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二讲、真人的道气与功夫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观察高人的看相术
庄子在这里对真人作了细腻的描绘。神仙,真人,至人,也可以说成是菩萨,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何表现形式呢?庄子从这段开始,教给了我们观察善知识、高人的看相术。真人,就是真实、真正、天真的人,是有修为的人,他会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非常重要。我经常说,学道的人,不论学得怎么样,不论知识多广、见地多深,很有威仪,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个人身上能不能透出一股道气来。大学里面的某些博导,教授之类的,出来讲课的时候正气凛然,道貌岸然,但是要分房子了、评职称谈到政治待遇时,吵架的,打架的,惨不忍睹,非常激烈,这个能说有道气吗?温良恭俭让一点都看不见,那不行。
真正的修行人,真正有受用的人,一定会在身上透出一股道气来。这个道气不是功名富贵之气,不是有大名望,有大供养,走到哪里去都是百千眷属随行拥戴,不是那个样的,他有他的品味。
首先来说,“何为真人?”什么是真人?“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这里是一个肯定的判断,先把这句作为一个前提摆在这儿。用佛教的话来说,老佛爷不出世,我们世人就都在颠倒见之中,在烦恼之中。用儒家的话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马克思,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总之啊,要有真人才会有真知。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他们被这个烦恼,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颠倒见”所遮障,他们能够看到人生宇宙的面貌吗?他们看不见。所以必须要通过真人,通过见了道的人,才能看到真知,也就是宇宙天地间的真理。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人为自然界立法”。我们说的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都是人立出来的。没有人,哪有现在的物理、化学,这样公式、那样定理?没有啊。老天爷并没有什么规律,它是处于浑沌状态,天地宇宙的运行也是浑沌状态,是人通过认识,特别是“真人”们的认识,然后才把宇宙各个部份,自然的、社会的、有机的、无机的、植物的、动物的,等等,把它们区分开来。无论你通过科学的实验也好,社会的实践也好,还是要通过“真人”,才能达到“真知”。我们不能说山里边的老山民,或者海边的老渔民就没有真知,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山里的森林,地里的庄稼怎样料理?海里的渔民通过观察潮汐,知道怎样出去打鱼,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但是整个社会化的,在道上的知,必须通过“真人”,才会有道上的知见。
前面我们谈到了“知”和“智”的关系,谈到了“所知”和“能知”的关系,也谈到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这几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善加处理?庄子把问题摆在这儿了,但谁能解决呢?庄子自问自答说,只有真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讲到了“古之真人”,它是层层推进的,一共有四个层次。我们还是一层一层地看吧。先看这第一层的描写。
宠辱不惊婴儿行
“何谓真人?”那么什么叫真人呢?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真人能看得到能想到。他们就能把一般人看不到、想不到的真理提炼出来。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一样,能从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伟大的定理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他们就是了不起的人,“真知”也就是这样来的。
在庄子那个时代,他觉得已经没有真人了,所以言必称“古之真人”如何如何——他不说当代,只说古代。那么,他心目中的“古之真人”首先是怎么样的呢?
“古之真人”,现在的人都是假人,都世俗化,社会化了。古,这是一个时间概念,因为古代的时候,自然性强,社会性弱。什么叫真人,真人就是一个纯真的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人,就是没有受到社会污染的人。什么叫社会污染?功名利禄,是非荣辱,这些就是污染人的东西,拿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贪嗔痴慢。这些东西一入心了以后,我们就是现代人,我们就是烦恼的人,是社会化的人。纯自然的人,他没有什么贪嗔痴慢,也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荣辱是非。所以要说是古之真人。古之真人怎么回事呢?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什么叫不逆寡?直接翻译来说就是顺其自然,不搞那些标新立异的事,不料理那些糟心的事,安于受之。命运好也罢,命运不好也罢,我不去操这个心,不去抗拒命运给我的安排。如果是很好的命运,六六大顺,我怎么会拒绝呢?如果老天给我安排了个很糟糕的命运,我也不抗拒。“不逆寡”,也可以引申为对鳏寡孤独的人,对可怜的人,别去欺负。
“不雄成”,不要妄自尊大,好像英雄非我莫属,什么事都是我一手可以敲定的。大事,小事,有我在就有光彩,光辉。古之真人是没有这么一种自我表现欲望的。
“不谟士”,这个士和事是通的,从原始意义上说,他不去预测,不去筹划,不去筹谋。但变成士大夫的士,就是不与人共谋什么事,这样理解也可以。所以他的这个状态,与我们现代人的这些是非荣辱观念不一样。
“不逆寡”,他没有选择性,什么叫好事,什么叫坏事,他不知道;什么叫名誉,他也不知道;升官了,双规了,发财了,破产了,在上古时代没有这些现象。哪怕就是今天去打猎,弄了只野山羊也未必兴奋,没有猎到什么野物也不失落。我们现在却不一样,比如有个项目,要2个亿招标,我去竞标,竞上了欢喜,竞不上了懊恼。古之真人没有这种感觉,所以他可以“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超越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种种心态。我们现在能不能回归于这种心态?很艰难。但是呢,修行上又需要我们这样做。学佛的人首先要发出离心,身心都要有出离这个世间的愿望,就是要回归这些状态,达到与世无争,与世无涉,与世无染的这个状态。
真人就是一个纯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