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生活是一团麻】- 熵增定律(下)

13 【生活是一团麻】- 熵增定律(下)

00:00
10:53

薛定谔说过——生命的根源在于纳入负熵。实际上每个生命体都是一个耗散系统,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来延迟死亡。身体看起来是稳定的,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皮肤细胞每一个月就会完全更新一次。所以有位印度裔的医生曾经说:

“我们每个人都更像河流,而不是固化的实体。” 


如果无法与外界保持充足的的能量对流,精致的身体结构就将变得混乱无序。这就好像夜晚公园里的水幕电影,上面有各种精致的画面。但是如果水不再流动,这些画面马上就会消失。所以,为了让这个精致的结构体持续得更久,就要让能量在身体和外界之间更充分地对流。 


如果你看过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可能记得红心皇后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在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其中的意思就是只有坚持能量的耗散,才能保持不退化的状态。 


比如你去做慢跑、快走、游泳这样的“有氧运动”,大量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汗水,这样就帮助身体这个耗散系统更充分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把身体内积累的无序能量——比如过多的脂肪消耗并发散出去了,结果是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有秩序,这就是一个纳入“负熵流”的过程。在刚开始有氧运动的时候,身体更多消耗的是糖分,而不是脂肪,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脂肪的消耗才能更加明显。 


消耗脂肪的效率还跟心率有关,运动学的结论是要把心率控制在你最大心率60%-70%,坚持30分钟以上,这对燃烧脂肪最有效。一个人能承受的最大心率与年龄负相关,有个估算公式是220-年龄。比如如果你30岁,那么最大心率就是19060%-70%的就是114-133,这就是你燃烧脂肪的最优心率区间。 


在几年前,我曾经每天坚持跑步6公里,持续了半年时间,原来超标的血脂、胆固醇这些指标很快就正常了。而且每次跑完后身体都有一种向上升腾的轻松愉快感,想必那就是身体“纳入负熵”的美妙感觉! 


如果你去做俯卧撑、推杠铃这些力量练习,肌肉就会长得更多。肌肉含量越多,身体的新陈代谢就越快,相当于有更强的能力纳入“负熵”。健身爱好者都会关注一个指标叫“基础代谢率”,一个人肌肉含量越多,基础代谢率就越高,这就好比是一台功率更高的“负熵水泵”,源源不断地把负熵流引进来。人就显得更年轻,精神状态也更好。 


以上谈的是身体的耗散系统,除了身体,另一个可以应用耗散系统的领域是智力发展。 


耗散系统的一个特征是“非平衡态”,比如你没吃饱,感觉到饿,就是“非平衡”状态;如果不想吃任何东西,那就是平衡态。同样道理,如果你感觉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学习起来如饥似渴,这就是“非平衡”状态。如果不想学任何东西,那就是平衡态。 


在这方面,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是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榜样,比如乔布斯,他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结尾时的名言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倡导的就是在心智发展上永远远离平衡态。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根源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获得知识的最实际方法就是读书。爱读书人的一种表现是“才思敏捷”,能“灵光乍现”地闪现出新想法,自我激发出从来没有过的思想火花。这个现象其实也可以用耗散系统来解释。 


普利高津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耗散系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那就是可以在无序和混乱中自动生成有秩序的结构。比如某种处于耗散态的化学溶液能够自发地形成特定的图案,于是他把这种现象叫做“自组织”,意思是不需要外界干预,耗散系统自己就能“无中生有”地生成新的结构。“自组织”现象大致的解释是,溶液中的微观液体粒子永远在起起伏伏涨涨落落的状态中,某些碰巧幅度大的涨落就会引发整个系统越过一个门槛儿,突然涌现出一些从来没出现过的图案。




读书激发灵感可能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持续获取新信息,脑海中几百亿个神经元就一直处于起起伏伏的状态,在某个时刻思绪的涨落就可能“啪”的一下点亮了一盏明灯,一个以前从没出现的新想法突然“无中生有”地涌现出来。 


这部音频作品的诞生也是这样的过程。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好怎样才能把这么多思维模型组织在一起,只是一边写一边在思索。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也说不清什么时候,突然脑海中就蹦出了“幸福”这个关键词。这是一个全新的想法,跟以前讲思维模型的作品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我觉得自己也不会产生这个新的念头。 


所以,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有助于思想的“自组织”,形成独立的想法,避免思维的枯竭。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养成终生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因为这是对抗智力衰退,获得内心的充实感和意义感的最低成本的方法。 


对我自己来说,虽然在前些年会觉得用手机看书屏幕太小,但是这两年我越来越喜欢这样做,我看中这样几个好处:


1. 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大部头的纸质书或者平板都不如手机方便;


2. 电子书有社交性,能够看到其他书友的一些精彩评论,这相当于是作者和读者群共创内容的生态系统;


3. 方便查询。输入一个关键词后马上能定位书中所有的相关段落,方便选择性阅读和内容回忆。 


我还习惯了把旅行和读书结合起来,为旅行而进行主题阅读。今年初我有机会周游了意大利,去之前读了不少意大利文化和文艺复兴的书籍,在旅行中边读维基百科边旅行。见到大卫雕像就能联想到美第奇家族,见到比萨斜塔就能联想到罗马宗教审判所对伽利略的迫害,这样的读书+旅行远比走马观花、打卡拍照来得充实。就像跑步给身体引入“负熵”一样,读书给智力引入“负熵”。跑完步后身体向上蒸腾,读完好书精神向上蒸腾。这就是耗散系统的迷人魅力。 


好了,这一集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想引用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在我看来这说的就是热力学中的熵增定律。生活就好像是一条大河,永远向着下游熵增的方向流动。但是,每个人的一叶扁舟并非只能顺流而下,而是可以、也应该选择逆水行舟。在熵增的洪流中,只有那些不断奔跑、永远努力的人,才能停在原地。幸福就在晶莹的汗水中,幸福就在闪光的智慧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