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精制版62】凯瑟琳娜·沃尔克:《论友谊》| 西方古典文化中的友情观

【中文精制版62】凯瑟琳娜·沃尔克:《论友谊》| 西方古典文化中的友情观

00:00
26:33

一共是100集英文,100集中文,100集翻译节目。

每周更新一集中文精制,一集英语原声,一集英文翻译,已经买过的就可以永久收听。

遇到国内、海外节假日(包括但不限于新年、感恩节、圣诞节等)会暂停更新一次,敬请谅解。


相关阅读 


作者:[罗马] 西塞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文文稿 

大家好!当我们提到“朋友”的时候,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是一同出生入死的知己,还是网络上朋友圈里的小伙伴?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年代,我们对于友谊的理解,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有很多机会透过不同的平台认识新的朋友,但同时,人与人的关系却不一定变得更紧密。恰恰是因为朋友的定义在不断变化,我们似乎更应该回顾一下传统之中有关友谊的论述。比如像《论语》里面所提到的“益者三友”,认为人在交朋结友的时候,应该“友直,友谅,友多闻”。或者说,钟子期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了高山和流水,两人因此惺惺相惜,引为“知音”的故事。这些说法与故事启发我们思考我们交友的条件,以至于友谊的本质。


当然,除了中国思想家在讨论友谊,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并撰写了对话录《论友谊》。今天我们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教授凯瑟琳娜·沃尔克,跟我们一起探讨西塞罗的《论友谊》。



一,周旋在罗马政治圈的西塞罗


大家好,我是凯瑟琳娜·沃尔克,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教授。我的研究领域是拉丁语文学和罗马文化。


西塞罗生活在公元前106年至前43年。他出生于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个世纪之前,罗马赢得了一系列战争,控制了地中海大部分地区。西塞罗在罗马郊区长大。尽管他们家不住在城里,但他的父亲与罗马政府关系密切,家里的环境还是比较富裕。


西塞罗家并不是罗马城的精英阶层。他出生于一个叫“阿尔皮诺”的小镇。他们家条件非常优厚,很多人都是地方领袖。但他们家没有人在罗马城里担任公职,也没有人在元老院任职,所以在罗马城里,西塞罗只是所谓的“新人”。但他很快闯入了罗马的政治舞台,获选出任各大公职。


当时政坛有一套名为“荣耀之路”的晋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一系列公职,起点是十年的兵役,终点则是元老院。西塞罗开始了他的晋升之路,但他在军队服役两年之后就离开了,走上了另一条路。他成为了一名律师,正式踏上仕途。


他进入了元老院,成为了执政官。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选举产生的最高政治领袖。每年罗马都会选出两位执政官,负责外交、军事和元老院的事务,任期为一年。西塞罗任期结束后,罗马将领尤利乌斯·凯撒想要拉拢他。凯撒和同僚庞培当时正在秘密结盟。他们不喜欢共和国的权力制衡制度,想要永久掌权。他们邀请西塞罗加入他们的联盟,但西塞罗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凯撒和庞培抛开西塞罗,组成了“前三头同盟”。同盟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推动了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和罗马帝国的诞生。同盟掌权一年后,凯撒赴行省任职,另一个政治家接替了凯撒的职务。这个政治家不喜欢西塞罗,把他驱逐出了罗马城。


西塞罗实际上被放逐了一年。一年后,他回到了罗马,但在政坛仍然处于边缘。他对罗马的政治现状非常沮丧,转而著书立说,撰写哲学、政治哲学等各方面的著作,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讨论的《论友谊》。这篇作品在后来的西方思想史上举足轻重。


西塞罗被放逐一年后回到了罗马。此时罗马正处于内战之中。前三头同盟已经瓦解,凯撒和老盟友庞培也已经反目成仇。两人在政治上针锋相对。


西塞罗支持凯撒的对手庞培,但庞培不久便被击败。之后西塞罗被凯撒赦免,返回了罗马。但他面临的可不是什么舒服的处境。公元前44年315日,凯撒被布鲁图斯、卡西乌斯等人刺杀。西塞罗与这些刺客是好友。他希望重振往日的共和制度,恢复元老院的权力。布鲁图斯等刺客的用心是要捍卫罗马共和国,但他们的举措实际上让罗马政局进一步恶化,陷入混乱之中。


刺杀集团里的成员有许多跟凯撒本来都是好友,但因为他们政见不同,所以他们才会策动这样的计划。罗马的人民普遍都对这此刺杀非常愤怒,因此这群刺客很快就离开了罗马。凯撒的第一继承人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奥古都斯”,以及凯撒的部属安东尼两人展开了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西塞罗本来是支持屋大维的,但到了公元前43年11月,安东尼和屋大维突然握手言和。他们与大祭司雷必达组成了“后三头同盟”。既然内部的矛盾已经解决,他们也就开始了肃清当时刺客集团的党羽。于是,11月28日,罗马颁布了黑名单,其中就出现了西塞罗的名字。最终,西塞罗在前43年年底被暗杀身亡。


