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37)禁果效应(领读王丽娟)

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37)禁果效应(领读王丽娟)

00:00
10:02


第二辑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37.抽刀断水水更流

--禁果效应


土豆在法国曾经被称为“鬼苹果”,没有人愿意种植它。尽管请了一位法国著名的农学家百般劝说,但是,无论怎么引导,农民们就是不愿意引种土豆。最后,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受国王的特准,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由一支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一个夜晚,看守卫队故意撤走,、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引诱,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地里.


禁果分外甜

我们似乎都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土豆在法国的推广正是巧用了这种心理。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禁果效应,是说: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禁果”的说法取自古希腊的传说:伊甸园中的夏娃被禁止摘食善恶树上的禁果,然而夏娃却终于在蛇的诱惑下偷食了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禁果效应在实验室中也能体现出来。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茶盘中放着5只往下扣着的不透明的茶杯,孩子对它们根本没有兴趣。实验者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下放一枚糖果,重新扣上,临走时告诉小孩子:“杯子下放了东西,你千万不要动!”然后佯装出去,在外面设法窥视。结果,越是向孩子强调得厉害,孩子越要打开看,有的孩子还要仔细观察一番,然后再放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探究、求知的动力。如果对一件事情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有吸引力。自然地,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之上,会有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结果偷食“禁果”以使心理平衡。


在生活中,禁果效应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不健康的电影、书籍,学生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但是教师禁止,反而使他们想看个究竟,一睹为快。学校一味制止早恋问题,使男女之间很平常的交往涂上一层诱惑的色彩,反而容易造成~些学生早恋。奥斯卡奖越是晚公布,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关公丹凤眼来历的故事会更让你心有同感。


相传,一个道士对一个老和尚说,在寺庙后山上电闪雷鸣之后会出现一个盒子,100天之后你打开盒子,就会有一个改造历史的人物转世,他就是关云长。记住,不到100天千万不能打开盒子。老和尚连连答应。果真,电闪雷鸣过后,在后山上出现了一个盒子。老和尚把盒子抱回寺庙,每天寸步不离,小心看管。等到第九十九天时,老和尚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亲自下山去办。他把盒子交给一个小和尚,告诉他:“千万千万不能打开。”小和尚说是,老和尚就下山了。


老和尚走后,小和尚就守在盒子旁边,左看右看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这个盒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师傅为什么不让打开?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等到傍晚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心想:我打开看一眼就合上,师傅不会知道的。打开一看,小和尚就傻了眼:原来,~-q--里面是一个刚刚发育成的婴儿!因为盒子早打开了一会儿,婴儿的眼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本来是双眼皮的一双眼睛,现在只长成了细长的单眼皮,这就是关公的丹凤眼的来历。


巧用禁果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使其变成禁果,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


上课了,一位老师走进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的教室,这时,老师没有举出“不准说话”的警告牌。过了一会儿,学生的“自由呐喊”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老师诡秘地问了一个问题:“刚才一句话都没有说的同学请举手。”寥寥几个。老师问:“别的同学都说话,你们不说,是不是感到很委屈?”一个声音传来:“那是我们有教养!”全班大笑。“好!就冲你们有教养,我奖励你们——”老师顿了顿,“一分钟说话的时间!”这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声情并茂地甚至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聊天的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上课期间学生都能安静听讲了。


有时,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专门利用禁果效应。一个孩子学习了一年电子琴,不想弹了,聪明的妈妈就买回一台高级电子琴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不许孩子碰。孩子急了:“妈妈,电子琴不是给我买的吗?为什么不让我弹?”妈妈故意激她:“反正你也学不会,碰它干吗?…‘谁说的!”孩子叫起来,“我一学准会。”以后,每当妈妈不在家时,她就悄悄偷着弹。


一位老师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一次上新课前,他故弄玄虚地说:“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道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是连我都没办法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好几个学生请求道:“老师,让我们看看这道题吧。”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把题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拖着长腔问:“怎么样,不会做吧?”谁知,学生齐声说:“老师,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几名学生清晰地说出了算式和解题思路。老师故意装作甘拜下风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还聪明,看来这节新课你们自己肯定自学就会,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回答:“有!”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利用禁果效应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一位后进生和班主任关系紧张,他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成见,认定班主任那本从不离手的工作手册上记录了他的一笔笔“黑账”。一天,老师故意将工作手册“忘”在讲台上。他很是好奇,就偷看了工作手册,却发现老师在手册里记下了自己许多的闪光点。这个学生大为感动,不但消除了对班主任的误解,还下定决心改头换面。一次“禁果”起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禁果格外甜”,也有一句古诗日“抽刀断水水更流”。特别是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常会出现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启发我们,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总之,防止孩子的逆反心理要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让科学民主的沟通架起代际之间的心灵之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