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如何评价宋美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人说,她是生活奢侈、专横擅权、性格暴戾乖张,对权力有着极大野心的贵妇人。
也有人赞誉她是中国空军之母,是蒋介石的贤内助,是在抗战时期为争取美国援助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第一夫人”。
抛开成见,真实的宋美龄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故事。
宋美龄出生在一个传教士家庭,她的父亲宋耀如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为了资助孙中山革命,几乎倾尽家产。
她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平时行事慈悲为怀,热衷于慈善事业,救济了很多底层老百姓。
出生在这样一个殷实的革命家庭,宋美龄从小便耳濡目染,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成年之后的宋美龄,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很有气质。
1922年,蒋介石在孙中山的住宅第一次见到宋美龄。
这次见面,让蒋介石印象深刻,被宋美龄不凡的谈吐与气质深深吸引,决定对宋美龄展开疯狂追求。
但再来看当时的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一个盐商家庭,虽然他当时深得孙中山器重,但也只是大元帅府的一个行营参谋长。
更为关键的是,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两任夫人毛福梅与姚冶诚。
然而,这一切在蒋介石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他想做到的事情就一定得办成!
于是他直接向孙中山袒露心声,央求他把妻妹宋美龄介绍给自己。
孙中山没有答应,而是把这个请求抛给了夫人宋庆龄。宋庆龄对这桩婚事不太认可,便拒绝了。
但蒋介石没有放弃——在这之后的五年时间里,蒋介石一边把时间放在革命事业上,率军北伐,一边和宋美龄继续保持联系。
在往来的信函中,蒋介石多次向宋美龄求婚,但都被拒绝了。
她拒绝蒋介石的原因不得而知——也许是不喜欢军人,亦或者是他的过往。
1927年,身上挂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帅印”的蒋介石,率领北伐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上海。
这一次,登上权力高峰、作为一名成功人士的蒋介石,再次向宋美龄求婚。
有人说,蒋介石之所以如此疯狂地追求宋美龄,是因为想和宋家和孙家政治联姻,为自己的前途谋求更大的可能性。
这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
虽然这时候孙中山已经去世接近两年,但如果能娶到宋美龄,蒋介石便可名正言顺地得到更多的支持,坐上国民党权力的第一把交椅。
但这未必就是全部的事实,因为对于这段漫长的爱恋,蒋介石确实也付出了很多。
1927年年中,蒋介石在和汪精卫的政治斗争中暂时失败,被迫“下野”。
下野后的他立马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他说:
“我无意于政治,平生只倾慕你一人。
以前我们在广东的时候,我向你的兄长和姐姐们表示我的心意,但是当时可能因为政治关系,他们都没有同意。
现在我已经是‘山野之人’了,被世界抛弃万念俱灰了,以前我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常常沾沾自喜,但现在想来,所谓的功业,宛如梦幻。
唯有对你的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是不知道现在我这个举世所弃的下野武人,你还能看得上吗?”
宋美龄怎么回答的不清楚,但是对于这位追求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总司令”,她内心应该是动摇了。
于是正是在这段时间,在大姐宋霭龄的牵线下,两人一起去镇江游玩了几天,感情迅速升温。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情绪绵绵,相怜想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
抛开政治不谈,蒋介石应该是动了真心的,面对那样一位优秀的女性,我想很多男人都会对其动心吧。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
这桩婚事震惊了中外,连美国《时代》杂志也刊登了蒋宋联姻的结婚照做封面。
宋美龄在结婚前曾说:“结婚可以,但是不能让我参与政治。”蒋介石答应了。
但宋美龄不知道的是,嫁给了蒋介石,就意味着自己将会失去很多选择人生的权利。
她虽不想参与政治,但“第一夫人”的头衔,催促着她不得不做出改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先是秉持不抵抗政策,之后又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
蒋介石意识到,要想一边“剿共”,一边抗日,就要有更为强大的航空力量。
所以,1932年,蒋介石踌躇满志,准备组建航空部队。
这是中国第一次准备组建空军,在当时中国这片落后的土地上,极其缺乏空军人才。
这时候宋美龄站了出来,她自告奋勇,要为筹备空军做贡献。
她知道,凭借自己在国外的资源,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的。
经过长达四年的筹备,中国第一支空军队伍建成,而作为这支空军的发起人之一,宋美龄开始涉足政治,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
空军组建完成之后,她把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一心想要把空军组建好。
后来,有人称宋美龄为“中国空军之母”,她当之无愧。
这支空军队伍,在后来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装备比较落后,但也击落了一定数量的日军战机。
特别是在全面抗战前期的凇沪会战中,中国空军击沉和重创了日本军舰多艘,击落和击伤日军飞机数十架,虽然自己几乎全军覆没,却为中国空军在世界上赢得了荣誉。
宋美龄身上令人钦佩的,除了她的才能,还有一些其他高贵的品质,比如——果敢。
1935年,蒋介石听闻自己派到西安“剿共”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和共产党进行秘密联络。
蒋介石勃然大怒,亲自奔赴前线,准备震慑张学良和杨虎城。
但蒋介石没想到自己此番前去西安,直接导致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
宋美龄在得到这一消息时,先是一阵恐慌,她紧张地对几位家族成员说:
“西安已经发生兵变,委员长被绑架了!”
