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建議》提出,“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這是發展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切實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形成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具有現實和長遠的重大意義。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以提升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為導向,通過讓“極點”區域率先發展、引領示範,統籌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推動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太、海洋裝備等產業,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打造更多能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
第一,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需要通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增長極、經濟帶,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是在空間發展上,需要根據我國主體功能區定位,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空間管控單元,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通過優化完善“極點支撐、軸帶輻射、板塊聯動”的主體架構,增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對內聚合高端產業,對外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能力。還需要著力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中原、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的支撐作用。二是在空間格局上,需要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基礎條件,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為紐帶,以先進製造業集群為抓手,優化生產力佈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率先培育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其他地區可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專業化、特色化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注重避免無序競爭和重複建設。三是需要打造都市圈,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更多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綜合承載能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四是需要進一步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既有載體功能,打造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第二,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需要大力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構建品質更高、效益更好、協同更暢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先進製造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發展和分工深化的一種高級形式,需要圍繞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民生性等行業領域,培育發展一批創新要素高度集聚、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產業生態體系完整、區域根植性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是長三角地區需要通過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太、高端裝備、新材料、汽車、綠色化工、紡織服裝等領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環渤海地區重點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核心,重點打造生物醫藥、智慧裝備、工業互聯網、智慧網聯汽車、鋼鐵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充分發揮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作用,推動珠海、佛山、東莞等地協同發展,共同打造電子信息、工業機器人、汽車製造和智慧家電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長江中游、關中平原、中原等城市群,需要加快發展高品質、專業化的先進製造業集群。蘭州一西寧、桂黔滇等地區重點發展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先進製造業集群。三是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推進市場化改革,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進一步鞏固提升東北生態建設、糧食生產等綠色發展優勢。四是需要制定差異化的區域政策,推動產業梯度轉移,防止重複建設。引導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之間,以產業轉移示范區、跨省合作園區、產業合作基地、飛地經濟為平台,建立橫向生態補償關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