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相遇的情景不计其数,但往往会以我们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如同平常的日子里出现了那个错误的人,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喜欢这首词,是因为几行小楷,亦是因为一池莲荷。特别是田氏楷书下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我曾无数次的临摹,皆不得其神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有其韵,传其神。”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滴,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一片片挺出水面,一幅动静油然而生。透过词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睡倒在荷叶上,它托着它,慢慢地浮出水面,静静地等待阳光带它离开。
五月的莲荷才刚刚开始一年新的岁月,还未将池塘覆盖,还未开花,但此时舒展的荷叶,那清脆碧绿的身影亦是格外惹眼,讨人喜爱。周敦颐喜欢莲,他说“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爱莲,不是因为它的品性,只因它在佛的手中,长伴佛前,而我期盼的则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佛前的一朵青莲,于红尘浊世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原有的灵性与高洁。
夏日清晨,词人漫步荷塘边,看见荷叶上的雨珠在阳光下渐渐消散,变得更加碧绿洁净。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词人看见神清骨秀的荷,望着新秀雅宛的江南,想起自幼生长的家乡杭州。江南的风景虽美,但没有昔日熟悉的那些身影,似乎也暗淡了几分姿彩。
作家白落梅说“莲荷是人间草木与她亲近的植物,是红尘路口的初遇,是前世种下的善因。而莲,因它洁净的本真,成了佛前灵性之物。喜爱莲荷的女子,定然有着清雅的容颜、玲珑的心事、曼妙的情怀。若然可以,我愿化身为莲,长伴佛前,结缘今生。”也许我们行尽红尘也遇不到那个与你志趣相投的女子,却可以在书里轻易重逢,尽管山水相隔,阻断了归期,只要知道红尘中她还在,还能在书里相见梦里重逢、此生足矣。世间喜欢莲荷的人许多,并非都有交集,而是各自前往不同的方向。如同我与她,她是那支清绝的梅,绝世独立;我则为篱外闲花,命运由尘。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的下片,是对故乡的思念。清新的词句里夹着淡淡的忧愁,然而这忧伤于我并无大碍,我愿意沉醉在池中,忘记山清水秀的故乡,而于词人,似乎忧伤多于喜乐。池鱼思故乡,羁鸟恋旧林。他心里载着满满的乡愁,我不过是行人,那里有绿水青山,那里便是我的故乡。他每次梦回故乡,都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那是儿时的味道,快乐得没有一丝忧伤。童年就像一张洁净的宣纸,无需写下什么,留下什么,随处搁置,即使日长月久,布满灰尘,依然美丽动人。词人此记忆里的童年,是那湾清澈的河水,是那只摇曳的小木船,是那满池的莲荷,还有倒垂的柳丝,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这首《苏幕遮》天然真美,不事雕饰,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荷的风骨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陈延焯称赞其“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而不雕饰,将夏日莲荷的神韵写得淋漓尽致。花虽未开,莲子虽未结,但它的清秀丽质却尽收眼底。这与他以往的词不同,较之他那些写闺情、羁旅的词,我更爱这首《苏幕遮》。绿色的植物,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只觉得看见它就是生,离开它就意味着死。
因为喜欢,所以连词牌也舍不得忘记。《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就像某时不经意听到的一首歌,为了歌名千方百计的去寻找,但最后多是无果而终。待到你忘记时,它又峰回路转,走进你生命里,因为知其名懂其词,更加爱不释手。我与莲荷的缘分,不会因为一首词的离去就此结束。生命本是一场修行,所以不管旅途多么艰苦,我们都应当坚定从容地走下去,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倘若今生不幸与佛错过,我便在这风尘人间植一池莲荷,淡看秋月春风。
文/闲花
主播的声音真好听
声音很好,背影音太嚣闹,应该配上古朴顿抑。
写的真好!
值得一听
想知道,粘粘读的是不是别人对诗词的解读?
闲花I 回复 @紫嫣_t5: 是的
写的好,读的也好
喜欢年年,好名字,好节奏,好韵味
背景乐太吵
写的真好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