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02|权衡:为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放弃什么

经济学02|权衡:为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放弃什么

00:00
17:13


欢迎来到经济学第二讲,我是方钦。


上一讲我们说财富是一种主观感受,它取决于我们的选择,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乎行为选择的学问,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选择。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做着无数次选择,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是,我想请你再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选择吗?

【我们平常的选择方式】


先来看看我们平时是怎么做选择的?以你早起困难症这个纠结来举例。早上闹钟响了,这个时候你是会起床还是再多睡一会儿呢?你大概率会想,我好困啊,时间还早,我还是多睡一会儿吧。这就是每天早上我们下意识做出的选择。在睡懒觉的选择里,包含着四件事情,第一,你必须得选,你不可能永远都睡下去,也不可能永远不睡觉;第二,你的选项有两个,起床和睡懒觉;第三,你的选择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睡懒觉的目标;第四,你的选择是在权衡利弊以后做出的,因为很明显,多睡一会儿与立马起床相比,睡懒觉给你带来了更多的满足感。


这就是我们平时做选择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复杂。不光是起床问题,吃饭吃什么、马路上靠左还是靠右走、上班做什么、下班做什么等等,所有这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一系列复杂的选择,但是你却不会感觉到,因为你太熟悉了,当你面对相似的事情做了千万次选择之后,它们已经成为你生活本能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的这些日常选择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依然用早上起床这个事情来举例子。在立马起床和再睡会儿之间,你选择了继续睡觉。但当你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只剩下10分钟洗漱上班,你还会觉得刚刚做了正确的选择吗?你可能会生气的对自己说,早知道的话,闹钟一响就该爬起来,这会儿就不会这么着急了;不过即便选择早起,你就能确保自己不后悔了吗?或许去公司的路上被通知今天放假,你发现自己浪费了一个睡懒觉的机会。总之,不管怎么选,最后的结果可能都不会让你满意。


这就是我们日常的选择,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却又时常让自己后悔和不满。那这种状态就没办法改变了吗?当然可以,经济学可以教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经济学如何做选择】


我们都是在既有的选择框架下进行选择,我们所有的行为选择都具备三个因素,第一是约束条件,你要选择买什么样的东西,你的收入就是你的约束条件;你要选择花多少时间做事,你的时间就是你的约束条件。


第二是目标,也就是你行为的目的,以及达成这个目标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也就是效用。


第三是成本,也就是你行为的代价,为了实现目标你要付出什么。你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这个失去的,就是成本。


我们继续以早起睡懒觉的例子来说,这里的约束条件可能是你的收入、公司规章或者就是时间本身,如果这些约束条件通通不存在,你根本不需要在起床和睡懒觉之间做出选择;那你的目标呢,你的目标要么是多睡一会儿,睡懒觉带来的满足感就是目标实现的效用,当然,你的目标也可以是早起赚钱,赚钱给你带来的效用;最后是你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继续睡觉要耗费的时间,但更有可能是因为睡懒觉导致上班迟到要扣掉的奖金。当选择睡懒觉要付出的成本高于获得的效用时,你选择起床;反过来,如果睡懒觉带来的效用远高于要付出的成本,你就会选择继续睡觉。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似乎是付出的代价和实现目标的满足感,两者之间的权衡决定了你到底要不要睡懒觉,也就是成本和效用的比较决定了你的选择,但是,要比较成本和效用一点都不简单,因为你首先就要面对一个深刻的灵魂拷问:你真的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还是起床困难症的例子,你一开始觉得睡懒觉能带来更大的满足,但是等到你快要迟到的时候,很明显早起才能带给你更满意的结果;当去上班的路上接到今天放假消息的时候,你又会觉得早上还不如多睡一会儿呢,看,你的想法其实一直都在变。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你,当你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时,效用也就变了。变化中的效用是很难把握的。只要你还是一个正常人,其实永远都不会确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既然效用永远都在变化,那我们怎么做出选择呢?你仔细想一下,会发现另一个因素,成本。和效用相比,成本却比较确定。你在起床与睡懒觉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你很清楚,你在耗费时间,你也很清楚,你在冒着可能迟到的风险,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在仔细考虑了自己的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后,你会不会少一些后悔和不满意呢?


