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经济学版块第一讲,我是方钦。
说到经济,你会想到赚钱,想到买卖,想到投资和收益,不急,我先带你反过来看看经济出问题是什么样子,对,就是经济危机。从危机来看经济,就像从生病来看身体一样,会有平时看不到的惊喜,当然也可能是惊吓。
说到经济危机,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即便你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受到太明显的影响,那也一定对那一年的新闻印象深刻,从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到全球股市崩盘,这一年,全世界的日子都不好过。其实它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只是金融危机罢了。这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那场危机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那次经济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萧条,更是心灵的重创,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与如此凶猛的经济危机相遇。
在此之前,华尔街和整个西方世界度过了黄金十年,人们把这十年称为 “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你现在熟知的“爵士乐”、“超现实主义”、“卓别林”、“女性主义”等等这些文化符号,都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都以为这样一个繁华盛世似乎会永远继续下去。美国有一位经济学家当时就自豪地宣称:“股价已经立足于一片永恒的高原之上。”他的意思是股价绝不会下跌。结果他说完不到两个星期,股市就垮了,而且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当中都没有恢复过来。这位乐观的经济学家也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不仅倾家荡产,还由于还不起房贷,被任教的耶鲁大学强制退休,房子也被银行收走;最终只能寄居在亲戚家中,穷困潦倒,落魄离世。
这位经济学家,叫做欧文·费雪。他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经济学家,也是第一个把货币,也就是钱,作为自己毕生研究兴趣的学者,在他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货币不重要”。听到这里,你估计就会犯嘀咕了,怎么专门研究钱的、这么优秀的经济学家,竟然自己栽在钱上面了呢?
那是因为,因为经济学压根不是教你怎么赚钱的一门学问。
我相信,这肯定会招来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为人父母者的疑问。多少年来,经济学专业都是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无数家长想让自己孩子报考经济类专业,目的不就是毕业以后找个好工作赚大钱?但是你稍微想想:按照目前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如果赚钱的本事是能教出来的话,那岂不是满城尽为巴菲特,遍地都是李嘉诚?至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学家圈子内,类似费雪这样的例子其实也比比皆是。有好事者还专门做过统计,发现经济学家投资赚钱的能力,和普通人相比不相上下,有时候甚至还会劣势一些。
那经济学不教你赚钱,教的又是什么呢?一句话,经济学就是教你,在面对稀缺的资源时,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
听上去有点懵,是不是?你从直觉上会认为“经济”就是和财富有关。这样的直觉并没有错。因为经济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它关心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实际问题:第一,什么是财富;第二,如何获取财富。
那我就问你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财富?
【财富是物质必需品】
70、80和90后的这一代人,当然再年轻一些的“后浪”也可以算,你们觉得,王菲演唱会的内场门票值不值钱,它算不算财富?
我想你即便不是王菲粉丝,但是看见是天后的演唱会,也应该觉得门票很值钱,可是如果要问老一辈的人,那么回答就不一定了。像我父母这辈人,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听她唱几个小时居然就要大几千块钱!我哪怕解释再多,什么王菲多么厉害、演唱会好几年才有一场等等,对他们都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代人眼中当作宝贝的“财富”,在老一辈人眼里没有任何价值。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关于“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我父母这辈人,真金白银那才叫做“财富”,能养活自己、让自己生存下去的物质需求,才是财富。这不是什么文化代沟,这是经历过困苦生活的人们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你每天要为了吃饱穿暖而挣扎,那么物质必需品当然才算是真正的财富。传统农业社会的普遍贫困让这种观念成为时代共识。
既然财富是维持生存的物质必需品,那么要怎么获取财富呢?其实很简单,你劳动就行了,否则就只能是坐吃等死。而且,人类还是群居动物,一个人是生存不了的,你还需要顾及小家庭,乃至大集体,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参与劳动,相互合作,生存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所以在西方,要获取财富首先是要管理好你自己,其次管理好家庭,最后是管理好城邦,整个社会共同富裕;而到我们中国人这里,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的想法一直延续到了经济学诞生的那一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明确提到,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富国裕民。富国裕民,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经世济俗”,所以这门学科传入到中国,称为“经济”。
这就是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看法:财富是物质必需品,付出劳动获取财富。
但是,所有这一切能够自圆其说的前提,是怎么回答“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财富是物质必需品”这个答案,来自古老的农业社会。
那么今天呢,新的答案是什么?
