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这一点至关重要

杨澜: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这一点至关重要

00:00
08:44


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


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评判别人,全然不知自己也在别人不断的评判中。我们常常基于非常片面的信息,或者自我经历的联想,就在心里给别人贴上标签,下了结论,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


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人们是先形成固有印象,然后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去意大利旅行,罗马的著名景点“真言之口”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据说,这个教堂门廊墙面上张开大嘴的浮雕,能够识别谎言,并咬住说谎者的手。


游客到此都争相把手伸进去拍照留念,情侣们更是在此许下相爱的诺言。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这样的情节: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记者带着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公主来到这里,当他把手伸入“真言之口”时,突然惨叫一声,拔出手臂,手已经不见了!


公主受了惊吓,几乎昏厥。却原来是他把手缩进了衣袖!


排队的时候,我就跟儿子绘声绘色地描绘了“真言之口”的威力。


天气很热,队伍很长,儿子拉拉我的手说:“妈妈,太热啦,咱们去别的地方玩玩?”


看我不同意,他迟疑了一会儿,小声对我说:“妈妈,我能告诉你一个秘密吗?有一次你给我和妹妹一人一颗糖,我把她的那颗也吃了。”


哦,开始忏悔了!没关系,你能告诉妈妈,这就很好。


可是他似乎还是心事重重,眼看就快排到我们了,他又可怜巴巴地拉了拉我的手:“妈妈,还有一件事,那次家里的碗打碎了,不是阿姨的错,可我没敢跟你承认是我打碎的。”


哦,那只碗的事啊,妈妈早就知道了,一直等你能主动承认。儿子明显松了一口气,坦然多了。


可即使这样,等他勇敢地把手伸进“真言之口”,我刚拍了一张照,他就飞快地把手抽了出来,无论如何也不肯再伸进去了。


我没有再追问下去,心想,成年人有关“真言之口”的传说本身,不也是一个“谎言”吗?


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不仅人人都会说谎,而且谎言,特别是善意的谎言,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必需。


我们哄孩子说“药不苦”,看望病重的老人说“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为了不去参加某些活动谎称“已经有安排了”,失恋时还骗自己说“他一定会回心转意”,不一而足。


为什么呢?为了不伤害别人,也为了保护自己。


孩子不明白这么复杂的情感,小小的人要经历这么一番考验,难免忐忑不安,焦灼惶恐,这何尝不是成年人的残忍?






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能否对人性的弱点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与否的表现。我们必须接受人性的弱点,比如我们常常感情用事,好逸恶劳,喜新厌旧,患得患失,贪心不足……


做网络谈话节目《天呐女人》的时候,有个女孩儿说自己为了验证男友是否忠心,就怂恿闺密前去诱惑,不料弄巧成拙,人家两人成了一对,自己反而被踢出局。


这让海蓝、秋微和我不禁大呼:傻孩子,这就是所谓“不要考验人性的弱点”。


比这更加要命的是我们挑战人性的弱点而不自知,比如:向同事炫耀自己跟领导关系好,还想不招人嫉妒;举止傲慢,还期待别人帮忙。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评判别人,全然不知自己也在别人不断的评判中。


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被生存的需求逼迫,要在最短时间内对遭遇做出判断。


如果前面卧着一头狮子,我们的祖先必须在瞬息间马上决定:搏斗还是逃跑,不然就难以活命。


如果前方出现一个陌生人,我们的祖先也必须尽快判断:是敌是友?为了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的本意,不致误判,才有了诸如握手、拥抱、蹭鼻子等礼仪,以示善意。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所处环境,决定对方是否可以做朋友、谈生意,抑或是应该敬而远之……


常常顾及不到对方的感受或对别人是否公平。






我们常常基于非常片面的信息,或者自我经历的联想,就在心里给别人贴上标签,下了结论,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


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人们是先形成固有印象,然后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我曾经有一次收到我的英国朋友苏珊的电邮说,相爱了多年的男友格雷格(Greg,BBC前总裁,也是我和吴征的好友)最近另有新欢,而且就要举行婚礼了!


我又惋惜又气愤!惋惜的是认识他们很多年了,他们两人在一起时是多么相亲相爱,这下子苏珊怎么接受得了?


气愤的是,传媒界这些大佬,自以为有了些身家,就薄情寡义,喜新厌旧,置多年感情于不顾。


我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对苏珊百般安慰,还写了些诸如“格雷格有眼无珠,日后一定后悔”“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之类的话。


回头我还告诉吴征说:“这个格雷格真可恶,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结果第二天,我又接到苏珊的电邮,告诉我,昨天的信其实是她和格雷格跟朋友们开的玩笑!


他们两个决定结束爱情长跑举行婚礼了,希望爱情日日常新,永远像对待新情人一样对待彼此!


她说看到我的回信,非常感动,一定要为惊吓到我们致歉。读到这里,我真是既开心又无语,这对活宝!看来并不是所有传媒界大佬都花心哦!


社会层面的刻板印象,常常被媒体和广告利用,因为重复和加强人们的偏见,会带来更高的收视率!


可事实上,法国人就成天谈恋爱?美国人在性关系方面就很开放?黑人就一定擅长篮球和街舞?喜剧演员就成天讲笑话?“富二代”就张狂?“凤凰男”就吝啬?


刻板印象不在于有过某些“印象”,而在于我们把这样基于少数案例的“印象”刻板化,以为它适用于一大群人。


《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对可怜的达西先生就极尽刻薄挖苦之能事,最终发现事实与她的预想正好相反!


尽管在书中她的爱情最终修得正果,可现实中这样做却可能让本来有可能在一起的人失之交臂。


我就发现不少非常优秀的女性,往往只凭男性的一些小小的举止细节,比如发型不时尚,或者没剪手指甲,就对他产生反感,把潜在的交往对象Pass了。


或许她觉得这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很有可能反而成了偏见的受害者。毕竟,有些人品和个性特质要比发型和指甲重要得多。


而且,我们自己又何尝不需要他人的谅解与宽容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腹有诗书气自华jy

    不要轻易用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去考验人性,最后可能会弄巧成拙。

  • 雲想的声音

    小家伙怕的狠呀。不过我排在那真言之口,也会怕的。

  • 听友204949810

    声音很喜欢,内容也很有感悟

  • 有且仅有阿尔法

    人品永远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深交的前提。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当能看清自我的并不完美,接受自己的雅与俗,高与低,复杂与简单。我想,在面对他人时,除非大奸大恶之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过分剖析已经没有必要。有些问题并不需要答案,它只是社会下的一种形态而已。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生命形态,但依旧保持距离。

  • 老柴_uz

    挑战人性而不自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喜欢贴标签,慎之

  • 梦想有趣灵魂的俗人

    越长大越孤单,不是自己失去了那一份单纯,而是自己改变不了社会,所以就要适应这个社会。在岁月里学会成熟淡然,学会接受失去最初得美好,将那份纯真留在时光里回忆浅尝。这是无奈与落寞,也是无法改变的成长规律。

  • 黎依超

    是的,不要考验人性

  • 粟宝婵

    主播是感冒了吗,感觉声音有点不一样咯,辛苦啦好好休息~

  • nx28znopzvc03tyf31ee

    错别字多

  • 88eoq6l4qkn6uu7qa2g2

    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