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漫录】第十四期 难得一见《美术家》

【书林漫录】第十四期 难得一见《美术家》

00:00
07:18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睛
【书林漫录】之 难得一见《美术家》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书林漫录》。我是闪艳芳,您正在收听的是著名版本鉴定专家陈克希先生的《旧书鬼闲话》,今天我要播讲的书话文章题目是:难得一见《美术家》。
抗战时期,许多文人雅士均汇聚在重庆,因而,出版了不少高质地刊物,《美术家》便是。该杂志由时任中国木刻研究会重庆常务理事的北京籍画家刘铁华主编,金长佑发行,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1945年10月创刊,32开土纸本,同年10月出了第二期后停刊。
《美术家》封面设计者为廖冰兄。他以深浅搭配的绿色为基调,在画面四周的框子上,配上如符号一般的抽象图案,画面中央有白云天空、长垄大地和祥和的人脸,寓意天地人。尤其是画家把人的眼睛绘成平静的浅绿色,以表达眼中充满绿意,有如当今提倡的环保,可谓匠心独到。
该刊是以美术理论为主的综合性杂志,作者中不仅有名画家、美术美学专家、历史学者,还有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等,故收入各色作品。如郭沫若的《题关山月画》、艾青的《谈窗花剪纸艺术》,徐迟的《绘画的本质是表现人与他的环境》、叶浅予的《战时画坛新记》、特伟的《战斗时代一个漫画工作者的散记》、刘铁华的《雕刻与木刻之关系及其史略》、朱金楼的《关于抗战美术诸问题》、翦伯赞的《两汉的艺术》、陈之佛的《画院外的山水画》、傅抱石的《清代画坛概观》、铁弦译著《苏联所藏的敦煌美术品》和郁文哉译著《战时苏联艺术学会的活动》等。有如此强大的作者阵容,这般精到的文章,无怪此刊被研究战时重庆美术活动的专家学者们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今日难得一见。
与《美术家》同名的杂志,笔者还见过两种。一是上海美术家杂志社编辑出版,1945年1月创刊,同年2月出了第2期后停刊的该杂志艺术特色平平,在上海并无多大反响。另一是北平美术家杂志社1946年9月创刊,1947年4月同样出2期便停刊,也是刘铁华主编的杂志。绘画、撰文者除大多原班人马继续捧场外,吴作人、徐悲鸿等名家亦来助兴。刘铁华将北平的《美术家》与重庆的办得一样风光。后两种《美术家》,亦属难得一见的收藏佳品。


以上就是陈克希先生的书话文章“难得一见《美术家》”,播讲到这儿,让我们把视线收回来,在《书林漫录》文化专栏的开篇,我曾向各位听友介绍过,“书话”的起缘,与“诗话”、“词话”、“曲话”的演化发展一脉相承。书话作为亲近书藉的朋友们的阅读伴侣,更如书之前言后序一般,在只言片语之间,把一书之精华概而述之,是读者案前不可或缺的阅读参考。
自古以来,文学、艺术乃至每一个技术门类,都有它的特点特色和传习路径。或家族承袭、或师徒相传,或同道之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兰亭雅集一般,少长咸集坐而论道,从一人之思到博取众家之长,并述著文字,集结成期刊文集,既是一种时下的思想结晶,又成为后人研究承继它的宝贵资料。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当年风华正茂的刘铁华先生,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开创以美术理论为主的同名综合性杂志《美术家》,尽管期刊的生命力短暂,但其强大的作者阵容,和精到的文章,恰印证了那个时期文艺的繁荣以及创办者不息的初心,“难得一见《美术家》”正是陈克希先生对其中肯的评价。

漫步书林,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这里是《书林漫录》,我是闪艳芳,感谢您收听,下一期我们再见。

本集撰稿及播讲:闪艳芳
制作:山今
联系方式:18916927625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闪艳芳

    自古以来,文学、艺术乃至每一个技术门类,都有它的特点特色和传习路径。或家族承袭、或师徒相传,或同道之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兰亭雅集一般,少长咸集坐而论道,从一人之思到博取众家之长,并述著文字,集结成期刊文集,既是一种时下的思想结晶,又成为后人研究承继它的宝贵资料。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 您的观点和我一样吗?欢迎收听交流。🙏

  • 闪艳芳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史,一段好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