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学“牛”长精神
作者:陈思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为农历牛年,人们在谈论牛,赞美牛,而更多的是要学习“牛”,学习“牛”的精神品格。其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号召的“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学习“老黄牛”,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当代诗人臧克家颂《老黄牛》诗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受人尊敬。在人们依赖于牛的年代,人们学习它、歌颂它,“老黄牛”的精神转化为人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培育出一批批建设社会主义的“老黄牛”,孟泰、王进喜、申纪兰、时传祥……谱写了一曲曲“老黄牛”精神的赞歌。时代在前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逐渐取代了耕牛,“牛”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牛可以“退休”,也可以转业改行,但“老黄牛”精神永远不能退。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领域的建设任务繁重,正在爬坡上坎,这就需要我们的建设者,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扬“老黄牛”精神,像老黄牛那样能吃苦,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像老黄牛那样有韧劲,生命不息,拉套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像老黄牛那样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只管耕耘,不计名利,掩功藏名,乐做潜绩。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六十年,不为人知做奉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三十年默默无闻研究氢弹;还有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是新时代“老黄牛”精神的典范。
学习“孺子牛”,克己奉公,服务人民。鲁迅先生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即甘为人民大众的牛,这是“孺子牛”精神的本质。“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孺子牛”品格的写照。作为人民的公仆、群众的“孺子牛”,党员干部要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爱民之情,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之心,有“去民之患,如去腹心之疾”的责任担当,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敬民意识。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实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焦裕禄强忍肝疼不停步,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谷文昌任职东山14年,率众排难除穷根;孔繁森离母别妻两赴雪域高原,抚孤献血为藏民;杨善洲辛勤耕耘30载,留下3万亩林场献国家;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5年,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沈浩积劳成疾猝逝在扶贫第一线……这些新时代的楷模,无不闪耀着“孺子牛”精神的光辉。
学习“拓荒牛”,奋力开拓,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拓荒牛”低头拱背、奋力向前,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就是这头“牛”,牵引着深圳用40年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大都市。“拓荒牛”,就是有一股“闯”劲,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拓荒牛”,就是有一股“钻”劲,善于钻研新知识,学习新本领,开辟新领域;“拓荒牛”,就是有一股“犟”劲,“硬着牛鼻子不转弯”,看准了的路勇往直前,看准了的事奋力去做,邪风吹不倒,雷打不动摇。兰考的“泡桐树”,东山的“木麻黄”,晴隆的“晴隆羊”,就是焦裕禄、谷文昌、姜仕坤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开拓创新之举;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试验,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南仁东“天眼”的建造,还有“嫦娥五号”“绕、落、回”的成功,每一项成就都是“拓荒牛”精神的结晶。
牛之为牛,忠诚勤劳,利满天下。“牛”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学习“牛”的精神,乐做“老黄牛”,甘为“孺子牛”,勇当“拓荒牛”,带领人民群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江宇翔
剪辑:秀丽 |审听: 江淮杂志 王卓
编辑:陈珺 潘诚| 复核:秀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