【这个世界变了】
1776年,也就是经济学诞生的这一年,这是什么时代呢?是人类社会发生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的时代。技术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全球贸易体系,所有这一切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也改变了你我对于财富的看法。
现在,生活必需品充裕,温饱不再是我们每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财富观念也变了。以前吃顿肉就是财富,后来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三大件”才是财富,我这代人“穷玩车、富玩表、单反HiFi毁一生”,后浪们“手办、旅游、赛车跳伞”,所有这些统统都是财富。我们这辈人对于“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回答:对我有用、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那才是财富。
答案不一样了,看,以前,“财富是满足生存的物质必需品”;现在,“有用、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财富”。这意味着财富这个东西从原本客观的物质必需品,变成了一种主观上的感受。
这里面有什么不一样呢?当然不一样!财富这个词所指的对象极大地扩展了。物质必需品,从它能满足我们生存需要来说,仍然是财富;那些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却能给我们带来主观上享受的东西,比如满足精神需要,现在也是财富了。
这时再看经济学,你可能会发现,早期经济学要过时了。回想一下,早期经济学讲的是物质必需品这种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可是,当我们认为财富是一种精神享受的时候,它还能被生产出来的吗?你可能会觉得,当然可以被生产出来啊,我喜欢的手办、喜欢的香水,都可以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享受,它们也都是被生产出来的啊。不对,生产的逻辑已经变了。
在财富还是物质必需品的时候,你不用怀疑这些物品是不是有需求,只要组织资源进行生产,把生产出来的物品投入到消费和分配环节就好了。但是,财富不仅仅是物质必需品,还是一种主观享受,你就不能保证自己生产的东西一定有需求。因为,你不知道谁会觉得它有用。所以,财富的概念发生变化了,合理的逻辑就变成了:我们先要觉得某样东西有用,然后才愿意花费代价去生产它。
原来的逻辑是:只要投入劳动生产,就一定有用;现在的逻辑是,先要有用,再去生产。
这样一来,“劳动创造财富”这套说法就不对了,劳动不创造财富,它仅仅是获取财富的手段之一,作用和资本、土地这些东西一样。想想看,如果一样东西,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觉得没有用,单单付出劳动去生产它,能叫做财富吗?
“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的答案变了,“如何获取财富”的逻辑也跟着变:经济学自然也要发生改变。
【决定财富的是选择】
经济学的这种改变发生在1871年,前后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经济学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这场改变的核心就是:当我们认为财富是一种有用的东西时,财富是如何获取的。
“有用”,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效用”。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某物“有用”?因为我们有欲求,我们想要实现某种目的,对人类而言,当身外之物是服务于我们的欲望的时候,它们才会变得有用。
但问题是,欲望是无限的,满足欲望的资源有限,二者必然发生冲突。
相对于欲望,资源永不足,相对于资源,欲望永不眠。
当然,在之前的财富观念里,也需要资源,但是那时候人们理解的资源非常固定,只要能满足我吃穿用度的基本生活材料,就足够了;而现在的资源概念则大大扩充了,一切阻碍我们欲望实现的因素都属于资源,包括你的时间、你的精力。
阻碍我们欲望实现的因素叫资源,难道不是帮助我们欲望实现的因素才叫做资源吗?对,就是阻碍!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这种稀缺性构成了约束条件。
举个例子,你想去环球旅行,你以为是金钱阻碍了你的梦想,但是等你有钱了,你能确定腾出几年的时间出去看看吗?在金钱、时间和精力都准备好的时候,如果碰上像今年的新冠疫情,各国大门紧闭,你的想法依然无法实现,总会有约束条件阻碍你的欲望。
所以,财富的概念从物质必需品变成了主观享受,经济学要处理的问题,就从如何通过生产劳动富国裕民,变成了: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自身的欲求。如此一来,生产就不再那么重要,你如何“选择”才重要。
