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始|“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什么是一体的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素书先抽象后具体,会给人以“先虚后实”的感觉。先授人以渔,三点水那个,这个渔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后授人以鱼,包括怎样识人用人,怎样审时度事等等。虚实结合方能即有其体也就是根基,又有其用,也就是具体的方法,所以前面需要耐点性子高屋建瓴一番。
素书开篇称”原始“章,原是原始、根本的意思”,说白了,这是所有主张的理论根基。而这理论根基之中,开篇即言”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本来是一体的,并不是五个单独的事物,不能分开来对待。即是理论
因为这五者是本书,甚至中国几千年学说思想的根底,我们先稍微多思考一下其中的关系。这五者其实应该都是”道“在不同“时与势,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以“《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所言(因为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根基的,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老子的论述中剖析一下),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论述来看,” 德、仁、义、礼“是“道在人世不得其行”所致的“人世失道后向道回归的补救措施”。所说的“失道而后德”,”这儿道之所失,只能是失在人心,那么这儿其实暗含着一个悖论,如果天道至高,万物不能出其右,道又如何会失于人心呢?就如史不绝书的“无道昏君”,即曰“无道”,难道这人心可以不循道而行吗?如果人心可以无道,那道是如何统辖万物的呢?人心和道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传承“,主张”学不躐等“,史书中多见传承,而怀疑诘问式反思相对较少,但这一疑问类似哲学上的本体论,关乎理论是否”圆融自洽“,所以我们还是先从中国古代思想概观上来看一下这一疑问所蕴含的答案会是什么……?
非常受益!如果再加些故事例证就更好了。
天行_石 回复 @happy_2022: 嗯,的确如此。只不过素书的干货太密集,不太好添加例证。最近我开始推资治通鉴,我会尽力在不太影响故事性的情形下,把天行众多处世、谋略类专辑如《素书》《鬼谷》《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包括天行写的《理解世界》等专辑中某些道理作为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揉进去。这样就会干湿相宜了
讲的极到位
天行_石 回复 @1771092xejm: 感谢您的鼓励
天行_石 回复 @树与鹅的故事: 感谢聆听和鼓励
真的很受启发。非常感谢主播的分享。
天行_石 回复 @Kaiyu拥抱曙光: 也非常感谢您的聆听鼓励!我们都是红尘中的行路者,从传统文化中回顾来路,于当下文明眺下望远方,用心思索,用手摸索,用脚探索,愿红尘中的事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愿红尘中的心少一份惶惑,多一份安然。
真的很受启发。非常感谢主播的分享。
哦哦
体用,讲的好
天行_石 回复 @施道中: 知音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