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芳甄选的第二十三本书】
《好奇心》
——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作者:伊恩·莱斯利
【亚芳提问】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逐渐退化,只保留了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拥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容易成功。那么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好奇心?
【精华笔记】
一、为什么介绍这本书?
作者伊恩·莱斯利认为:好奇心是不需要回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低估了好奇心的价值。如今通过智能手机、谷歌搜索、维基百科,我们可以立即知道任何知识,回答任何问题。但是这样能使我们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吗?也许恰恰不会。莱斯利认为真正的好奇心就是会持续地探究,并由此引发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这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而什么会使好奇心饿死。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家庭、学校和工作中耐心培育。
二、了解好奇心的两种形态及特征
消遣性好奇——就像孩子渴望把手放进火焰中,或者把泥土放进嘴里,又或拿着一把铁锤到处敲打,看看会发生什么一样,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也会由本能引导我们不停的对新的信息、感官、经历及挑战产生渴望,这样的好奇始于原始的需求。
特征:
消遣性好奇不遵从任何特定的程序或者方法,注意力会从一个新鲜的事物转移到下一个,它会使人自然地避开或者搁置乏味地事物,持续地寻觅新信息和感官体验。它们有好的一面,可以化作一股力量,引导人们从环境中摄取更多的养分;但也有坏的一面,它们可能会使人迅速变得漫无目的,注意力涣散。
认识性好奇——人们能够从最初单纯的,想要体验的迫切欲望逐步发展成想要持续学习的渴望,那好奇心就会有一个更高阶的体现,即为认识性好奇。
特征:
这样的好奇,把人们从简单追求新鲜感引入到想亲自尝试着,去理解和认知的深入过程。过程是艰难,因为探索和研究的是复杂和相对乏味的;但结果却是好的,因为这会让人们真实获得。
三、保持好奇心
努力保持和坚守那颗好奇之心,这需要我们做到:
1、 珍惜童年单纯的好奇心。
在婴儿和幼儿时期,影响好奇心强弱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孩子基本的认知能力,即智力;另一个则是孩子在幼年时期,与父母或看护者互动的经历。作为一个好“父亲母亲”,我们要珍惜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发展:
第一、在孩子学习语言时,要积极回应;
第二、在孩子开始接触玩具时,要适时引导和用问题引导探索;
第三、在孩子开始发问时,保持耐心回答。
2、 坚守住成年后那难得的探索欲望;
在我们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应付问题,变得安于现状;或是满足于儿时建立的思考习惯,而不再去补充和修正……这让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和那些我们想要知道或者应该知道的事情,已经拉开了好长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信息缺口”(information gap)。
信息缺口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尝试通过信息缺口切入,去一探究竟,就是坚守好奇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立正心态:
第一、不要过分自信或过妄自菲薄;
第二、不要去排斥引发好奇的问题;
第三、不要停留在解决谜题,而是要深入奥秘之地;
第四、注意网络对好奇心的挤压;
四、更好的运用好奇心去改变自己
好奇心不可避免的进驻我们的生活,前边我讲到的是请珍惜它,现在,我们要说说善用它,因为它会给你带来无限接近理想的一种状态:
1)保持“虚心若愚”,它能让你无限接近成功;
2)建造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它能激发你的灵感;
3)做只“狐猬”,它将帮助获得突破性见解;
4)探问为什么,它可以帮助你看到真相;
5)做一个“思想工匠”,它会让你看见更多的可能性;
6)学会观察日常,它会让你的生活有趣起来;
7)将谜题变为奥秘,它会让你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
【结论】
我想,莱斯利最清楚不过自己的写作目的了,他说到,将此书推荐給每一位家长、老师或是任何对自己的人生抱有憧憬的人。
只要你携带一颗好奇心去看世界,世界就会回报給你最真实、最安心、最美好的景象!
老师加不进群,
善良、真诚、宽广应该作为好奇心的基础,就像亚芳老师这样。这本书很有启发,同时也勾起一些回忆,内心很伤感。谢谢亚芳老师用心的推荐和精彩的解读!
亚芳老师好!
怎么加群
谢亚芳 回复 @1148219992: 微信群已加满,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城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微信号avon_story,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