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晚读》第22期《论语导读》为政第二2.4(3)

《江汉晚读》第22期《论语导读》为政第二2.4(3)

00:00
06:52
大家好!
欢迎来到《江汉晚读》,今天我们诵读鲍鹏山先生编著的《论语导读》

《论语》为政第二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天我们接着讲第二句,“三十而立”。
上一期我们讲了“志于学”,孔子的“志于学”,就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在自己的心智有所成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的时候,立下一个志向,
这个志向就是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追求知识和学问,而不是追求别的,比如升官、发财。有很多人说孔子一辈子就是想做官,那就是对这一段话没看明白。
孔子十五岁之前学的是鄙事,学习手艺养活自己。十五岁“志于学”,那么孔子十五岁以后学了什么呢?首先是学“六艺”。“六艺”是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各种礼节、礼数、礼仪。周朝是以礼乐文化立国的朝代,当时社会的运作和社会的治理并不靠政府的权利和法律,而是一整套礼约规矩。所以在那个时候,懂得在不同场合的礼节、礼数、礼仪非常重要。
乐,不是作为娱乐的音乐,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式,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庄重的国家之礼。
射:是军事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贵族出门的交通工具是车,按照礼节,“大夫不可徒行“,所以必须学会驾车;同时,大夫要代表国家打仗,保家卫国,所以,驾驶战车也是贵族必备的军事训练。
书,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数:可以理解为计算、数学;也是数术,把数学抽象为一种思维的方式,抽象为对世界认知的方式。
孔子为什么要学六艺呢?显然,孔子最终的人生目标绝不甘心于一直处于下层,做一个普通的谋生之人。他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人,他要谋仕。从十五之前的谋生之事的学习,到十五之后谋仕之艺的学习,孔子的人生目标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孔子大约用五、六年时间完成了谋仕之艺的学习。二十岁的时候,实际上孔子已经成为当时的六艺专家。从六艺的知识体系的角度来说,孔子当时已经是鲁国,甚至是整个中国范围内最为博学的学者。所以,他也因此获得了进入上层社会为国家服务的资格。二十岁孔子开始做官,他到了当时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平子执掌的政务院,相当于国务院,开始工作了。
“三十而立“,这个立,是说的经济独立吗?不是。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二十岁工作,经济早已独立。是说的社会身份建立吗?也不是。他二十岁已经在鲁国的政务院做官;已经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礼学专家;因此,他也可以参加鲁国的祭祀大典。作为学者,作为六艺专家,他的名声,他的社会身份已经建立。那么他的”立“讲的应该是自我人格的独立。
二十岁到三十岁,孔子做官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学习,他依然在探索,在学习。他二十岁到三十岁学习的是谋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谋道。人生在世,在于自立,而自立之意至少有三个层次,一,经济独立;二,社会身份树立;最高的境界是自我人格的独立,在三十岁之前,孔子做到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