所以,决定你选择的,其实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你愿意付出什么,也就是你的成本。请记住一点 。


回想一下我刚刚给成本做出的解释:成本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言付出的代价。这只是我们对于成本的日常理解。你在知道这一点以后能做出比之前更好一些的选择,但是远远称不上是明智的选择,你需要对成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经济学里,成本不只是你付出的时间、金钱、健康,成本真正的奥妙在于你放弃的选择机会。
我们用一杯奶茶来看看,它的成本到底是什么!


假设你手里有三十块钱,一杯奶茶也就是三十块钱。然后我问你:如果你要买一杯奶茶,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是三十块钱吗?你肯定会想到答案绝不可能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再复杂一些,成本是三十块钱加上买奶茶排队付出的时间?或者,三十块钱、找一家奶茶店耗费的精力、排队时间、跟店员说话耗费的口舌之力……?总之,就是买奶茶时候花费的金钱、气力和时间等全部有价值的东西通通加起来,是不是买奶茶这个行为带来的成本?


我的回答是:它们是成本,但不是你做出行为选择时候要考虑的那个成本。


那么你应该考虑的是什么东西呢?回到我刚才的问题,当我问你买奶茶的成本的时候,如果你能当一个杠精,反过来问我:你怎么知道我会用三十块钱来买奶茶呢?难道我不能去买咖啡、牛奶或者只是一瓶纯净水吗?


恭喜你,当你这个杠精能这样反问我的时候,你就不再将成本看作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时间的付出,而是从经济学特有的行为选择的角度来看待成本。


为什么这样说?先让我来回答你的反问。我会说:当你拿着三十块钱,让你买奶茶你却选择了买咖啡的时候,这说明你更喜欢的是咖啡而不是奶茶;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还是买了奶茶,没有选择咖啡,那么这就说明你更喜欢的是奶茶。所以,喝一杯咖啡能给你带来的效用,就是你买奶茶的成本,因为你本可以用这三十块钱买咖啡,但你却没有这样选择;你选择了买奶茶,这就意味着咖啡的效用被你放弃了,这放弃的效用就是你做出“买奶茶”这个行为而选择付出的成本。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揭晓行为选择的核心思维方式了。严格来说,当经济学使用“成本”这个术语,大多数时候指的都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指你放弃掉的,能够给你带来最大效用的那个选择机会。注意,是你放弃掉的所有机会当中,能够带来最大效用的那个机会。当你做出一次选择,你可能放弃掉了很多很多的机会,但只有效用最大的那个才是你的选择成本,不是把所有放弃掉的机会全部都加起来。


【机会成本让你更明智】


知道了经济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后,我继续问你:你现在正在听我这么絮絮叨叨地碎碎念,那么你付出的成本是多少?你购买这次课程所付出的金钱,原本可以用来吃喝玩乐,所以成本是这放弃掉的吃喝玩乐能够带来的效用吗?不是!


请不要惊讶。有没有注意到我之前在问你问题的时候使用的措辞,“如果你要买一杯奶茶,付出的成本是多少”,请注意“如果“这个词,也就是说,当我向你提出问题时你还没有买奶茶。而现在你在听着我碎碎念的时候,你买课程的钱已经花掉了,换句话说,你的选择已经做出了。当你做出选择之后,你在做出选择之前考虑的那些成本通通都不存在了。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你选择A,不选择B,而放弃掉的B能够给你带来的效用;第二,机会成本发生在你的选择之前,当你做出选择之后,这个成本就消失了。除了这两个特征之外,机会成本还有第三个特征,它能告诉你,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仍然是买奶茶这个例子。你确定地知道你是想要奶茶,而不是咖啡、牛奶或者纯净水吗?其实当我们运用经济学的方式进行思考时,根本不用去关心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只需要知道,当你愿意将这三十块钱花在奶茶而不是其他饮料上面的时候,实际上在你的潜意识中,你就觉得奶茶给你带来的效用至少不会低于你放弃掉的其他选择有可能会给你带来的效用。换句话说,你的选择就替你做出了回答:你想要的是奶茶。你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选择过程中,一步步认识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而选择三要素里,看起来最重要的目标这个因素,实际上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思维,回到一开始的场景,你会选择起床还是睡懒觉呢?睡懒觉,你会后悔;不睡懒觉,你不开心。怎么办呢?起床和多睡一会儿这两件事情就必然不可兼得吗?如果你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二者兼得这个事情,其实可以实现得。你希望得到多睡一会儿的满足感,这种需求能不能通过在地铁上睡觉来满足呢?或者中午在公司打个盹是不是也能满足呢?如果这样想的话,你就会发现,你既不用担心迟到,也能多睡一会儿。本来只有早起和睡懒觉这两个选项,现在你至少又有了两个新选项,而这两个选项比之前那两个都更能满足你的需求。机会成本的思维能让你想到新的可能,这些新的可能的选项或许能让你更加满意。


