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 大数据杀熟,这就是欺诈

026 | 大数据杀熟,这就是欺诈

00:00
45:51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攸关全体网民利益的大事,就是复旦大学副教授孙金云的一项研究,将大数据杀熟坐实了。他的团队共20多人,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五个城市,专门对出行软件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共打车800多次,花费近5万元,最终实锤了大数据杀熟的存在。有个结论就是,你用的手机越贵,网约车可能就越贵!

估计在此之前,不少人都曾有过这种感觉,就是网约车的车费问题,一些经常走的路线,车费差别比较大,但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毕竟很难排除堵车、红绿灯等因素。这次孙金云用实例和数据告诉大家,车费因人而异这一现象的确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身边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它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技术、对消费者的侵害,以及我们如何避免甚至反击大数据杀熟?

【本期话题人员】
王少华 北京京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贺哥 资深科学记者
凌梓郡 科技记者

【时间轴】

04:16 防杀熟小窍门:混用App
07:11 个人防大数据收割,太难了
15:20 没有大数据之前,也有杀熟
18:43 消费者提供了信息,却被平台用来收割
21:52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欺诈
28:34 平台应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的选择
34:23 遭遇大数据杀熟,如何维权?
37:46 欺诈收益高,处罚成本低?


【本期策划/撰稿】 贺哥 凌梓郡
【后期制作】王立冰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小宇宙APP、喜马拉雅和网易云音乐,搜索“北小河FM”收听我们。此外,您还可以下载全现在APP,在订阅我们的同时,获取更多深度资讯。
如果您想在任何泛用型播客找到我们,除了搜索“北小河FM”,还可以通过复制我们的RSS地址,在相关播客平台完成订阅。
RSS地址:fm.allnow.com/rss

【本节目由为何鸭出品】
【互动方式】微信公众号:为何鸭
联系方式:weiheya@88.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