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多罗,简称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饭器。译为应器,或应量器。应有三应:一、色相应,钵要灰黑色,令不起爱染心;二、体相应,钵体粗质,使人不起贪意;三、大小相应,不过量也,乞食不过七家,令人不恣口腹。当时四大天王,持四钵供佛,佛以神力,把它合为一钵,这是有钵的历史。
赵州(真际从谂禅师,南泉普愿禅师法嗣。住赵州观音院,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因僧问:“某甲(我某某)乍入(刚刚进入佛门。指出家时间不长,对于佛法修行所知很少)丛林(丛林:指僧众聚居之寺院,尤指禅宗寺院。昔时印度多于都城郊外选择幽静之林地,营建精舍;故僧众止住之处,即以兰若(空闲处)、丛林等语称之。《大智度论》卷三载:僧众和合居住于一处,犹如树木聚集之丛林,故以之为喻。《大庄严论经》:“众僧乃胜智之丛林。”《禅林宝训音义》认为:“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乞(乞请)师指示(开悟的禅师向学人指出众生本具佛性是什么,叫做指示。如以手指月,示月所在)。”
州(赵州和尚)云:“吃粥(早粥)了(完毕,结束)也未(还是没有呢)?”
僧云:“吃粥了也(已经吃过了呀)!”
州云:“洗钵盂去!”
其僧有省(对于本具的佛性,或者在本性上用功的方法,有所省悟)。
无门曰:“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赵州和尚说法,直接显示出佛性的全体面貌,没有半点隐藏)。者(这)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把钟叫做瓮,错会了赵州的本意)。”
颂曰:
只为分明极(太清晰了),翻令(反而使得)所得迟(不能够当下立即就得到)。早知灯是火(如果早知道灯就是火),饭熟已多时。
颂文大意:只因为不生不灭佛性就是我们自己,与我们自己没有半点距离,就像眼前的事物是那么地清晰,本就属于自己所有,反而让我们不敢立刻就相信它是无价的珍宝,不敢完全放心地自信地去立刻拥有它。如果早知道这件事就像灯本来就是火这样的简单平常,我们把这灯上的火取来生火做饭,那么米早就已经做成熟饭很久了。
电话里是谁啊,声音还挺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