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人物-司马光:踏实+简朴+固执

素材人物-司马光:踏实+简朴+固执

00:00
05:39

为了让你快速掌握笔试作文,17学堂额外送你《70篇作文真题范文》,关注“17学堂”微信公众号,回复“喜马拉雅”领取,另有5套《经典模拟卷》和《学霸笔记》帮你轻松过教资。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17学堂作文课,我是今天的讲师。今天我们要讲的素材人物是司马光。

 

先简单介绍下他的经历。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

 

这个素材人物我们可以运用到“踏实、简朴、固执”三个不同的写作话题当中,接下来我以“故事+论点”的角度来讲解一下怎么用。

 

论点一:踏实

 

司马光幼时聪敏好学,7岁就能熟背《左氏春秋》,还能讲清其中的要义。父亲非常疼爱他,不论是出游还是访友,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司马光对历史兴趣浓厚,认为贤明之君必得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他退居洛阳时,就开始着手编写《资治通鉴》。在此期间,他翻阅了大量书籍作参考,每日勤于笔耕,日日秉烛到深夜。他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每个字都十分工整。

 

由此引出论点:司马光这份脚踏实地的态度成就了他在史学上的地位,为了编写《资治通鉴》,他前后用了15年。宋神宗在看到这部长达300万字的鸿篇巨著时,由衷地称赞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

 

论点二:简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崇尚简朴、不事奢华。在谏院任职期间,他除了关注国家大事,还十分注意体察民情,经常在奏章当中发出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他认为“天下最苦的乃是农民”,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利民措施。除此之外,他还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恳请皇帝为民着想。

 

由此引出论点:司马光淡泊名利,对身外之物不甚在意。在他的妻子过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拿不出钱给妻子料理后事,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他为官四十余年,位高权重却两袖清风,品行之高令人景仰。

 

论点三:固执

 

司马光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为底层百姓的命运奔走呼号。然而面对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现实,他却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对新法举起了“屠刀”。宋神宗崩逝后,司马光重新掌权,他立刻废除了全部新法。自此之后,北宋再无敢于变法的志士。

 

由此引出论点:新法被废,变法期间积累的财富不足以支撑国家巨大的开销,国库日渐空虚。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固执而迂腐,宁肯抱残守缺也不思进取,使得维新派十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从此北宋王朝的繁华逐渐走向末路。

 

以上就是今天所讲的人物素材,司马光。简单回顾,司马光的故事可以用于阐述踏实、简朴、固执等分论点,在写作练习中,大家也可以根据他的故事自由发挥,延申其他论点,有理有据即可。17出品必属精品,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oner_ranger

    真的是两袖清风,老婆去世,都没钱料理后事…这种精神在现实中真的几乎无人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