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行军篇2

《孙子兵法》 行军篇2

00:00
18:26

原文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意思是:兵力不是说越多越好,而在于不盲目冒进,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就够了。而要能做到“并力跟料敌”,关键还在于选拔人才。
下面把这句话拆开分解。

兵非益多也。
曹操注:“权力均。”
王皙注:“权力均足矣,不以多为善。”
“权力均”怎么解释?是说所带的兵员数你恰好能指挥驾驭。如果兵员多到超出了你的权能,超出了你的驾驭水平,那就不是多多益善了。
但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就说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十万、百万,他都能驾驭,这个人就是韩信,他还说他的上司刘邦就只能带十万兵,十万是临界点,超过十万,就权力不均,驾驭不了了。不过他也说刘邦不善将兵,但善于将将,所以他能把韩信驾驭了。
惟无武进。
王皙注:“不可但恃武也,当以计智料敌而行。”就是说:不能只凭勇猛鲁莽 冒进,而是要凭真本事真智慧量力而行。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在这里的注解是:“厮养足也。”
意思是说:要做到“并力跟料敌”,关键还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则不需要去求取外部人才,就在自己养的兵里面选拔就好了。
那该怎么从自己的兵里选拔呢?后面的内容就讲选拔之道。
《尉缭子》里说:“天下助卒,名为十万,其实不过数万。其来兵者,无不谓其将曰:无为天下先战。”
意思是说:凡是友军来支援的,都是号称十万,实际就几万。而且去之前,君主都对将领谆谆教诲:咱这方去了先观望!先不要着急动手,让别方先打哦!
当年秦灭六国,就是这种情况。秦军是秦军,因为他们为秦国而战,打赢了是自己的,打输了也是自己的。而六国联军,谁也不想先战,打输了损失是自己的,打赢了可能觉得自己依然是个输家。
此理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也莫不如此。如果要和别的企业搞“优势互补”,企业联盟,指望着对方能100%尽全力帮助自己发展,那劝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
个人也同样如此。我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没错,朋友虽然可以帮你,但你不能存有 就指望着朋友相帮的这种心。时下呢,也有很多人每天跑各种场子 希望“结交能帮助到自己的人”。
其实,人但凡只要自己有本事,有自己的正事,根本没时间,也没动力去“攀附别人”。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意思是说:没有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击败俘获。
《左传》里说:“君其无谓邾小。蜂虿(chài)有毒,而况国乎?”是说  千万不要轻视邾是个小国。蜜蜂跟虿虫蜇一下都有毒,何况一个国家?
所以,兵不在多,祸患也不在多,有一点小问题都可能让你灭亡。所以如果有勇无谋,轻敌大意,就一定会为敌所擒。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说 春秋时期 宋楚交战,宋军主将华元,煮了一锅羊汤,给部下们一起其乐融融分着吃了,但是忘了分给他的车夫。车夫流了一夜口水,也流了一夜怨恨的眼泪。第二天上战场,还没有下令出战,车夫则二话不说,突然驾着车猛冲至楚军阵里,华元就这样被糊里糊涂给俘虏了。
这就是小蜜蜂也能蜇死人的案例。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曹操的注解说:“厮养足也。”
意思是说:用自己厮养的兵来培养提拔就足够了。
这里的厮养呢和豢养也差不多。豢养则不太好听,有点贬义,为此我们换一个中性点的词,叫“驯养”。
这里就有一本影响深远的世界文学名著,被称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叫《小王子》,就专讲这驯养之道。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
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奇妙历险故事。
其中小王子遇到狐狸这一段,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道出了驯养关系的本质:爱与责任。领导者对下级的厮养、豢养、驯养,就是爱与责任。
我们就来读读这一段吧,虽然比较长,但绝对值得反复读,仔细品:
“来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议道,“我很苦恼……”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驯养呢。”