凯撒被刺杀的这件事常常被视作背叛友谊的经典案例。比如在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这两个策动刺杀的人就堕落在地狱的最深处。他们在当时的罗马可以说是凯撒的“追随者”,可他们却背叛了自己的好友。身为朋友,他们也没有对凯撒遇刺发表异议。


凯撒被人谋杀以后,过了几个月,西塞罗便开始动笔写《论友谊》。我们可以想象这两者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西塞罗在书里其实提到了一点:他认为,你只能和高尚的人成为朋友。他虽然没有提到凯撒,但言下之意是凯撒并不是高尚的人。换句话说,你不能和暴君成为朋友。如果朋友要求你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你必须和他绝交,以表明你的想法。特别是如果这个朋友要求你做的事情有违法规,损害共和国的利益,那绝对是万万不可。如果说,友谊的旗号给了你理由做这些十恶不赦的事情,你声称这么做是为了朋友、或是由于不想反对朋友,那可就大错特错。这绝不是真正的友谊。



二,友谊在功利主义以外的价值


《论友谊》的写作除了跟当时的政治局面有关,同时也牵涉罗马的哲学发展。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虽然罗马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他们在哲学和文化上都非常仰慕希腊。罗马人常常会去希腊学习,而希腊哲学家也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以及斯多葛学派等哲学思想带到了罗马。


西塞罗写《论友谊》的时候,罗马的精英阶层非常热衷于哲学。本来,在罗马共和国晚期,人们使用的还是来自希腊的语言。公元前50年代以前,只有少数几个先驱开始用拉丁语写作。到了公元前50年代,卢克莱修写诗来阐述伊壁鸠鲁哲学,西塞罗也在这个时期写出了一些政治哲学作品。拉丁语的哲学写作也在这个时间出现。西塞罗就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叫《论共和国》。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篇文章模仿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当然二者还是有一些差异。


西塞罗在公元前54年开始着手写作《论共和国》,到了公元前40年代,他开始写一系列主题广泛的哲学作品,包括《论至善和至恶》等。


他当时显然在着手编写一套哲学百科全书,阐述哲学的各个子领域,从而将希腊哲学带到罗马,带给罗马同胞,让他们更进一步接触哲学,在这个政治危机频现的年代带给他们更丰富的哲学知识。同时,身为罗马城里的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大师,西塞罗怀着强烈的信心和热情,想要创作出拉丁语哲学文集。


他所写的主题包括道德、认识论。他没有写太多自然哲学,而是写了更多关于神和占卜的内容,比如说《论神性》。他还为许多个别的伦理问题写下了自己的分析。他写了《论责任》、《论老年》,还有这篇《论友谊》。


《论友谊》的内容是由一位罗马政治家和他的两个女婿之间的对话组成的。在这部对话录中,罗马政治家的密友刚刚去世,女婿们过来探望他,想看看他过得怎么样。于是,他们问起了政治家对友谊的看法。


他发表一番关于友谊的演讲,内容基于所有关于友谊的希腊哲学观点,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这也是他自己的观点,更是罗马人的观点。他说,他认为友谊可谓是人类一生中可以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他与史奇皮欧的友谊是他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情。现在他的挚友史奇皮欧死了,但对这段友谊的记忆鼓舞着他继续前进。


书里使用演讲的形式,原因是当时的罗马本身就是一个以口头交流为主的社会。


罗马社会的演讲文化非常盛行。当时,当然也有一些文本以书面方式流传,但这都是手抄本。当时没有什么媒体,显然也没有报纸。公众大多是口头的方式互相交流,于是演讲变得至关重要。西塞罗这些精英分子必须公开演讲。好的演讲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教育程度,甚至是他的品行。西塞罗早期就因为发现自己的演讲很容易把声带弄伤,于是他刻意花了一些时间去希腊游历,向那里的演说家学习如何运用声线。


《论友谊》的罗马政治家除了以演讲的方式歌颂他跟好友的友谊,还提到了友谊本身崇高的一面。


这位哲学家把友谊看得非常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友谊只出现在高尚的人之间。你必须有美德,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坏人不可能真正成为朋友。


“首先我得定下这样一条原则――友谊只能存在于好人之间。……我说的‘好人’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无疑是高尚、清白、公正和慷慨的;他们不贪婪、不淫荡、不粗暴;他们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徐奕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页52-53。)


这位罗马哲学家认为,人类想交朋友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种念头源于爱。在拉丁语之中,“爱”(amor)这个词的确是和友谊(amicitiae)有共同的来源。所以,当你看到别人有罗马人所谓“美德”,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们。