但片刻后,她便冷静了下来。
她决定亲自去一趟西安,一探究竟。但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对她说:
“任何人都不能去西安,委员长已经遇难,我们准备讨伐!”
很显然,国民政府的一干人等,已经准备“放弃”蒋介石了。
但宋美龄没有听从何应钦的“命令”,仍旧冒着危险前往西安。
在形势不明的时刻,宋美龄“以身犯险”,而蒋介石则极力避免让宋美龄也陷入危境。
那时的蒋介石似乎慌了,根本想不出任何应对之策。
一方面,张学良和杨虎城似乎有拿他动刀之意;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正在准备轰炸西安,两边剑拔弩张。
但宋美龄却愈发沉稳。
她先是在西安和张学良杨虎城周旋,和他们谈判释放蒋介石的条件。
之后,她又在西安会见前来商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周恩来等人。
此外,她中间还飞回了南京安抚准备轰炸西安的南京国民政府。
在宋美龄的沟通盘桓之下,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周恩来等人,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宋美龄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女性,在危难时刻,她的临危不乱、纵横捭阖,体现得淋漓尽致。
1943年,正是中国抗战关键时期,为了取得美国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美国。
美国以国家元首级的待遇,接待了这位来自于东方的魅力女性。
2月18日,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昂首挺胸地走进美国国会,分别向参、众议院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演讲。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美国的国会,同时也是美国国会第一次接待中国的“第一夫人”。
当时,议员和旁听席上皆座无虚席,国会议员们凝神聆听宋美龄演讲。
以往,美国人以为中国不仅积贫积弱,中国人的精神也萎靡。
但这一次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人不仅魅力十足,而且自信满满。
在国会的演讲台上,宋美龄用标准、流利的英文说道:
“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
议员们听到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长达四分钟之久。
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不仅改变了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的刻板印象,而且让美国群众对宋美龄本人也惊为天人,崇拜不已。
罗斯福在之后甚至主动表态,要以“上帝允许的速度”向中国运送军火,帮助中国人战胜日本侵略。
美国国会也在这时候向中国人示好,废除了实行已有60年之久的“排华法案”,提高了美国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这是宋美龄在抗战时期对中国所作出的贡献。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继续斗法几十年。
20世纪70年代,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朝不保夕,眼看着就要被大陆给取代了,这时候有一些国家就提议,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但同时保留“中华民国”的席位。
这番言论听起来很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歹毒——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中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
当时台湾当局总体上同意了这一提议,但在这时,宋美龄却站了出来,义正辞严地说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的言下之意是说,就算我们反攻大陆和保住联合国席位的梦想破碎了,我们也不能让西方分裂中国的目的达成!
她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作为一名女性,在紧要关头,宋美龄有着不输于男人的高瞻远瞩和大局观。
她也知道,台湾一旦失去联合国的席位,就意味着国民党将在世界面前失去政权的合法性。
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她选择放弃一党一政之间的争执,给中华民族保留统一的种子。
台湾当局后来把宋美龄的这一事迹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去世,时任政协主席的贾庆林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宋美龄,回顾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身上确实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二战时期的美国史迪威将军曾经评价道:
“她精力充沛,喜欢权力,重名誉,喜奉承,对于她的过去满不在乎。”
是的,她热爱权力,常年住在豪华的别墅当中,俨然一副脱离群众的贵妇人形象。
但另一方面,她又有着不输男儿的格局与才华,多次帮助蒋介石处理危机。
冰心曾这样说道:
“在我至今为止见过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宋美龄那样敏锐聪颖的人。
她并不是一个政治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作为一名女性她是成功的,一位乱世佳人,用自己非凡的情感与才华,在国际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到底该如何评价她,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但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活出真我,才能精彩的一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