“啊!真对不起。”小王子说。
思索了一会儿,他又说道:
“什么叫‘驯养’呀?”
“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
“我来找人。”小王子说,“什么叫‘驯养’呢?”
“这是已经早就被人遗忘了的事情,”狐狸说,“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一点不错,”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
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有点明白了。”小王子说,“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驯养了……”
“这是可能的。”狐狸说,“世界上什么样的事都可能看到……”
可是,狐狸又把话题拉回来:
“我的生活很单调。我捕捉鸡,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鸡全都一样,所有的人也全都一样。因此,我感到有些厌烦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
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
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狐狸沉默不语,久久地看着小王子。
“请你驯养我吧!”他说。
“我是很愿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要去寻找朋友,还有许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驯养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狐狸说,“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养我吧!”
“那么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说。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当出发的时刻就快要来到时:
“啊!”狐狸说,“我一定会哭的。”
“这是你的过错,”小王子说,“我本来并不想给你任何痛苦,可你却要我驯养你…”
“是这样的。”狐狸说。
“你可就要哭了!”小王子说。
“当然啰。”狐狸说。
“那么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狐狸说。
然后,他又接着说:“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会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玫瑰。你回来和我告别时,我再赠送给你一个秘密。”
于是小王子又去看那些玫瑰。
“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养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养过任何人。你们就像我的狐狸过去那样,它那时只是和千万只别的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朋友,于是它现在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这时,那些玫瑰花显得十分难堪。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啰,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这篇小说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因为他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就是相互驯养。
上下级之间相互驯养,夫妻之间相互驯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相互驯养,官府与百姓之间相互驯养。驯养,就是建立联系,咱们之间有联系,我知道你会对我怎样,在什么条件下会怎样,在什么情况下会怎样,在什么时间会怎样。我也知道,我该对你怎样。
驯养,就是爱与责任,期待与依赖。
驯养关系是深刻的,但又是越深刻,越脆弱!经不起任何一丁点儿背叛。
驯养是没有意外的,一切都很踏实,比如马戏团驯兽,训练海豚顶球,顶一次一定会得到一条小鱼,绝不会落空,如果有一次落空,这马戏就演不起来了。
回到兵法,西点军校对领导人的训诫有一条:
“心里要装着手下人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一个团队,就要有相互驯养的意识、精神和仪式。

这种本事我们一辈子都修无止尽。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如果在士卒对你还没有亲近依附之前,就用处罚去管理,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很难调用他。
杜牧注:“恩信未洽,不可以刑罚齐之。”
梅尧臣注:“德以至之,恩以亲之,恩德未敷,罚则不服,故怨而难使。”
所以,你一定要先对大家有恩德,你的处罚,才会令人信服。要先让人们敬爱你,人们才会敬畏你。一去就想让大家都怕你,那当不了领导。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反过来,如果大家对你已经亲附,但你却不能严格执行纪律,那这队伍也不能用于作战。
曹操注:“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只有恩,没有威,只有爱,没有罚,则骄兵惰将,不可用也。
以上这些都是厮养之道。厮养不是厮混,打成一片是没问题,但同时纪律严格也毫不含糊。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曹操注:“文,仁也。武,法也。”
“文”是怀柔安抚,是胡萝卜;“武”是军纪军法,是大棒。胡萝卜加大棒,才能打造必胜之军。
晏子举荐司马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吴起说:“总文武者,军之将;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原文: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令素行”,“素”,平素、平时。军令不是上了阵才开始执行,说:“现在开始要打仗了哈!军令要开始执行,不像平时那么随便了哈!”而是平时就严格执行,让大家
养成服从执行的习惯。
如果平时很放松,不给大家养成好习惯,要上战场了才开始宣布要严格,那大家就会不服,因为没有服从的习惯。
只有平时就令行禁止的军队,才能兵将相得,上下协调一致。
杜牧注解说:“居常无事之日,需恩信威令先著于人,然后对敌之时,行令立法,人人信伏。
“令要在先申,使人听之不惑;法要在必行,使人守之,无轻信者也。三令五申,示人不惑也。法令简当,议在必行,然后可以与众相得也。”
法令的关键,一在事先申明,人人明了;二在有法必行,没有例外。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
“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三令五申都搞清楚,法令简单恰当,而且议在必行,没有例外,这就大家都踏踏实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三令五申,都是空话;人人犯错,选择性执法,那就个个侥幸,人人焦虑,心里都不踏实。
《尉缭子》说:“令之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
这是讲制定法令的方法,你制定的法令,如果之后发现有问题,有些小的缺点,如果不是要命的,也不要变更,就这么执行。有些小的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要重申补充。这样法令就是法令,下了就执行。
法令的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比法令的现实性更重要。
就如诸葛亮和魏军作战,当时以寡敌众。但是,有一批士兵的服役时间到了,按法令这些士兵役满就应该解甲归乡。诸葛亮也说:“
信不可失。”并没有留他们打完这仗再走,照样到时间就放他们回去。结果人人愿意留下接着再战,届时上下相得,士气暴涨,大败魏军。
这就是诸葛亮和士卒之间的相互驯养。

附录:《行军篇》全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


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


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