也许你会爱上对方。如果两个人都涌起这股情感,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朋友。而且这无关乎想要从友谊中获得什么,它不是功利主义的事情,不是想要从朋友那儿求得什么。它与朋友可以为我们做什么没有丝毫的关联,仅仅关乎于爱慕之情,仅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只是想要获得友谊。人是社交动物,需要社交生活。即使我们生活中有所有美好的事情,但我们没有其他人在身边、没有朋友,那样的生活也不值得过。


西塞罗的这篇文章似乎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他总是想要指出,友谊不仅是功利性的,就像您所说,友谊不仅仅是交易,它还涉及一些与美德相关的高尚的东西。


“我们现在可以把友谊定义为:对有关人和神的一切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相互之间有一种亲善和挚爱。我倾向于认为,除智慧以外,友谊是不朽的神灵赋予人类最好的东西。有些人喜欢财富,有些人喜爱健康,有些人喜欢权力,有些人喜欢官职,许多人甚至喜欢感官的快乐。这最后一种是没有理性的兽类的理想。至于其他各种,我们可以说,它们也是脆弱无常的,它们主要是靠变幻莫测的命运而不是靠我们自己的精明强干。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德行是“最美好的东西”。这当然是一种崇高的见解。但是,他们所说的德行正是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没有德行,友谊就不可能存在。”

(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徐奕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页54。)


在古代,无论在希腊还是在罗马,友谊的确非常重要。所以人们也经常谈论友谊。他们真的很需要朋友。当然,友谊也并不一定总是那么无私的。友谊肯定有更实际的一面。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靠朋友找到一份工作,朋友也可以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替我们排难解纷。


我们必须记住,在古罗马这样的社会中,社会制度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比如,你可能会遇到金融或法律问题,可能会生病,可能会遇到任何类型的问题,也可能发现自己陷入政治纷争之中。如果你有熟悉法律的朋友,当你需要上法庭的时候,你会咨询朋友。如果你是罗马社会精英,你有认识的朋友,你甚至可以找他们代表你出庭。如果你要借钱,当时还没有银行,你基本上只能找朋友借钱。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种友谊观念也引发了一种义务感。你会觉得,朋友为你做了点什么,你也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从理念上看,这些事被视为某种善行或恩惠,也就是说这不是你理应享有的东西。所以你从朋友身上拿到这些好处后,必须加以回报。这就是当时社会普遍的想法。西塞罗和其他希腊哲学家,都希望在友谊的观念中加入某种更崇高、更基于美德和情感的元素。友谊不仅仅是你想着为朋友做点什么、他也为你做点什么,友谊还涉及到其他方面。


恰恰因为两个朋友的关系并不只是在实际层面的互惠互利,而是更崇高的道德面向。我们在面对朋友时不能只说取悦他们的话,有时候也必须对朋友坦诚,对他们说一些不一定很容易接受的事情。


西塞罗很喜欢谈有关坦诚的议题。他说,如果你是对方的朋友,那你对他怀有的是一种严苛的爱。你必须告诉朋友事实,给他们建议。但同样,你也要能接受朋友告诉你的事实。在西塞罗看来,真正的朋友并不是互相抚慰、含糊其辞,而是彼此无拘无束地交流观点。不过这和他之前的一个观点有些矛盾。他之前说,理想情况下,朋友在所有问题上会有同样的见解。这里他似乎也考虑到,在实际的情况下,朋友并不可能在所有情况都有相同的见解。我想,西塞罗的想法是朋友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有共识的。但假如两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必须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恰恰因为朋友必须实话实说,友谊成了人们互相交流、互相砥砺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你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最好的自我。


朋友可以发掘一个人的才华,帮助他培养美德,乃至变成跟亚里士多德一样的人。在朋友的鼓励下,一个人的生活总是会处于最佳状态,总是充满活力,当然这也意味着他总是会和别人交流。从这个角度看,友谊特别美好,是一种崇高的生活的催化剂。



三,西塞罗的遗产


西塞罗去世后,他的作品流传情况各不相同。


他的作品并没有全部保留下来,不过比起其他古代作家,他留下来的作品相对比较多。而且,我们对于西塞罗的生活知道的也更多。比如说,我们如今保留下来九百封西塞罗的信。这比其他任何人的都多。


由于西塞罗的年代还没有印刷书,因此古代的作品许多都是透过抄录的方式流传。这些抄录下来的手稿,幸运的话会传到中世纪。有时候,有些手稿会受到中世纪人们的追捧,有时则被冷落,静静躺在修道院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推崇古代作品,这些手稿被重新发现。


