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

《卖炭翁》解读(八年级下)-赵宇鹏

00:00
14:28

诗词解析:

第一句,“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可见这位老人无名无姓, 孤苦伶仃, 他是以烧炭为生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南山“指的是终南山,“烟火色”意思是烟熏色的脸,这两句描绘出老人劳苦的一生那长年累月烧炭而熏成黑黄色的脸。两鬓斑白,十指焦黑,这一句就是卖炭翁的肖像。“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写的诗卖炭的目的,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卖炭的血汗钱,并没有真正达到这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可想而知他的生活非常困苦。注意了,下一句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明明在寒冬里已经瑟瑟发抖了,却一心期盼着还会更冷,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矛盾,作者用十四个字直接表现出来。读到这里,实在是唏嘘感概。

 

我们接着往下看,“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晓”是天亮的意思,“辗”读作niǎn,也就是“碾”,“辙”是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这一句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祈愿感动了上天,天气真的变冷了,于是老人穿着单薄地衣服上了路,从终南山到京城有百十里路,他是怎么历经辛苦地走完的?从下一句就可以看出,“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从早晨走到正午,牛困乏了,老人也是饥寒交迫,到集市门口的泥堆旁就坐下了。这两句写出了他运炭进城的辛苦。当卖炭翁停留休息的时候,他满心里不再想着冰天雪地里路有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这一车炭能够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物和粮食。

 

笔锋一转,其他角色出场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的是宫里的太监,“白衫儿”指的是太监手下的爪牙。这句诗翻译过来就是:那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作者一问一答,就让宫中太监得意洋洋的嘴脸显露无疑。“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意思是拿,“敕”读作chì,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在朝廷的奴才面前,之前盘算的一切都化作了泡影,一千多斤的炭要被他们抢走了,太监们硬是要赶着走,老人也无可奈何,作者没有描写老人当时的悲痛,但肯定是不住地哀求、哭喊,可是他能向谁申诉呢?他无救无助, 呼天不应, 呼地不灵,连“ 身上衣裳 口中食”的生存愿望都成了泡影,这一千多斤炭被无情的“宫市”夺走了, 带给他多么深重的灾难, 多么痛苦的、无可奈何的辛酸!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可以说,这就是一场抢夺,老人从终南山到长安城,又冷又累,为的就是将一车炭换成衣物和粮食,但这一切都因为宫市变成了奢望,老人被抢走炭之后会想些什么呢?之后的日子要怎么过?作者都没有写,诗歌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但是我们并不会停止想象,当想到这些的时候,也不由得生发对老人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厌恶,这也是作者写这首诗歌的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