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下,要让懂的人有权去做对的事情(含鸡汤福利)

信息茧房下,要让懂的人有权去做对的事情(含鸡汤福利)

00:00
09:15

本期节目由喜马拉雅和汤小罐联合播出




主播:许诺

书目:《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

作者: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施展。


新年伊始,先给大家带来一个福利,就是这款由喜马拉雅和汤小罐联名推出的原味老母鸡汤,坚持严选长足500天的老母鸡作为基础底料,只添加水和食盐,制作出行业内高蛋白质、低油低脂低盐的鲜美的鸡汤。

 

联名款只有1000份哦,下单即送价值25.8元便携汤杯一个和9.9元米粉两包。赶紧点击音频进度条上的购物车,上一口吧。


  



节目文稿:


2020年发生了太多事,在很多人的观感里,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年,疫情让社会淤积多年的矛盾一下集中爆发。甚至有人认为,这次疫情可能会成为历史的分水岭。我们也许需要一个像公元纪年一样新的纪年法,来区分前2020时代,和后2020时代。

 

对此,外交学院教授施展老师认为,疫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它就像一个加速器,让很多已经存在的问题加速爆发了,人类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

 

施展老师在他的新书《破茧》中,他试图透过疫情,去思考风险社会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以及探讨未来的可能前景是什么。

 

整个2020年,从年头到年尾,都充满了看不懂的变数,这也导致人类未来何去何从一片雾蒙蒙。对此,施展老师用物理学术语——量子跃迁来形容。

 

人类历史从来都不是自始至终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平稳发展一段,然后突然进入量子跃迁状态,然后循环往复。2020年就是一个量子跃迁的时段。

 

量子跃迁有两个基本特征:看不懂测不准

 

预测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参照系。但是量子跃迁的阶段,我们熟悉惯用的各种参照系多半失效了,于是我们对现实就难以做出有效的把握。一些我们在平时觉得很严重的大事,两个月后可能烟消云散;一些我们在平时根本不会在乎的小事,几个月后可能变成滔天大祸。

 

很有可能我们都不知道的某个事情,就会导致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崩溃;在极为复杂的关系网络中,风险传导的后果可能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由黑天鹅引发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连锁反应,能做的只剩下不断地哀叹见证历史

 

很多人将社会撕裂看做是疫情导致的结果,其实历史上很多量子跃迁期都产生了同样的撕裂。今天社交媒体这种载体,让观念撕裂以更加触目惊心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来。

 

最近几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网络氛围与十年前相比的巨大变化,疫情期间尤其明显,网络上的争论很多时候不再以说理为目的,而以宣泄为目的,争论不再有建设性,而是更具破坏性、撕裂性。

 

 

量子跃迁和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其实是历史的常态,人们之所以对此感觉恐惧和手足无措,归根究底还是在于我们处于信息茧房中,遮蔽了我们理解世界和应对乱局的眼光。

 

信息茧房有几个重要后果:

 

后果之一,短视。

 

所谓看不懂,其实是因为短视,我们习惯于从短时段的历史视角来理解变局,就很容易和剧烈的波动产生共振。

 

当我们从历史纵深的大时间尺度上对未来做出某种把握,未来就清晰多了。

 

后果之二,脸谱化思维。

 

2020年,人类不仅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更面临国际关系危机。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变化中,

 

理解国际秩序的基本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理解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结构性位置,都是必须的。

 

然而,我们当下的国际政治分析,很多都是单线条的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分析,从各种价值立场出发的分析,却经常共享着这样的困境;信息茧房经常又会强化那种脸谱化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糟糕的。

 

很多人将中美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修昔底德陷阱:老大与崛起中的老二必有一战,这种说法就很脸谱化。

 

它没有意识到,修昔底德陷阱能够成立的前提是,老大与老二之间是同态竞争,它们抢的是同一块蛋糕,那确实大概率会有一战;但如果老大与老二是非同态竞争,它们就不是在抢同一块蛋糕,而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掉入陷阱。

 

后果之三,割裂共识。

 

在社交媒体和推荐算法的新技术推动下,一方面人们获得的信息前所未有地多,但另一方面却又是前所未有地被闭锁在各自的信息茧房当中。曾经那种能够带来理性讨论、推动形成社会共识的公共领域,被信息茧房割碎了。

 

全社会拥有共识,这是现代风险社会能够有效应对风险的前提。原因在于,政策的落实并不能仅仅依靠一套纸面上的抽象条文,更要依靠这个社会的民情。

 

遗憾的是,在当下的世界各国,社会的基础共识都在遭遇到严重侵蚀,于是,法律(规则)的可信度开始遭遇挑战。共识的溃散引发了各种危机。

 

如果没有共识作为基础,人们的争论就只是基于立场,有些人甚至仅仅是为了宣泄情绪,这样的争论过程不会尊重最基本的知识和逻辑,目的只是让己方获胜;争论过程所导向的是秩序的自我败坏、社会的风险叠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风险的出现和传导难以捉摸,但风险的应对还是要依靠专业化的知识和高效的行动力。

 

在风险社会中,虽然我们没法确定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危机一定不会爽约。正如贝克所说的,你可以拥有财富,但必定会受风险的折磨;可以说,风险是文明所强加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现代社会带来的风险也要用现代社会的工具来解决。

 

因此,应对突发风险的正确姿势,是让专业知识以最快速度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懂的人有权去做对的事情。

 

除此之外,去做对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约翰·恩多在他的诗里写: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施展老师说:人们要想突破当下的困境,必须有新的想象力。获得新的想象力的前提是,人们必须去除观念的遮蔽,直面事实本身。

 

这大概就是普通人能做的正确之事的应有之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