷文明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这些古文明的发展拿来做我们下一波文明怎么走向的一个借鉴。

所以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历史都离我们这么久远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研究它探讨它意义何在,可是事实上我面对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一个项链,或者是一个马家窑文化的陶罐或者良渚文化的一个玉雕的作品,我会感觉到美。

好像一直在我的生命里面存在着,因为美它使我们感觉到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人类的手在这个美的作品上不断付出了心血,最后历史都已经过去了,可是美会留下来。

所以大家去博物馆看到玻璃柜里面有一个陶罐,有一个玉石雕的作品,我们称它为艺术品,我们觉得它很美,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几千年来生存的一个记忆,是在这样的心情里去看,一个博物馆去看一个美术作品,它才会产生古代跟今天一种非常亲切的对话,也觉得古代并不遥远,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几千年过一弹之间也就是一刹那而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e40_

    很荣幸能听到蒋老的课,如果有文案那就更好啦

  • xingyunliushui727

    高脚酒杯有图吗?会不会是黑陶蛋壳杯呢?那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啊!

  • 星如雨darui灯阑珊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省的遗址是中国遗址的一部分,必须是中国台湾。

  • 听友228833993

    是山东的龙山文化黑陶吧,这个不是浙江出土的

  • 13955296mxd

    良渚文化在杭州边上的余杭区,而不是余姚(县)

  • Meilin美琳

    的确美

  • 北冰洋526

    有文字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