《论友谊》这本书其实在中世纪非常流行。中世纪的作家会写关于友谊的文章,不过是从基督教的角度,以《论友谊》为模板,按基督教的方式重新叙写。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政治哲学、伦理学领域各种具有实践意义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重视在个人社交方面的建议。自然,他们对友谊这个话题也非常感兴趣。


西塞罗的哲学作品并不只吸引了对于友谊这个议题感兴趣的人,这些作品同时也是西方精英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代的教育是以文本为载体的教育。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再到现代,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阅读文本,用心学习,然后讨论文本的语法和内容。学校的老师们当然也想教一些经典的篇目,于是西塞罗的散文作品就成了早期的教学内容,有时候凯撒的作品也会被收录进去。


拉丁语的标准一直在变化发展,就像每一个活着的语言一样。但西塞罗的散文和文风太有影响力了,甚至都成了拉丁语写作的经典范式。所以如今孩子们学习的拉丁语、甚至这两千年来孩子们学的拉丁语基本上都是从西塞罗的文字形式提炼而来的。后来,拉丁语消亡了。尽管拉丁语不断发展变化,甚至在某个时候消亡,发展成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人们书写的拉丁语仍然是西塞罗式的拉丁语。这种拉丁语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书写的拉丁语,同时也是一门消亡的语言。但恰恰是在这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出如今人们使用的全然不同的语言。


一千多年间,西塞罗式的拉丁语是欧洲的通用语,被政界、文学界、宗教界和科学界共同使用。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欧洲精英纷纷用拉丁语交流。直到19乃至20世纪,拉丁语还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1965年以前,天主教会都不允许人们使用拉丁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举办教堂仪式。


自从西塞罗的文字形式被视作拉丁语的经典书写形式之后,拉丁语和拉丁语的文风发展到了高潮。中世纪的拉丁语稍微有些不同,你可以听一听中世纪拉丁语的课,会发现不完全是古典拉丁语的样子。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你学过古典拉丁语,你就可以阅读中世纪拉丁语、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或现代早期的拉丁语。这些拉丁语大体相同,因为它们都是按照西塞罗的形式来的。所以西塞罗影响的不仅仅是哲学内容,还有拉丁文的文本形式。


常常有人说拉丁语已经死了,整个古典时期的研究也到头了。然而事实证明绝非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很多年轻人都对拉丁语充满兴趣。就像西塞罗对友谊的评价一样,它不能为你行方便,但本身就是个好东西。我觉得了解世界、学习拉丁语都一样。如果你想从其中某些方面找出实际用途,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归根结底,你必须从它的美妙之处着眼。


现在全球有很多人都在学习拉丁语。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亚洲对古希腊、古罗马和拉丁语越来越感兴趣。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中国、韩国、中国香港,还有一些学生是亚裔美国人或美国移民,也有些人是来美国大学留学的。


西塞罗留给我们的遗产都今天还是非常重要。除了他的拉丁语著作,他对于友谊的见解,推动了这过去二十年里面有关“友谊学”的发展。


西塞罗的哲学作品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极为重要。后来,西方世界重新发掘了希腊文学与希腊语言,研究起了了希腊,开始阅读希腊文学与哲学作品,还发掘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希腊语著作。这时西塞罗的哲学名望急转直下。一直到过去二十五年左右,哲学家又开始重新认真审视西塞罗的成就。


在他们所关注的作品之中,《论友谊》是我们从西方传统中传承下来的特别重要的一部作品。它向我们揭示了友谊的重要性。友谊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它不仅关乎日常点滴,更关乎何为真正的人——真正高尚的人。


我们很容易忽略友谊的力量,特别是当这个词沦为社交媒体上人际关系的代称。不过西塞罗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很重要。他告诉我们朋友的真谛不仅仅在于日常相处,更在于共享核心价值观、共塑美德。在当下这个孤独、焦虑的时代,理解、发展友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本期节目由喜马拉雅制作播出。本节目中文版由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许止峻撰稿、编译。英文版由Zachry Davis, Galen Beebe 制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泽弦ak

    更新有点慢哟

    维琪没有强迫症 回复 @泽弦ak: 您好,我们的节目是每周更新,如果遇到海内外节假日会暂停更新一次,还请您谅解哦~

  • 小狮子还是小脑否

    背景音乐,喜欢

    维琪没有强迫症 回复 @小狮子还是小脑否: 感谢您的喜爱与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呈现优质内容~

  • 京漂6号

    西塞罗的思考,今天依然让人感慨,让人共鸣。人性当中有许多亘古不变的东西。

  • 朱青_q9

    之前的主播小姐姐回来了,爷青回。

    维琪没有强迫症 回复 @朱青_q9: 感谢您的喜爱与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呈现优质内容~

  • 泽弦ak

    经典现在人无从顾及

  • 食疗咨询

    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刚刚呵呵

  • 小狮子还是小脑否

    啊哈哈哈,爷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