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晴
【书林漫录】之陈克希《旧书鬼闲话》
遥看《葱岭》绿莹莹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各位听友大家好,这里是《书林漫录》。欢迎大家继续收听著名版本鉴定专家陈克希先生的《旧书鬼闲话》,今天我将播讲的是该书第一部分《偶纸偶悟》的第七篇:遥看《葱岭》绿莹莹。
《葱岭》,属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季刊,郑午昌主编。上海美专1929年4月1日创刊,同年9月10日刊出第2期后即停办。32开,道林纸本。
该刊属中西美术交融的杂志。创刊号为草绿底色,且隐约有嫩绿花纹。这花纹有印象派风味,虽说不清是什么名堂,但让人舒服。刊名为黄宾虹所题,两个巨大篆字堂堂正正,既饱满又洒脱,饶有意境。综评封面设计,底色郁郁葱葱,体现刊名,而黄宾虹的蓬勃篆趣又正显绿意,自然十分耐看。
扉页为校长刘穗九所作的上海美专校歌。书前有数帧铜版纸照片插图,依次是《本校第十八年春季开学典礼摄影》、刘海粟半身照、刘穗九头像、刘海粟全身照、刘海粟留法时的茶话会任渭长的两幅作品《英雄》与《花鸟》。这些照片处理清晰,无愧为美术家办的刊物。
此杂志以“讨探艺术之结果,得汇东西二大文化”为办刊宗旨。撰文者多为上海美专的老师和沪上著名的画家、鉴赏家和理论家。两期共载出优秀文章主要有:丁远的《意义和价值》、郑午昌的《宋人对于画学之真谛》、刘穗九的《实体模特儿以外欧洲画告中国学西画者》、黄宾虹的《六法感言》、谢公展的《站在葱岭脚下说几句话》、张善孖的《画谈》、贺天健的《研究艺术应具学者态度》、方介堪的《论印学之源流及派别》、马孟容《评论艺术感言》、马万里的《诗与画》、王师子的《画面之经营》、张红薇的《论画家之美化与错综合》、沈在镕的《石涛之思想及其艺术》、姜丹书的《手的教育问题》、马企周的《山水浅论》和马公愚等人的诗歌和散文。《葱岭》杂志着实汇集了各路高人,仅让美专的学子受用,而且使华夏各地的画家亦得益匪浅。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此品位的刊物,在版权页上居然漏印了创刊日期,只盖了个表示创刊年月的橡皮图章。不过,有时留些小疵,反而好。
风靡一时的《葱岭》,作为校刊,应是美专课堂以外的补充教材。它有效地滋润了不少艺术青苗茁壮成长。从日后培养出的一批著名画家的事实来看,刘海粟、刘穗九请出郑午昌办刊的目光,不能不说有真知灼见。
以上就是著名版本鉴定专家陈克希先生撰写的书话故事“遥看《葱岭》绿莹莹”,为大家评介的古籍善本,是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办了两期即终刊的校刊《葱岭》。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校,于1912年由刘海粟创办,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首个提出男女同校制的美术学校,也是中国首个用裸体模特教授素描的学校,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风靡一时的《葱岭》,作为美专课堂以外的补充教材,有效滋润了不少艺术青苗茁壮成长,那么,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则是创办人刘海粟先生为中国开垦的第一块美育园地,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界的黄浦军校,在这一片美育园地上,聚集了中国最早一批上海美专老师和沪上著名的画家、鉴赏家和理论家,诸如丁远、郑午昌、刘穗九、黄宾虹、谢公展、张善孖、贺天健、方介堪、马孟容、马万里、王师子、张红薇、沈在镕、姜丹书、马企周、马公愚、潘天寿等,他们中哪一位不是当今中国之扛鼎大家,而在当年,他们或在这里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过,或在这里文以载道,以文会友,畅谈艺术见解、交流创作心得,在论道中国美术发展的同时,他们的美学思想也在学生们中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葱岭》从创办到终刊,只有两期,但它来过这块土地,它也把美术的种子种在了春天。
漫步书林,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世界,用耳朵行走历史空间,与你一同看大千世界里的风景,用心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之美。”
这里是《书林漫录》,我是闪艳芳,感谢您收听,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