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精神世界的重塑

第六课——精神世界的重塑

00:00
27:15

大家好,我是刘雪枫,欢迎收听《治愈系贝多芬速成小课》


很多人都知道,贝多芬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他还是一位在当时最优秀技艺最精湛的钢琴家,谱写钢琴作品,对他来说绝对是“小意思”,所以钢琴音乐的创作,基本上贯穿于他的整个音乐创作成熟期。从青年时代,到他耳聋加剧之时,他总共谱写出五首有作品编号的钢琴协奏曲,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经典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创作于贝多芬最成熟、最活跃也是最高光时期,它们当然也巍然屹立于钢琴协奏曲的“群山之巅”。


今天我们来欣赏贝多芬本人最爱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协奏曲完全可以用一个字——“美”来表达,德国著名钢琴家肯普夫就曾说过“它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它的音乐风格是清新之美;它的作品结构是极度的完美;它的旋律流露出来的是最浪漫的美感,它不愧是与《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起并列为贝多芬作品中的“美与幸福”的担当。在唠叨完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几个重要title之后,我们就来具体欣赏它的每一个音乐瞬间,并从中感受贝多芬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第一乐章的结构稍微复杂一些,是一个由两个呈示部组成的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开门见山地由钢琴独奏出第一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用这个简单直接的方式,宣布了钢琴的主角地位,同时打破了很多钢琴协奏曲用乐队演奏引子的惯例。贝多芬在笔记中写道:这个主题与《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命运”主题有着同一思想,只是这个主题比较温柔含蓄


副部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个主题由小提琴演奏,具有活泼轻快的特点。


第二主题由乐队演奏出刚毅有力的旋律。


在第二个呈示部中,钢琴显示出地位优越的姿态,即兴般的旋律、轻巧的演奏,非常自由灵活自如。


在这个部分里,钢琴尽情地发挥,显示出灵动的特性。展开部更是将主题尽情发挥,而再现部则将主题加以强调。总的来说,第一乐章实在是精彩绝伦,它的流畅性和抒情歌唱性好像把第二乐章的任务都一并接了下来。


这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贝多芬出来的非常别致,首先它很短,只有五六分钟;其次是结构简单,只有一个主题贯穿全曲,而这个主题是由乐队低沉严肃的“断音”和钢琴叹息般的旋律共同构成,形成它们之间的一种“对峙”。大钢琴家李斯特曾把这种“对峙”解读为希腊神话中的奥尔菲斯正在用音乐驯服地狱里的冥王。随着勇敢多情的奥尔菲斯的歌唱,钢琴声部越来越宽广有力,而象征地狱冥王的乐队音响则变得越来越柔和微弱。


虽然一开始的气氛暗淡忧郁,甚至有些压抑,但是几个回合下来,在钢琴温婉深情的劝说下,乐队渐渐改变面貌,从而使得这个乐章变得越来越富有诗意。作为主人公的钢琴以柔克刚,直接进入愉悦欢欣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欢畅愉快的回旋曲,干脆利落的主部主题由弦乐奏出,插部主题是一段轻柔的旋律,由钢琴演奏出这段如歌的旋律。


接下来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都有所变化,还出现了华彩乐段,这些乐段与两个主题完美结合在一起,整个乐章一直处在幸福与欢乐的气氛当中。


在经历并战胜了身体与爱情的双重苦难之后,贝多芬迎来创作的成熟期,这些真正打上贝多芬徽章的作品,也最能反映他对人世间的满腔热忱与坦诚心声。贝多芬将他的理想,通过或简洁或复杂的音乐语言,在这个时期的一首首大型作品中完整地表达出来,我们已经欣赏过的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以及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再加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它们无不克服创作者外部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生理的限制,让音乐为自己代言,以抵达理想主义终极梦想的方式,重塑了一个文化巨人的自我精神世界。从这个时刻开始,贝多芬成就了一位“圣徒”的传奇,为音乐文化史添上色彩最浓郁也最厚重的巨幅壁画。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在维也纳的首演,也充满了故事,被载入音乐史册的18081222日,在维也纳河畔剧院里的听众,经历了一场接近极限的音乐会,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曲目全部是贝多芬的作品:开场是《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然后是《C大调弥撒》里的咏叹调,接下来便是《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到此为止,一场标准音乐会的时长已经够了,但是,接下来还有《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收尾是带钢琴与乐队的《C小调合唱幻想曲》。贝多芬在这场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当时贝多芬的耳聋正日益加剧,所以他在弹这首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强弱处理很不稳定,使现场听众的体验并不理想,自然是给了“差评”。在贝多芬生前,这首钢琴协奏曲再没有被演奏过,直到28年以后,才由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推动正式出版,得到了当时欧洲著名音乐家的一致赞叹。这首协奏曲的创作手法也直接影响到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比如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很明显有贝多芬的影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