说到这里,让我们停一停,回过头来捋一捋。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将财富看作是客观的物质必需品的时候,经济学关注的就是如何努力地将财富生产出来,然后消费它、分配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当我们认为财富实际上是一种主观感受的时候,生产只不过是满足我们主观感受的一种手段,财富本身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如果你快要饿死了,到底吃面包还是馒头根本就无所谓,它们都是越多越好,都是财富;如果你温饱不愁又有闲情逸致,想和朋友去吃个饭,打开大众点评你都会陷入选择困难症,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厌恶面包馒头,他们就不是财富,你要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叫做财富。
所以,一切宏大的社会现象,到了当代经济学这里,都会像庖丁解牛一样,一点一点剖开来,一直分解到个人,剖析个人的行为选择,从最小看到最大。毕竟,再复杂的社会现象,归根结底,都是社会中每个人行为的结果。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想一想这一讲的题目,“因为稀缺,所以选择”,这其实就是理解经济学的关键。这节课就是想告诉你:欲望无限,资源有限,必须选择。原来,财富是物质必需品,劳动创造财富。现在,财富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选择成了关键。
知道了经济学研究的是行为选择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行为选择,这是下一讲的内容。
最后留给你一个思考题:社会变了,很多我们这代人认为是财富的东西,上一代人却完全感觉不到它的价值,你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想听听你的分享。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据点论述既不简洁又不具体,洋洋洒洒大段文字既不连惯又不清晰。 很像中学生写作文为了装饰而穿插毫不贴近中心的句子。为立异而不顾逻辑 (比如阻碍我们实现欲望的因素叫资源??阻碍我们实现欲望的因素是资源不足!)怀疑稿子是让学生怱忙中拼凑的。
沐浴露m 回复 @听友275488555: 你确定吗?明明讲的那么好,逻辑那么清晰,那么具体,你但凡多听几遍,都不会这么说而且老师很会举一反三,他所有的例证都符合前面的逻辑,很多问题都可以进行联想反思,立意深远
其次我想回答下老师的问题 让我比较感慨的是,上一代会因为个人习惯和节约金钱而不顾健康,哪怕他们都说健康很重要,当我们尝试让他了解科学的维护健康的方式,当他们发现需要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花费自己多年的积蓄时,他们就会选择放弃健康,回复就是你不知道我的难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60-70岁了,生命已经走向尾声,但是从来没想过如果没有健康,生命最后阶段很容易就把他们多年的积蓄完全消耗掉。
内心的宁静,慢生活才是财富,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
最后想提两个问题: 1、您对财富的定义,是学术界公认的吗?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呢?他会不会又开启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2、请问您这里资源和财富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个人的理解,有些资源是无法生产的,比如说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财富是可以生产的,不知道这样理解正确吗? 恳请老师指点,谢谢。
Frank_5io 回复 @添隆: 感觉方老师是行为经济学的范畴(纯粹个人感觉)。老师说的财富应该是物质必须品➕对你有用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纯粹个人对本文的理解)
感觉是照着稿子在读
盲盒公仔,完全不懂为什么它值几十元,并且那么多人买…………
自然而然_ip 回复 @一帆风顺哒飘吖飘: 原因很简单,在越来越规矩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渴望惊喜和奇缘
很明显比特币就这样的存在,还有王者荣耀游戏皮肤,西马上获得主播青睐的等级算不算呢?
财富,其实是人创造出来的概念。大家如果认可某样东西能够进行交换带来利益,便就可以成为财富象征吧。也就是说,谁会创造概念,谁就能掌握财富。
一讲经济危机必谈费雪…“股价来到了永恒的高原”这句话比他本人还有名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