除此以外,机会成本还告诉你两个事实,如果你早上已经选择了睡懒觉,并且差点迟到,那你最好不要去自责,因为早起的机会在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了,为它心疼不值得,你能做的就是接受结果,以后自己再注意一点;另外,你如果发现自己总是不得不多睡一会儿,这说明了你其实需要更多的睡眠,你应该接受事实,并且在作息时间上面自己做出调整。


好,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决定你选择的,是成本;经济学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你愿意放弃的效用,而不是你想要得到的效用;你愿意放弃的是什么,实际上表明了你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这一切的权衡取舍,都是发生在你做出选择之前,因此永远不要再去后悔已经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没有用,你永远要考虑的,是接下来怎么做。


经济学教你的是看清楚自己放弃了什么。凡是选择,必定有放弃,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放弃的是机会,是另一种可能性,甚至是另一种人生。你敢去设想另外的可能性、另外的人生,你才能真正做出明智的选择。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重大选择?你又是怎么选择的,为它放弃了什么?欢迎你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或者加入社群一起讨论。我们下一讲再见。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观天下志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

  • 秀哥_

    请问这个以后会出书吗

    大观天下志 回复 @秀哥_: 我猜大概会的呦,猜中了记得豆瓣给个好评呦

  • 只念安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

  • xixichen0022

    凡是选择,必定有放弃,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放弃的是机会,是另一种可能性,甚至是另一种人生。 深思这句话,有太震撼的感染力了。一个人的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当然这里面有约束条件的限制,但是,确实是自己在所有可能性里面选择了一种。 这个和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不谋而合,难道经济学的人生观就是存在主义

  • 罗浮山大盗

    这一讲很有启发,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做选择,要得到就要放弃,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是自己可以放弃的

  • going_player

    对我而言今天的课程有点难度,我看了两次文字版才懂它在说什么。我认为的关键字:成本,效用,目标,接受结果,面对事实,接下来怎么办(未来行为)。我觉得改变我重要的节点在我研究生毕业的选择,我读研的目的是读博,然后在即将毕业时前男友要求结婚,当时为了补偿他,减少对他的愧疚。我答应不读博跟他结婚。结果他只是把我当备胎,最后还劈腿了。而当傻傻的我什么选择都放在我们关系的之后。

    听友275488555 回复 @going_player: 不是难,而是方老师他把简明的东西解释杂乱了。 本来该是显性成本,效用,隐藏的机会成本。 他把成本同一词混合用在不同词义下,快结束了才抛出个机会成本。

  • going_player

    当时分手后我选择了回家里工作,然后他又要求复合,我放弃家里的编制,想来到他的城市。没半个月他又后悔了,不准我去他所在的城市。最后我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城市珠海。那一年我是很抑郁同事时收获很多,也我觉得整个生活结构都改变了,我的生活有了哲学,医书,艺术。这些改变对我来说是根本性。接受结果,面对事实,重要的是我以后该做什么!体验一番不太顺利的人生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别人都说我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其实我就只想随着我内心想走的路!可能回家工作,温室的花朵,在家人的保护下长大,嫁个老公过日子相夫教子是个挺不错的人生道路。但我还是选择出来自己独立,我觉得自己被保护的太好了,我知道最后能保护自己的只有自己!

    地瓜_婧 回复 @going_player: 好棒,我也有感受到低谷期会让自己明白残酷的道理

  • 听友237657926

    机会成本的3个特点 1.发生在选择前 2.是放弃掉的其他机会中最大的效用 3.重度依赖于个人选择,目标确实次要的(让我想到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只要你想做的,全世界都会帮你完成它)

  • 口味清淡_ue

    老师老是用睡懒觉举例子,让我感觉非常不适。

  • 玚玚啊

    怎样加社群呢

    大观天下志 回复 @玚玚啊: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小助手会邀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