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行

未来银行

00:00
30:31

一本书听懂银行运行机制,欧洲央行副行长推荐


精华笔记 


银行业主要从事两方面业务:一是货币业务,即货币的保管和支付;二是信贷业务,即借出现金,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收回现金和利息。这两种业务互相结合,使得银行有能力创造新的货币。


银行创造的货币以存款形式存在,其数量远远大于实际存在的现金。当储户的取款需求超过银行持有的现金总量时,就会发生挤兑,迫使银行停业,经济活动陷入瘫痪。为了防止银行挤兑,由中央银行充当最终贷款人,为现金不足的银行提供支持。


除了挤兑之外,银行的另一个风险是经营失误导致破产。银行破产将导致储户存款蒙受损失,并引发大众恐慌。为减少银行破产对国民经济的伤害,政府和央行出面成立存款保险公司,并设立监管规则,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做出要求。


在工业时代,信贷合同难以在不同的银行之间买卖,银行经营责任非常清晰。银行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央行不会为其提供无限制救助。


信息时代改变了这一点,计算机技术极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导致信贷合同可以被任意切割、重组和买卖。为满足监管要求,银行开始用这些方法来转移风险。通过复杂的表外业务,银行的高风险贷款被转换为低风险债券,并被出售给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这导致银行经营责任变得很不清晰。


信用评级机构原本有责任遏制风险传播。然而,由于债券评级领域采取发行方付费,这动摇了评级机构的中立性。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债券回购等业务使得银行业风险规模进一步扩大,最终酿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机构投资者之间发生了“无声的银行挤兑”。由于银行责任不清晰,央行不得不对金融体系进行整体救助,让全社会为个别银行的错误买单。


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收紧监管政策,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然而,本书作者认为,这些措施无法阻止金融危机重演。因为根本问题并不出在银行机构,而是银行业通过信贷来创造货币这种业务模式。因此,建议从业务模式入手,彻底终结银行业的存在。


本书建议各国推行新的公司财务规则:要求一家公司的非金融资产不得少于公司负债。这样一来,银行业就会被消灭。


银行业被消灭后,它的两类业务将由不同主体承担:货币属于公共领域,由央行来负责;信贷属于商业领域,由市场化的信贷平台来负责。


由央行为个人和企业配备数字货币钱包,发行统一的央行数字货币,借此实现货币的保管、支付和货币政策调节。由信贷平台借助金融科技,将不同金额、不同期限的信贷需求进行切割和重新组合,实现借贷双方的直接匹配。


书           名:未来银行

作           者:乔纳森·马米兰

主    讲   人:刘美

主           播:石头说话2017

策 划  编 辑:李峻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浮生幻木香阙

    听了几本类似的书都放弃了,还是这个主播的声音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